人們對重考高考這個話題并不陌生,許多經歷過的人感慨萬千,戲稱其為“高四”(也可衍生為“高五”、“高六”……)。是否重考高考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有人通過重考改變了命運,也在重考的歲月中磨練了自己,甚至說“沒有經歷過重考是人生一大缺憾”;有人不僅成績沒能提高,重重壓力之下更是瀕臨“崩潰”,痛斥重考高考純粹是浪費時間……
也就是說,重考高考有利有弊,考生需要理性權衡、綜合考量。作為一名從教二十余年的資深教師網校哪個好,我經常會碰到有不愿意的學生問高考完還要不要繼續復習。通常,是否有學習潛力、心態好壞是我的評判標準??傊瑢τ跊]有努力、心態好的學生,我會支持他(她)再拼一年。相反,如果你已經努力,但考試成績依然不好,重考高考恐怕也不會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心態不好導致成績不好的學生,重考高考會帶來更大的壓力,需要更加謹慎。
至于新高考政策規定外語和選修科目成績兩年有效,這個所謂的復讀“福利”從來都不在我的考慮范圍。保分無憂,還能沖刺更高分,看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復讀風險,但效果并不顯著。尤其是高分考生,既然選擇復讀,就是瞄準名校,要求自然很高。具體來說,除了選修科目97分以上,恐怕沒人會放棄,還把該花的時間花光了,怎么能無憂呢?
事實上,浙江全面實行新高考后,我校就出現過不少學生重考后成績不升反降的情況。“底線論”的可信度并不高。因此,如果新高考政策下重考風險降低,就讓人懷疑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之處。
總之,考生需要謹慎考慮“高四”是否繼續讀書。特別是對于那些立志考上名校的高分考生來說,想要再進一步并不容易。與其熱衷名校,不如好好想想是否值得花一年時間。如果還是與名校無緣怎么辦?現在的學生只要有能力新高考要復讀必須兩年,基本都是繼續考研或者出國深造。如果“高四”一味以考試為中心新高考要復讀必須兩年,他們為什么不考慮盡快上大學讀書呢?孰是孰非值得掂量。
“名校社會認可度高,讀名校本科就業更有優勢,這也是高分學生選擇復讀的外在原因。”如果不是考慮到成績還有提升空間,而是被這些外在因素綁架,為了上名校而上名校,急功近利恐怕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