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正文:《屈原傳》
7.他命令張儀離開秦國,并以一大筆錢作為人質去效忠楚國。
分析:簡單看這個句子,有“令”、“去”、“委”、“事”等動詞。張儀做第一個動詞“令”的賓語,第二個動詞“去”的主語。可見“令”字前還有一個主語,翻譯時要補上,使句子完整。張儀的“詳去秦”在前,“厚幣委事楚”在后。既然張儀先去秦,可知秦王應該讓張儀去秦。“令”就是命令或讓。再看,“詳去秦”不好解釋,“詳”字應該是個生僻的譯義,與“佯”同音,就是假裝。所以上句應譯為“(秦王)命令張儀假裝離開秦國。”
我們來分析一下后一句:“厚璧”就是準備豐厚而貴重的財物。在《古漢語詞典》中,“璧”有五種含義:古人用于饋贈或祭祀的絲織品;財物,貨幣;禮物,饋贈;余,多余的;“璧”,壞的,破舊的。這里應該是第一個意思,指貴重的禮物,也代表送禮人的誠意和尊敬。“旨”的含義比較多,有十幾種陳情表重點句子,這里的“旨”應該和“旨”一樣,意思是第一次拜訪長輩時所送的禮物。字典里第一個雙音節詞是“旨璧”:第一次拜訪長輩時所送的禮物。“侍”指侍奉,很常見,如“豈能低頭侍奉權貴,豈能不歡喜。”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張儀帶著厚禮來到楚王面前,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秦王命令張儀假裝離開秦國,并帶著豐厚的禮物來到楚國,表示愿意效忠楚王。
【注】此句由高三(5)班秦建同學分析。
10、共享生死,輕松離去。
分析:這兩句可以聯想解決。“同死生”可聯想到《蘭亭集序》中的一句“固知一死生為虛,齊彭殤為想作”。這句話中的“一”和“齊”都是有意的——我們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樣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是虛妄之談。由此可知,“同死生,輕去就”和“輕”也是有意的,意為“把……看作一樣”和“輕視……”。
“輕去就”可以與“臣以表聞,拒任不任”這句話聯系起來,可見“就”就是到任、拒任的意思。
根據上句“生死”的反義并置,可以推斷下句“去而后”也是反義關系,“剛”是到任的意思,而“去”就是辭去官職的意思。
全句翻譯:死生同等對待,去官在朝也輕看。
(十三)正文:《蘭亭序》
3、當你對所做的事情感到厭倦時,你的情緒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并且會感到悲傷。
分析:這個句子可以從其特殊的結構和邏輯關系來分析。“之”放在“所”之后,形成“所+動詞”的固定結構。可以看出,“之”在這里是作為實詞使用的,充當動詞,表示“尋求”。“情隨事移”的邏輯是,事物“移”,感情也隨之變化。可以看出,“移”就是事物發生了變化。這樣分析,“感嘆系之”就很好理解了:感情會隨著感情的變化而變化,兩者緊密相關,前者決定后者。
當他們厭倦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時,他們的感受就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他們的感受也會隨著這些變化而變得不同。
當然,上句第一個字“及”,意為“等待”,也很重要,必須翻譯準確。
【補充】這里把教材中表示“等待”或“等到”的常見詞語總結一下:
(一)到達山頂,蒼山白雪皚皚,照耀著南方的天空。(學習《登泰山》必修)
(二)丹用荊卿為計,加速了災禍的發生。(必讀《六國論》)
(三)穆公因誹謗被殺,邯鄲淪為郡,可惜他的軍事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必修課:六國論)
⑷ 侍奉圣朝,沐浴凈土。(選修必修課程:《祈愿》)
⑸ 家族的父親們分居時,便在家族內外修建許多小門和圍墻,而且常常如此。(選修必修課程《項籍宣志》)
⑹走后,他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道:我家讀書許久無果,怎能等得起兒子的成功呢!(選修必修課《項籍宣志》)
⑺等到重陽節,再回來賞菊。(唐·孟浩然《訪故人》)
5.雖然時代和事件不同,但我們產生情緒的原因是相同的。
分析:此處的“雖”是假設,不能譯為“”,只能譯為“even if”;“世”與“事”相對,“殊”與“異”相對。這兩組對應詞列在同一范疇中,意義相近。可見“世”指時代,“事”指世事。可見首句的意思是“雖時代不同,世事亦不同”。
第二句中的“所以”是固定短語。在文言文中,有三種含義。這里舉三個例子來說明: ①派將領把守關隘,是為了防止賊寇出入,防止突發事件; ②派教師來授課,是為了收學生,解疑釋惑; ③看原因陳情表重點句子,觀察原因從何而來,審視原因從何而來。人心怎么會這么薄弱呢?人心怎么會這么薄弱呢?“所以”在這里與“興懷”連用,意思是“……的原因”,也就是引發情緒的原因。
第三句“其致一也”是根據“也”的提示而作的判斷句,“其致”為主語,“一”為賓語。則“其”為代詞,譯為“他們”,“致”為名詞,譯為“情感,興趣”。
盡管時代和事物不同,但引發人們情緒、意圖和興趣的原因是相同的。
(十四)正文《歸去來兮序》
1. 房間里擠滿了孩子,但是罐子里沒有糧食,我不知道該如何養活他們。
分析:“盈”有兩個常見含義——滿滿和冗余。這里是第一個含義。盈指孩子。第一、二句的一般含義是:家里孩子多得塞滿了屋子,以致飯罐子常常空,鬧饑荒。
“生生所資”是動賓短語。第一個“生”是動詞,是維持的意思;第二個“生”是名詞,是生計,“資”是依靠的意思。這個句子的意思是,實在沒有辦法維持生活。由此可見,第三句“術”是方法,指生存的本領。
家里孩子多,飯罐里經常沒有余糧,自己也沒有任何謀生能力,所以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
2.老人用拐杖拄著,在河邊休息,并不時抬起頭眺望遠方。
分析:知道“扶老”是拐杖,“策”的依靠之意就出來了;“流休”是隨便走,走到哪里都無所謂,想休息就休息,想逛就逛,完全憑性情或體會。
從這個上下文來看,第二句“時翹首而遙觀”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時常抬頭望遠。“翹”是仰視,“遙”是遠(可以聯想到成語“聞名7兒”)。
全文翻譯:(我)拄著拐杖出門,到處走走,隨時隨地休息,還常常抬頭望向遠方。
相關鏈接:
(, 高三 5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