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廣東高考已確定“3+1+2”改革方案。廣東省教育考試院隨后回應媒體稱,該方案仍在審核中。
雖然后來證實該消息只是“虛驚一場”,但原定于今年8月發布的廣東高考改革方案為何遲遲未出爐?18個高考改革試點地區為何還有過半數還未公布改革方案?這些問題都還有待解答。
廣東:改革方案尚未最終確定等待審議
據澎湃新聞12月17日報道,當日,微信公眾號“廣東高考在線”推送了一篇題為《重磅消息!廣東高考確定“3+1+2”方案》的文章,引發廣泛討論。
截圖自微信公眾號“廣東高考網”
文章稱廣東新高考政策 什么意思,廣東省新高考模式已經確定,將由“3+3”的20個組合變為“3+1+2”的12個組合?!?”完全確定為:語文、數學、外語為必修科目;“1”為物理、歷史中任選一科為選修科目;“2”為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任選兩科為選修科目。
文章發出后,有網友評論認為,該方案比較客觀、公平、公正。
澎湃新聞就此事采訪了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新聞宣傳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方案還未最終確定廣東新高考政策 什么意思,具體內容還在審核中,最終方案還需等待省教育廳和省考試院的官方消息。
廣東某重點中學一年級語文老師在采訪中也表示,學生仍在正常上課,沒有實行分班教學,學校還在等待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發布,“今天也聽說了‘3+1+2’方案,但學校還沒接到通知。”
據悉,廣東省作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試點省份,計劃于2018年8月前出臺廣東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并從2018年秋季學期高考新生起正式實施。不過,目前廣東省尚未發布新高考改革具體方案。
安徽:時機未成熟,改革應暫緩
除廣東外,安徽也是推遲高考改革的省份之一。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聞全景》12月13日報道,安徽省原計劃從2018年進入高中階段的新生開始實行全面高考改革。但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李和平11日表示,由于時機尚不成熟,今年安徽將暫時推遲高考改革。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改革總有一條底線,就是安全。如果不確定風險,我們寧愿等待,也不愿貿然行動。我們做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我們覺得現階段條件還不是特別成熟。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上報省委、省政府慎重決策,暫時會推遲?!彼f。
高考改革推遲,意味著2018年入學的安徽省高中新生將不會面臨新高考改革,2021年高考仍將延續舊辦法。
不過李和平也強調,暫停并不意味著改革停止或取消,目前,安徽省各項改革前期工作仍在按既定程序推進,一旦條件具備就會啟動新高考改革。
18 個省中只有 8 個省按時啟動改革
廣東和安徽并不是唯一兩個推遲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據南方周末此前報道,第三批試點省份中,超過半數省份尚未公布相關方案,18個省份中,僅有8個省份按時啟動了高考改革。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等9個省份,既沒有明確“官宣”推遲改革,也未見“改革動作”,這被外界解讀為推遲改革試點。
對于此事,澎湃新聞12月13日報道稱,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徐梅稱,除上海、浙江等幾個地區外,其他省份目前都在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方案還在推進中,一旦確定下來,會及時向社會公布。
高考改革:2014 年至今
據新京報2017年10月19日報道,中共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立新型高考制度。
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標志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作為新高考改革先行者,上海、浙江兩地同年率先在高考中實行“3+3模式”,打破“一考定終身”,擴大學生自主選擇權。除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必考科目外,考生可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門科目中任意選擇三門科目參加考試。其中,語文、數學、英語滿分為每門150分,另三門選修科目每門100分,總分仍為750分。
圖片來自網絡
2017年6月7日,上海、浙江兩地考生迎來新高考改革實施后的首場考驗,新高考結束后,報名、錄取情況基本符合考生預期。
2017年9月,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成為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地區。從四地公布的2020年高考改革方案可以看出,高考科目、評價機制、錄取方式是四省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根據教育部此前公布的計劃,2017年起將有17個省份啟動高校招生改革。
對于上述省份,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正在評估,基本態度是“實事求是、不捏造數字,符合條件的就批準啟動,不符合條件的就創造條件,符合條件的再啟動”。
新高考帶來新問題
雖然高考改革在全國范圍內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從已經完成改革的地區來看,新的高考模式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光明網5月3日報道,援引相關人士的話稱,2017年,浙江省僅有三成左右的考生選擇物理專業,2018年這一比例繼續下降。
圖片來自光明網
物理選修課比例的減少,對應的是高校對于物理學的高要求。
光明在線提供的數據顯示,浙江高校必考科目中,物理以91%的比例位居第一。
圖片來自光明網
同樣,包括復旦大學在內的上海幾所著名理科大學也對考生參加物理考試科目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這種矛盾之下,自主選拔可能會對未來科學人才的培養產生影響。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也坦言,學生應有多大空間自主選擇課程等新問題需要及時跟進和調整。
此外,高考改革的尺度如何把握也是公眾關心的問題之一。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就在上個月,浙江省高考英語分數也因評分政策不合理而引發廣泛討論。在事先沒有通知的情況下,采取“部分試題加權計分”的評分政策,導致部分考生成績甚至出現“倒扣分”等不合理現象。雖然該評分政策最終被取消,但依然讓人心有余悸。在未來的高考改革中,如何正確把握尺度,也將是公眾關注的重點之一。
澎湃新聞評論稱,此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規模最大、范圍最廣、難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目前,教育部正在協調指導有關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并組織力量研究解決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