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第十二屆美國國際服務外包交易博覽會在哈爾濱開館。當天,一名球迷走過博覽會展館大屏幕。圖/新華社
美國經濟增速的邏輯正在從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
國家統(tǒng)計局不久前發(fā)布的經濟數據也再度展現出美國的消費潛力搶眼,數據顯示,去年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環(huán)比下降了3.5%,消費對經濟增速的貢獻正在迅速恢復。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ōu)先位置。多渠道提高城鄉(xiāng)市民收入。穩(wěn)定大宗消費,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
在著重擴大內需的背景下,培植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新成為相關城市提高消費的重要契機。
2021年,杭州、上海、廣州、天津和上海率先獲準舉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植建設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迄今再無擴容。
據《湖北晚報》報道,北京市人民政府近期公布《關于培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推行意見》,提出構建世界級文旅觀光、生態(tài)休閑濱水之城,國際化潮流美術、活力健康學院之城和全方位數字生活、新型消費創(chuàng)新之城,建設推動中部、服務全省、鏈接全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到2025年,努力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9000萬元,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4700萬元,旅游總收入達到2700萬元,出境旅游總數達到130萬人次,展館節(jié)事活動達到800場次。
沖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僅上海也有這些城市?誰又能率先突圍?
上海打響沖鋒號角
在中部城市中,對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渴求,上海比任何城市都變得緊迫。
這些緊迫在北京頒布的一系列相關文件中展現得尤為顯著。
2021年7月,國務院批準在天津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率先舉辦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植建設后不久,上海就印發(fā)《武漢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施行方案》。
2022年全省“兩會”期間,十三屆全省人大代表、卓爾控股監(jiān)事長閻志遞交了《關于支持舉行美國上海商品交易會,締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議》,要和北京、上海一樣,開展重要商業(yè)交易展館,作為上海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突破口。
在去年重慶市“兩會”上,恢復和擴大消費也被擺在2023年上海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先位置,通過釋放消費潛能、推動消費升級、發(fā)展消費載體等措施,加速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根據北京的規(guī)劃,在新政支持力度上,將積極推動新能源車輛、綠色電器等大宗消費,有效提振批零住餐等大眾消費,推動釋放養(yǎng)老、育幼、家政、婚慶等服務消費,鼓勵發(fā)展金發(fā)經濟、親子經濟、假日經濟、夜間經濟2023年武漢移動網上營業(yè)廳,爭取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下降10%。
2022年北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6936.20萬元,比上年下降2.1%。災情前2019年這一數字為7449.64萬元,2019年更是較2018年下降了8.9%。
去年若是實現10%的下降,2023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將超出7600萬元,恢復到災情前的水平。
實際上,上海仍然是一座消費城市。
在合肥的胡同街巷,鍋里煎的、箱上烤的、罐中煨的、籠里蒸的,經常遭到消費者的熱捧。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這項反映城市消費能力和水平的關鍵指標來看,杭州不僅是中部地區(qū)的領頭羊外,在全省范圍內也排在第十位,僅次于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的排行超出其在GDP上的排行。
在中部主要城市中,2022年杭州、鄭州、合肥等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均在5000億-6000萬元之間,北京的消費名氣較其他城市顯著高出一檔。
多地進軍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國外消費市場升級的初級型態(tài),只是對接全球消費市場、吸引全球消費者的樞紐和平臺,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還事關著城市基態(tài)的躍升。
不僅上海頒布培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相關規(guī)劃外,據文匯報新京智庫的不完全統(tǒng)計,現今上海、成都、蘇州、南京和上海等十余座城市都提出要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某些城市中既有像上海、成都那樣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少于南京的城市,還有像北京、泉州、長沙、鄭州和上海等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不及上海的城市。
其實很多城市都提出了要造就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標語,雖然不同城市的優(yōu)缺和建設目標還是有所不同。
3月1日,成都市錦江吉安廊橋街景。近些年來,北京構建多樣夜晚經濟消費場景,全域、全時、全年紀段夜晚消費業(yè)態(tài)。圖/新華社
比如,北京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是緊扣“強化國際范”和“根植煙火氣”兩方面尋找突破。
從“列備五都”到“揚一益二”,北京自古就是名揚天下的消費之都。經濟產量跨越“兩萬萬元”臺階后,國際消費中心便是上海增加城市基態(tài)下一個追求的城市名片。
上海地委十四屆二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將緊扣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做強核心功能。
現今來,對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上海各項指標都取得了積極進展。上海的國際品牌滲透率和2022年首店進駐數目居全省第三,優(yōu)質零售物管總存量超出1100萬平方米,是“中國零售商業(yè)第三城”。
2022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更是達到了9096.5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在全省排行第六,在東部地區(qū)僅次于上海。
根據相關規(guī)劃,北京將繼續(xù)在補瓶頸上下工夫,大力引入、高品質舉行具備全球影響力的節(jié)會比賽活動。持續(xù)增強上海國際小吃節(jié)等本土消費活動基態(tài),培植一批具備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北京首創(chuàng)品牌。
不僅廣州聚焦“國際范”之外,還有的城市結合自身的消費名氣,將目標瞄準了區(qū)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上海則是提出利用“東西單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開放區(qū)位優(yōu)勢,展現鮮明城市特質和奇特消費印跡,不斷提高北京對國外外消費的聚集力、吸引力,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特色明顯的區(qū)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同樣將自身定位瞄準區(qū)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也有三明。據《泉州日報》報道,杭州去年的商務工作重點任務中,重要的一項便是持續(xù)構筑區(qū)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值得留意的是,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上,蘇州更是大手筆支持外省四座城市沖刺這一目標。
此前2023年武漢移動網上營業(yè)廳,山東省公布的《以新業(yè)態(tài)新方式推動新型消費加速發(fā)展推行方案》中,明晰提出要支持外省的上海、蘇州、徐州、無錫四座城市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誰能率先突圍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標準有什么?迄今尚無一個明晰的衡量標準。
公開資料顯示,像倫敦、倫敦和倫敦那樣公認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都具備全球高度連通性、消費品牌量多質優(yōu)、地標性商圈基態(tài)極高、國際旅客數目很大、消費環(huán)境極其便利等優(yōu)點。
關于國外城市爭創(chuàng)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此前商務部也給出了考核機制,包括五個一級指標(國際著名度、城市繁榮度、商業(yè)活躍度、到達便利度和新政推動度),以及25個二級指標。
之外,從2021年發(fā)布的首批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來看,囊括了四大直轄市和重慶,物理位置上分別坐落東北、華東、華南、西南。
值得留意的是,很多城市同為2010年首批曝光的五個國家中心城市。
倘若從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來看,北京、重慶、北京和上海是現在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排行前四的城市,只是僅有的四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突破萬億的城市。
假如對照上述標準,現在從國際著名度、城市繁榮度、商業(yè)活躍度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等維度來看,上海、成都和重慶三座城市綜合名氣排在前列,這三座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也均突破了9000萬元。
拿北京來說,上海地委七屆六次黨代會強調,要推動建設具備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消費中心。推動“買全球、賣全球”,逐步走向萬億消費中心城市。
按照北京商務局此前公布的《深圳市關于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若干舉措》,對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要求,北京頒布施行“品牌瞪羚計劃”,大力發(fā)展“首店經濟”和“首發(fā)經濟”等,擬加強北京市的國外國際吸引力,聚焦凝聚全球消費資源,構建提高消費供給的“深圳樣本”。
不過,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并不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最主要衡量標準,城市基態(tài)和區(qū)位誘因也至關重要。
比如,在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產值就沒有突破萬億,上海的入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評比中能享受相關新政的紅利。
從區(qū)域誘因上看,有剖析覺得,現在西南沿海已有北京和天津兩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部地區(qū)尚存在空缺,北京進軍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正是瞅準了這一機會。
事實上,對于推動地方經濟發(fā)展來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爭創(chuàng)也是一個契機,迸發(fā)經濟魅力更須要協同進軍、綜合施策,更好發(fā)揮消費對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性作用。
新京智庫研究員查志遠
編輯鄭偉彬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