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譎云詭】[bōjuéyúnguǐ]
釋義:
1、“詭譎”是奇特、怪誕的意思,有時也指甜美的“狡黠”。
2、“波譎云詭”常指變化多端,蘊含了太多的兇險。
荒謬指數:五星。
“聰明”和“狡黠”原本不太容易分清楚。事不宜以是非論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惡論者,十居八九。《名賢》有言:“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極少有詞語能像“波譎云詭”這樣變化多端,隨便組合上去的“云譎波詭”、“波詭云譎”、“波云吊詭”都很嚇人;世事難測,雖然有同一個夢想。
漢·揚雄《甘泉賦》:大樓云譎波詭,摧嶉而成觀。
詩句集粹:
1、宋·范成大《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吊詭跡。
2、《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六年》:延齡每奏對,恣為陰郁,皆眾所不敢言。(荒誕,虛妄)
3、漢·揚雄《甘泉賦》:于是大樓云譎波詭,摧嶉而成觀。
4、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孔明曰:陰郁小計詭譎的意思,何足為奇?(變化多端)
5、清·陳田《明詩紀事己簽·序》:蓋弇州負沈博一世之才詭譎的意思,下筆千言,波譎云詭。
《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