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樂園參加燭光活動的兒童
寫信的女孩叫何五蓮。去年暑假,她和另外19名來自貧困山區的孩子一起,受邀參加建橋學院舉辦的“燭光慈善夏令營”。在上海的一周時間里,韓熙作為志愿者,充當何五蓮的“代孕媽媽”,照顧她的生活起居,鼓勵她堅持夢想。如今,收到何五蓮的信,韓熙心里很踏實。
燭光慈善夏令營是上海建橋大學的一項長期活動。
周興增為參加燭光晚會的孩子們慶祝生日,他每年都會陪孩子們參加燭光晚會。
2000年,上海建橋學院成立之初,學校在山東莒南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學。當年,學校董事長周興增到山東莒南考察,看到當地群眾生活依然貧困,教育狀況十分落后,他當即捐資30萬元興建希望小學。此后,上海建橋學院每年都與民盟上海市委員會合作,在全國各地援建2至3所希望(燭光)小學。
“如果農村孩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怎么有勇氣走出大山,改變命運?”周興增本人就是一個用知識改變命運的“農村孩子”,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更多的農村孩子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真正打破貧困的代際循環。
搭建橋梁志愿者深入山區了解學生真實家庭情況
為了激勵孩子們成才、回報家鄉、服務社會,上海建橋學院與民盟上海市委員會自2004年起聯合開展燭光慈善夏令營,每年暑假組織兩所希望小學的幾名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上海行”,學校學生志愿者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實現第一次看上海的夢想。
除了帶孩子們游覽城市地標感受城市之美、到中華藝術宮、上海昆劇團感受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到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探索自然和科學的奧秘之外,上海建橋學院還利用高校教育資源網校頭條,為孩子們設置了豐富的體驗式課程。
雷鋒博物館開放后,成為燭光夏令營的起點,志愿者教師給參加夏令營的小朋友講解雷鋒故事,共同學習雷鋒精神。孩子們可以體驗學校的擊劍、高爾夫、武術、圍棋等體育基礎課程。珠寶學院的老師給山區的小朋友講授珠寶基礎知識。機電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師生給小朋友上機器人體驗課、3D打印課、編程課等。小朋友還通過高倍望遠鏡觀察行星、上天文課、通過在校園里畫植物上自然科學課……因為深受小朋友喜愛,建橋的圍棋啟蒙課還被海南瓊中縣長征學校“帶回家”,通過線上教學,作為興趣課推廣到全校。
燭光不僅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對于大學生志愿者來說,陪伴的過程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相互的成長。志愿者董博文說:“作為志愿者,我們希望帶給山區孩子們的不僅僅是幾天的陪伴,不僅僅是讓他們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上海建橋學院學費,在親近他們、了解他們的過程中,我們希望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增加自信,給他們一種向上的力量,去創造更好的未來。”
為期7天的志愿服務,讓山區孩子們成為大學生們最不能放下的牽掛。
建橋學院師生為參加燭光活動的小朋友講授機器人組裝課程
繼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高古鎮中心學校學生來參加燭光夏令營的第二年,建橋學院31名師生暑假再次來到學校探訪,給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圖書,也給當地師生帶去語言、科技實踐與理論、學習方法。建橋的“小老師們”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文化史課、一堂手工課、一堂陽光體育課、一堂科學實驗課,課余時間還帶領學生們舉辦小型游園會上海建橋學院學費,陪他們玩游戲、鍛煉身體、相互交流,用溫暖與陪伴連接起孩子們的夢想。
云南、安徽、甘肅、四川、青海……如今,上海建橋大學已經在全國20個省份援建了37所希望(燭光)小學,“燭光夏令營”已連續舉辦16年。每年,周興增都會抽出時間陪伴這些遠道而來的孩子。他向所有參加“燭光活動”的孩子承諾:“凡是被建橋大學資助的品學兼優的農村孩子,只要將來考上建橋,學費全免。”
其實,燭光助學受益的不僅僅是孩子們。20年來,上海建橋大學不斷完善助學政策體系,從未有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這也是學校對所有建橋學子的承諾。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