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公務員考試公告和考試大綱尚未對外公布,筆試中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具體考察內容同樣尚未揭曉。回顧往年的考試情況,我們可以得知,2023年的河北公務員考試公告、職位表以及考試大綱等相關信息,將會在河北省公務員考試專題網站()和河北黨建網()上發布。此外,我們還對2022年的河北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考試內容進行了整理,以供廣大考生參考。更多河北公務員考試信息敬請關注中公教育河北公務員頻道。
2022年河北省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涉及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部分。
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涵蓋了多個方面,如常識的辨識、言語的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的處理、邏輯推理以及數據分析等。
常識判斷主要考查應試者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識,同時評估其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問題分析和作出判斷的能力。
發展應當遵循科學路徑,且需毫不動搖地執行創新、協調、環保、包容以及共同繁榮的發展理念。關于這一理念的相關論述,其中正確的有多少項呢?
①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②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③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④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⑤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A.1 B.2
C.3 D.4
C選項正確。創新發展的核心在于激發發展的新動力;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消除發展的不平衡現象;綠色發展的焦點在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開放發展的目標在于實現發展的內外部聯動;共享發展的宗旨在于保障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語句②和語句⑤存在錯誤。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考查考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與交流的能力,這包括迅速而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材料的深層含義;能夠從材料中找出關鍵信息和重要細節;正確解讀閱讀材料中特定詞語和句子的意義;提煉和總結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判斷新構建的語句是否與原文保持一致;依據上下文合理推測材料中的隱含信息;識別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和目的;以及準確、恰當地運用詞匯和文字。
環境保護主義代表了一種理念,體現了一種重塑人與自然關系的迫切渴望。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需培養一種自然共同體的觀念,將人類在其中的主導地位轉變為其中的一員。這種觀念蘊含著對每一位成員的尊重,同樣也包含對整個共同體的敬重。只有確立了這種道德觀念,人們方能在行使該共同體內的權利時,深刻體會到對這一共同體的責任。這既需要基于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知,亦需在認知的基礎上河北省公務員考試答案,培養出對自然的深厚情感。
文段最后一句話中的“這”指的是:
A.自然共同體意識的樹立
B.對自然共同體的義務
C.熱愛自然的感情
D.重建人與自然關系的愿望
A。首先,環境保護主義表達了一種強烈的意愿,旨在重建人與自然的聯系;其次,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培養出對自然共同體的認知;再者,這種道德意識的樹立至關重要;最終,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僅取決于……,還依賴于……。由此可以推斷,“這”所指代的是“自然共同體意識的確立”,據此判斷,正確選項為A。
中國道路的開拓不僅孕育了中國的輝煌成就,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無疑是中華智慧的瑰寶,具有顯著的特點。然而,作為中國道路的積極成果,這些經驗是在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和現代化進程、借鑒全球發展經驗教訓的過程中形成的。它們是人類文明探索的重要成果,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因此也具備了一定的價值。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地域性 國際性 B.實踐性 理論性
C.先進性 創新性 D.特殊性 普遍性
D選項所提及的內容主要闡述了中國的經驗既體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也揭示了普遍適用的法則。首先,中國的經驗是在探索和發展中國獨特道路的過程中積累的,因此它具有“實踐性”和“獨特性”的特點。而“地域性”和“先進性”這兩個概念與上文所述的語境并不相符,因此不予考慮。在第二個空格處,中國的實踐經驗不僅吸納了全球發展的有益教訓,同時也映射了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普遍規律,因此它兼具了“國際性”、“普遍性”以及“創新性”的特點網校頭條,尤其是“普遍性”這一特質尤為契合。在此,并未突出“理論性”的重要性,因此排除該選項。綜合考量,適宜填入的詞匯是“特殊性”和“普遍性”,因此正確答案為D。
數量關系的考察重點在于測試應試者對事物間數量關系的理解與掌握,以及運用這些關系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這包括對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和運算等方面。常見的題型主要包括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兩大類。
數字推理測試中,考生需面對一個不完整的數列,需通過細致觀察數列中各個數字間的聯系,識別出數列的排列規則。隨后,在四個備選答案中挑選一個最恰當、最符合數列規律的選項,以填補數列中的空缺部分。
例題:1 2 4 8 16 ( )
A.16 B.24 C.32 D.36
原數列呈現等比數列特征,其中每一項均為前一項的兩倍,因此,選項C為正確答案。
數學考試中,考生需面對包含算術公式或描述數量關系的文字題目,這些題目旨在考察其是否能夠熟練掌握加、減、乘、除等基礎運算規則,并運用其他基本數學知識進行計算或推導出正確答案。
某單位會議室設有五排座位,總數達到四十個,每排座位數量一致。小張和小李隨機挑選座位,他們能夠坐在同一排的可能性是:
A.不高于15% B.高于15%但低于20%
C.正好為20% D.高于20%
選項B是正確答案。依據題目要求,小張任意挑選一個座位,小李可選的座位就有39個,所以總的可能情況數是40乘以39。若他們要在同一排就坐,首先需在5排中挑選一排,然后在該排中挑選兩個座位,滿足條件的情況數則為5乘以8乘以7。因此,他們坐在同一排的概率大約是7除以39,即大約17.9%。
判斷推理主要考察應試者對各類事物之間關系的分析及推理能力,這包括對圖形、詞匯概念、事物間聯系以及文字資料的解讀、對比、整合、推演和總結等方面。常見的題型包括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以及邏輯判斷等四種。
圖形推理測試要求考生在每題中觀察并分析一套或兩套圖形,旨在識別圖形排列的內在規律,并從中挑選出那個與規律相吻合的選項。
將上述六個圖形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劃分,確保每個類別中的圖形都具備某種特定的相似點或規律,正確進行分類的選項為:
題干所展示的圖形中均包含若干封閉形狀以及線條段,需關注它們之間的相互位置。經分析,正確選項為A。
在解題過程中,首先需對涉及的概念進行明確界定,隨后需詳細列舉四種不同的情況,考生需嚴格依照所給定義,從中挑選出最契合或最不契合該定義的選項。
黨政機關公文是執行領導職責、執行職能任務、處理公務事務的,具有特定權威性和規范格式的書面文件。其中,命令(令)主要用于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實施重大強制措施、批準授予和晉升職務、表彰相關單位和人員。意見則用于對重大問題提出觀點和解決方案。批復則用于對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給予答復。本函件適用于不同隸屬關系的機關之間進行工作協商、提問及解答、申請批準及審批事項的回復。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中應添加“批復”的是: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旨在對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進行進一步的強化與提升》
B.《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文件,涉及將黑龍江雙鴨山經濟開發區提升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事項》
C.《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陜西西咸新區的____》
D.《國務院關于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____》
C選項的內容是對陜西西咸新區設立事宜的批準,這體現了對下級機關請示事項的回應,與“批復”的定義要點相符。所以,C選項是正確答案。
通過類比推理,我們需根據提供的一組相關詞匯,經過仔細觀察和分析,從提供的備選答案中挑選出與原詞組在邏輯關系上最為接近或相似的一組詞匯。
例題:設計︰發放︰問卷
A.復制︰修改︰文字 B.預習︰復習︰考試
C.播放︰快進︰磁帶 D.制定︰執行︰政策
D選項指出,“制定”與“執行”構成了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兩個不可或缺的階段,且其順序是先制定,再執行,這與問卷實施過程中必須經歷的“設計”與“發放”兩個階段的先后順序相吻合。而A、B、C選項中的相關詞匯并未體現出題干所要求的這種邏輯關系。基于此,我們可以確定D選項為正確答案。
對每道題目,提供一段陳述內容,該陳述被假定是準確無誤的,不容質疑。考生需依據此陳述,運用邏輯推理,挑選出最合適的答案。
生命體若缺乏新陳代謝,便會終止生長。文明亦然,若持續閉關自守,終將趨于衰敗。交流與借鑒是文明進步的核心需求。唯有與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汲取其優點,才能持續煥發活力。
由此可以推出:
A.一種文明如果沒有長期自我封閉,就不會走向衰落
文明在與他者交流互鑒、吸收其優點的同時,能夠持續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種文明若缺乏與其它文明的交流與相互學習,便無法持續擁有充沛的生命力。
文明若不能持續保持其勃勃生機,便無法與其它文明相互借鑒,吸取優點。
C選項與題干中最后一句意思相同,由此可得出結論;而A選項對題干條件進行了雙重否定,無法得出結論;B選項將題干中的條件關系從“只有…才…”轉變為“如果…就…”,這種轉換也不成立;D選項則將題干中的前后件進行了調換,同樣無法推出。所以,正確選項是C。
資料分析考試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文獻、數據、圖形等統計性信息的整體把握及分析處理能力。
2019年,我國地鐵運營線路的總長度已達到5181公里,這一數字占據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的76.8%。
至2019年年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共配備了6178列地鐵列車,并在全年累計完成了227.76億人次的客運任務。
注:除客運量為全年數值外河北省公務員考試答案,其余指標為年末時點值。
在2014至2019年這段時間里,全國地鐵運營線路的長度在哪些年份實現了超過20%的增長?
A.1 B.2
C.3 D.4
(答案:A。)
在所列城市中,至2019年年底,每條正在運營的地鐵線路所配備的地鐵列車數量,以哪個城市為最多。
A.廣州 B.武漢
C.成都 D.南京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