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王鳳錦
高新區高新一中初中部黨支部書記
高新一中初中部校區始建于1995年,25年來迅速成長,成為學生向往、家長信賴、社會認可的品牌學校,成為西安市乃至陜西省基礎教育領域的領軍學校,成為學校一張靚麗的名片。
在這里,一舉一動都有無限可能;隨著西安市“名校+”工程穩步推進,我們科學整合優質教育資源,豐富教育文化內涵,讓更多學生享受到更優質、更公平的教育資源。
在這里,每個問題都有無數個解決方案;如何讓“+學校”成為“名校”?我們教育聯盟開展了大量的資源共享、啟蒙、融合活動,力爭做到“真+”、實做,讓“+”有實,“+”有質。
在這里,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高新一中初中部“名校+”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
高科技教育者的情懷與責任
2020年5月,高新區十一中并入高新一中校園。師資隊伍建設是這個規模大、設施先進的校園面臨的重要課題。老師們放棄了成熟的工作,做出了人生的新選擇。新校區的師資隊伍——支持新校區的名校18人全部到位。這群骨干教師成為新校區的骨干力量,在新校區肩負起學校的重擔。
炎熱的8月,新校區即將啟用,建設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我和郭副校長每天帶著大家奔赴新校區,上上下下,布置里外,汗水濕透了衣服,風吹干了衣服又濕透了;為了給學生們安排住宿、吃飯,我們與上級溝通、協調安排,連續幾天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8月中旬即將開學,新校區全體老師齊心協力高新一中初中部,為學生們安裝床板、鋪好被褥的忙碌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西安“名校+”
從踏進新校區的第一天起,老師們就把“用愛育人、用心教書、用腦管理”這句話牢記在心,并付諸行動。為了不斷提高教學和管理能力,老師們積極參加高新一中初中部專家培訓,聆聽名師講課,不辭辛勞參加教研活動和校內活動。每一次教研活動都溫馨而真誠;老師們都滿懷期待,心滿意足。
西安“名校+”
第二個故事:
名校教師的自我挑戰與突破
2020年9月,在高新教育系統工作了20多年的老教師劉淑琴老師被學校調到“+學校”——高新一中附中東校區工作,一方面作為東校區教研室副主任,還要負責把握教學方向、帶領教學科研工作、培養年輕教師等工作,工作量非常大,每天早起晚睡,加班加點,拼命工作,幾個月下來,她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職業倦怠感消失了,職業瓶頸被打破了,對教育的熱情在她心中不斷燃燒,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活力和珍貴的創造力。重拾初心,冷靜反思,這些可喜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有教育局的頂層設計,有同事的團結協作,有年輕教師的謙遜好學,也有我自己的勤奮努力。
教學中不存在歧視,教學相長。半年來,她從學生、徒弟、青年教師身上收獲了很多寶貴經驗。劉老師說,感恩這段簡單而充實的時光,讓她深刻體會到職業的尊嚴、成就感和幸福感。她還說,如果有一天“成為名校”的夢想成真網校頭條,她一定會在心里給自己豎起大拇指!
第三個故事:
“+”學校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我很自豪,因為我是高新教育的一員!”高新一中東區初級中學教師楊惠琳說,“全班同學都能跨入高中的大門了。”當肖楊收到這份成績單時,2020級是高新一中東區初級中學第一屆畢業班。在學校領導的英明決策和領導下,在學校本部教研組的指導和帶領下,東校區全體師生銳意進取,憑借辛勤的努力,東校區給家長和社會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7年,高新一中東區初級中學成立,第一學期雖然只有六個班,但在學校領導的關懷和溫暖下,東區全體老師們相處融洽、溫馨,大家互相幫助、互相支持、齊心協力,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默默講述著東園的溫暖故事。
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楊女士總會提到感恩。她感恩高新一中初中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高新一中初中部,感恩遇到高新教育的領導,感恩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有高新教育的老師在身邊,幫她找到了正確的職業方向,確立了人生目標。她會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為高新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給你講西安“名校+”的故事》專欄
總策劃 王剛 主編 奚振洲 編輯 劉守禮 文洪濤 王龍 張琳 李超凡 尚謙 徐楊梅 新月 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