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譚文懿
圖丨1/6 攝影棚
正如文章中提到的,首爾大學路通過把控風格面貌,形成了年輕、文化氣息濃郁的地域氛圍;通過搭建平臺,為年輕戲劇家從創(chuàng)作到演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提供了學院式的地域氛圍和系統的培訓平臺。那么,大學與城市有哪些共同之處呢?
3. 大學共享文化,城市共贏
城市為大學提供了學院式的地域氛圍和系統化的培養(yǎng)平臺。那么,大學與城市共享的是什么呢?青春、文化、時尚!文化走出校園,走進大學路,形成一種在地氛圍。充滿活力。
1. 釋放青春活力,為地區(qū)注入活力
剛從學校畢業(yè)的年輕人,也許沒有最出色的演技,沒有最成熟的作品,但卻擁有無限的青春與激情。大多路上的露天公園、藝術節(jié),往往成為藝術生走出校門的第一個舞臺。大學路也因此成為年輕人釋放青春活力的基地,被政府正式指定為“首爾文化的展示地”。
以馬羅尼埃公園為代表的公共空間,被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大樓包圍的中央廣場,是年輕人最喜愛的露天舞臺,業(yè)余歌手經常在公園里表演,隨處可見練習舞蹈的年輕人,他們的身影讓公園充滿了青春的氣息。
馬羅尼埃公園廣場酒店
大學路文化節(jié)也是學生們展現自我的舞臺,每年5月都會以大學生為中心舉辦大學路文化節(jié),文化節(jié)活動主要在大學路和成均館大學舉行,可以觀看到各大主要創(chuàng)作的各種表演和展示。
此外,4月的首爾戲劇節(jié)、世界青年戲劇協會()夏季戲劇節(jié)、8月的首爾文化之夜、鐘路區(qū)優(yōu)秀戲劇展、9月的“歡迎來到大學路()”等高密度慶典也紛紛舉行,如“1989年冬奧會”、“1991年冬奧會”等,不僅是學生的展示舞臺,更是市民娛樂消費、外國游客流連忘返的好去處。
大學路的大街小巷是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空間,年輕戲劇家在這里與觀眾近距離交流,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這里到處都是張貼“小廣告”的年輕戲劇家,白天,他們放下身份,把自己當成“小販”,在地鐵站出口和大學路的小路口,拿著戲劇演出的宣傳冊塞到路人的手里,和路人聊天。通過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得到他們的反饋,他獲得了創(chuàng)作的素材。觀眾與演員的近距離接觸,也讓觀眾更快地融入到這種青春活力的氛圍中。
2. 完善自我,豐富區(qū)域文化
大學路上的數百間小劇場,是學生成為演員的階梯。韓國電影界“三匹馬”之一的薛景求曾如此形容:“只有站在大學路上的戲劇舞臺上,才會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演戲?一部電影開演后,你可以多次NG,但當一部戲開演時,你必須一絲不茍地對待它。”戲劇舞臺是從學生到演員的路徑,因此成為許多藝術院校的選擇。
在藝術領域成績斐然的弘益大學、祥明大學、韓國藝術綜合大學、同德女子大學等高校,都在大學路上設立藝術中心,作為學生們課外實踐的最佳舞臺,觀眾們可以欣賞到舞臺上演員們激情澎湃的表演,欣賞到不同主題、不同視角的精彩作品,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大學路上多為中小型劇場,在狹小的空間里,觀眾給予演員的反饋能激發(fā)演員的表演欲望,讓演員更加投入地表演。大部分劇場第一排的演員與觀眾之間有著明顯的界限,不少戲劇都把演員與觀眾的互動視為重要環(huán)節(jié),有些戲劇甚至讓觀眾加入到表演之中,打破了演員、舞臺、觀眾之間的隔閡,觀眾與演員之間的距離感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演出結束后還可以與舞臺上的演員合影,這種親密的氛圍成為了大學路上獨特的魅力。
作品不可能一誕生就完美無缺,大學路也是學生們打磨作品的最佳場所網校頭條,觀眾在大學路上可以看到更多新生代的實驗劇目,小劇場的互動性有助于收集觀眾的反饋,并在過程中不斷做出改變,借助市場推動作品的不斷完善。
《大學路》的劇本多描寫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和小故事,充分考慮到現代都市人與人之間社會壓力與交流的缺失,快節(jié)奏生活帶來的焦慮,以及水泥叢林。影片將隔閡、各行業(yè)人才競爭等社會熱點、難點、焦點等進行還原或放大,讓觀眾產生強烈共鳴,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故事主題,同時讓觀眾了解他人的想法,審視自己的內心,成為每日勞累工作之余排解孤獨、豐富自己文化生活的機會。
3. 推廣時尚,打造區(qū)域名片
作為年輕人聚集地,最明顯的積極效應就是讓大學路更加時尚。面向年輕人的文藝、新鮮品牌,自然不會錯過在大學路開店的機會。這里洋氣十足的小店、個性十足的小店,琳瑯滿目的戲劇道具、原創(chuàng)手工藝品,大量時尚小店穿插在小劇場之間,為大學路打造出一張潮流、時尚的區(qū)域名片。
大學路小劇場
年輕人聚集帶來的另一大效應,就是咖啡館的集中。咖啡館曾是文藝工作者研討劇本的重要基地首爾藝術大學,但如今咖啡文化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大學路上有上百家咖啡館,藝術咖啡店、書吧、貓吧等,各有特色。為了迎合年輕人年輕、時尚的特點,這些咖啡館通常取年輕人與文化區(qū)的“最大公約數”——青春、文化、時尚的融合。
以文學作品為名、以藝術書籍為主要題材、以現場音樂為伴奏,這些看似新奇的創(chuàng)作手法,卻是大學路上的常見做法。開業(yè)近60年的學林茶館,便是大學路咖啡館的代表。名字來源于首爾大學文理學院的慶典——“學林節(jié)”。因為深受學生和教授的喜愛,所以被稱為首爾大學的“25校”。茶館依然保留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學院氣質。與此同時,學林茶館在時代變遷中逐漸開放,參與拍攝了《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成為了“網紅”。喝咖啡、吃蛋糕、聊聊對即將上映的劇的期待或者看完劇后的不滿足感,成為了大學路上體驗的重要部分。
大學路的時尚產業(yè)
城市與大學共享學院式的城市景觀和多樣的展示舞臺,大學與城市共享活力的地域氛圍、文化的地域生活、時尚的地域名片,首爾大學路用文化共享消解了大學的圍墻,將一條大學街變成了集聚區(qū)的交通要道,發(fā)展成為城市文化地標。
關于大學城墻是否該拆的討論幾十年來一直無果而終,文化振興舊城又遭遇經濟困境,何不試試“不用拆墻、不用花大錢”的大學路建設秘訣——政府主導,院校提供舞臺,開發(fā)商參與,城市為大學提供舞臺;鼓勵學生把青春、活力、時尚帶進城市,讓大學和城市共享。
本文摘自的《城市文化和博物館區(qū)域》系列叢書“技術要點”。
《城市文化與博物館區(qū)》是一本從多維度介紹不同類型文化場所的城市研究書籍,本書試圖剖析全球城市和重要城市的城市文化與博物館區(qū)的特征,為國內大城市和文化富饒地區(qū)的文化與博物館區(qū)建設拓展觀察視野、提供發(fā)展思路;同時,本書也為中小城市如何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與博物館區(qū)提供路徑指導。
本書已正式出版,限時免費贈送,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領取!
長按掃碼即可免費領取?
1.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
2、根據提示填寫信息,為避免因信息錯誤導致發(fā)貨失敗,請您根據提示認真填寫信息。
3.我們將根據您填寫的信息免費發(fā)送給您。
版權聲明:本平臺所有作品的版權及其他相關法律權利均歸華歌麗斯國際房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歌麗斯)所有,未經華歌麗斯書面許可首爾藝術大學,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摘錄、改編、翻譯、注釋、復制、發(fā)行、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等方式使用本平臺的全部或部分內容,否則可能承擔相應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責任。華歌麗斯將通過一切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