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錯誤/1 |”/>
【現象】
一些學校文理科嚴重顛倒
新高考方案下,考生如何選科?記者對南京、徐州、鎮江等地部分三星級中學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少數中學選擇歷史作為第一志愿的考生數量較往年大幅增加,不少學校“歷史課”與“物理課”數量并列,少數學校以歷史為第一志愿的班級數量超過以物理為第一志愿的班級數量。徐州一所中學校長告訴記者,高二時,有4個班選擇物理作為第一志愿金融學專業是文科還是理科,其余6個班全部選擇歷史作為第一志愿。在鎮江一所高中,這一比例被進一步放大,“歷史課”與“物理課”的比例甚至達到了8:2。
雖然接受調查的四星級高中并沒有出現“逆轉”的局面,即選擇歷史作為第一志愿的班級數量高于選擇物理作為第一志愿的班級數量,但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一位四星級高中的教務長告訴記者,該校高二的“歷史課”數量確實比往年的文科課數量有所增加。“按照高校的招生計劃,理科和文科的比例應該在7:3左右,但現在學校的理科和文科比例已經達到5:5。這種現象在2008年高考計劃剛出臺時也出現過,之后有所改善。現在的情況有點像歷史重演,確實值得關注。”
【分析】
“物理、歷史都可以”讓家長嘗試玩“田忌賽馬”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少數學校歷史專業首選課程數量超過物理專業首選課程數量,部分原因是考生和家長對新高考方案選科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在今年8月發布的《2021年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擬招生本科專業(類別)選修科目要求》中,很多專業都出現過“非物理非歷史”的現象。
與現行高考方案不同,新版江蘇高考方案規定第一志愿必須是物理或歷史兩個專業之一,同時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專業選擇,打破了文理科的界限。高校公布的選修科目要求中,將“物理或歷史”作為第一志愿,給考生和家長留下了“選什么專業其實無所謂”的印象,由此衍生出“田忌賽馬”的理念。
采訪中,一位家長坦言,讓孩子選擇文科,成功率會更高。“我兒子文理科都不錯,但文科肯定比理科容易通過,那我為什么不讓孩子選一個更容易通過、更容易拿高分的學科呢?”放棄物理第一志愿,被一些學校視為保證本科通過率的新一輪“博弈”。“為了學校本科通過率,我們分班就像排兵布陣,學校也很著急。”
/剝離/-錯誤/1 |”/>
是不是首選歷史組合中獎概率更大?數據說了算!
但選修科目“非物理非歷史”的要求,真的意味著機會均等嗎?
首先,我對高校招生計劃安排“不以為然”。高校招生專家指出,選科要求和實際招生計劃安排是兩個概念。對于同時招收史學和物理專業的專業,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還是會按一定比例“分配”給偏愛史學和物理的考生。如南京大學經濟管理實驗班同時招收文理科,但2019年江蘇文科計劃35個,理科計劃102個;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專業2019年公布文科計劃66個,理科計劃95個;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專業2019年在江蘇有2個文科計劃、5個理科計劃。除了熱門的經濟學專業、旅游管理、應用心理學、工商管理等專業外,江蘇各高校發布的文科計劃和理科計劃并不是1:1的比例,如江蘇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2019年在江蘇計劃招收文科生4人、理科生14人;南京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2019年在江蘇計劃招收文科生16人、理科生32人,理科計劃是文科專業的兩倍多。
從近三年江蘇高校招生計劃總量看,理科生招生比例遠遠超過文科生。
記者分析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2017-2019年全省高考計劃發現,各批次文科計劃數量均少于理科,尤其是本科文理科計劃,其中理科計劃至少是文科的兩倍。2019年我省本科計劃(不含特招)第一批數量為72625個,其中文科14405個,理科58220個;第二批數量為9.9萬個,其中文科29628個,理科69372個。第一批理科計劃數量是文科的4倍。
2018年我省本科招生(不含特招)第一批招生69321人,其中文科13843人、理科55478人;第二批招生99623人,其中文科30452人、理科69171人。第一、第二批文理科生比例分別為1:4、1:2.2。
2017年也出現同樣的情況,全省統招計劃文科生83093人,理科生2677人,體育生30884人,藝術生2677人,理科生數量是文科生的兩倍。
“選歷史容易拿高分”是誤區
如果家長和考生都以為選歷史“輕松”,容易拿高分,那顯然是陷入了誤區。當越來越多的考生涌入文科序列,爭奪遠少于理科的文科招生計劃時,顯然是一廂情愿,是“田忌賽馬”的反面教材。
“雖然2021年江蘇高考將打破文理科界限,但往年的高校招生計劃完全值得參考。”上述高校招生人士表示,新高考方案實施后,允許“物理或歷史”作為第一志愿的高校專業在規劃安排時,仍將遵循過去的原則,文理科計劃并非1:1。從高校角度看,對于文理科兼招的專業(尤其是經濟學專業),高校更傾向于招收具有科學思維、具備文理科相關學科學習能力的學生。
【影響】
“涌向文科”者需警惕未來就業形勢趨冷
學生選科的“文科偏向”讓高校頭疼不已。雖然很多專業都招收文理科生,但從社會需求來看,理科比文科更重要。就業專家認為,“如果大家都選擇學會計、法律,一旦需求飽和,未來哪有那么多工作崗位?”
某高校招生就業部門負責人表示,招生過程中幾乎掀起“金融熱”、“法學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科生人數眾多,經法專業錄取分數線居高不下。比如幾乎所有學校都開設了商管專業,畢業生四年后就業率巨大,讓人對其未來就業情況感到擔憂。而麥可思發布的《2018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顯示,法學專業直接被列入“就業紅名單”金融學專業是文科還是理科,收到“紅牌警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天子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