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題目是《將進酒》,“將”是“請”,題意是“請喝酒”。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首勸酒的歌。所以,如果不去分析李白是如何勸酒的,就不足以真正走近這首詩和李白。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開頭:
你們沒看見黃河從天而降,奔流到海不復回嗎?你們沒看見堂上鏡子里的白發,早晨是黑色的,晚上就變白了嗎?
這是在寫:兄弟們,你看,黃河從天而降,浩浩蕩蕩,奔流到海不復回。兄弟們,你看,你們的頭發早上是黑的,晚上卻變白了。當然,這里有想象和夸張。寫黃河一去不復返,其實是在寫流年。寫黑發一瞬間變白,其實是在寫生命的容易衰老。那么李白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這其實就是在造勢勸酒,這兩句話也揭示了我李白勸酒的理由。黃河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暫的。黃河的生命力很強,生命卻很脆弱。黃河那么雄偉,奔騰萬里,而人站在黃河邊,只是滄海一粟。(造勢勸酒,揭示喝酒的理由)
面對時光流逝、生命衰老的悲哀處境,寫下如下兩句話:
當生活美好時,盡情享受;別讓你的金杯空空如也。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或許悲傷是人生的底色,但心情好的時候,就要盡情享受。而怎樣才能盡情享受呢?答案就是喝酒。所以他勸告朋友們,不要把酒杯閑置,而是要把酒杯都倒滿。(這是從盡情享受的角度給出的建議)
此時,我們可以想象他們三人飲酒的情景,三輪酒下五盤,三人漸漸進入了好心情,喝得正酣暢淋漓之時,李白又開始吟誦:
我天生就是有用的斗酒十千恣歡謔怎么讀,就算錢丟了斗酒十千恣歡謔怎么讀,也能再賺回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真是驚天動地的吶喊!同時,也是一種自嘲式的吶喊!這不僅展現了李白天下無人知我之高傲的自信,也暴露了李白未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傲慢。“哪怕花光所有的錢,我也會賺回來的”當然是他作為富二代的一種自信,也和他的風流氣質息息相關。看重金錢,難免有些庸俗。金錢是身外之物,不被外界事物所奴役,這本身就是一種豁達。金錢是什么?此刻我們不是應該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口嗎?(此處題外話,為再次勸酒造勢)
如果說之前的狀態是小酌的話,那么現在其實已經達到了滿飲的程度了。李白說這句話的時候,事實是他已經有些醉了。
喝酒當然是享受,但光喝酒是不夠的,還得吃東西!得有東西配酒!一開始可能只準備花生和毛豆,最多一個豬耳朵。這可不行!來吧:
烹羊宰牛很有趣,聚會時必須喝三百杯。
老袁,宰了你的牛羊,我們烤全羊,吃全牛宴。這里要注意,他們三個人聚會,怎么吃得下這么多?可這是李白,豪爽的李白啊!不但要煮羊宰牛,還要一飲三百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真是“豪爽至極”,這當然是夸張了。(這是從吃肉能讓人醉,喝得開心的角度勸酒)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岑洵或者元丹丘,聽到你的好朋友李白這么說,你大概真的會放棄了:李大哥,我們真的不能再喝了!
此時,李白已由飲酒變為醉醺醺的,他舉起酒杯,踉踉蹌蹌地說:
岑老爺,丹丘先生,咱們喝吧,別停。”
兄弟們,喝酒啊,別放下酒杯!(直接勸酒)
我唱一首歌給你聽,請你留心聽。
如果你們玩得不盡興,那我就給兄弟們唱首歌給你們聽吧(勸酒歌):
鐘鼓珍寶并不貴,只愿長醉不醒。
這里鐘鼓玉飾指的是奢靡的生活。這句話講的是不看重奢靡的生活。這當然是李白這個富二代的凡爾賽宮,也充滿了對權貴的不滿和鄙視。那么我始終珍視的是什么呢?當然是酒。喝酒一定要醉,而且希望永遠不醒來。為什么喝醉了卻永遠不想起床呢?可能是李白在政治上失意,用酒來借酒澆愁。也可能是他和朋友宴飲很開心,用酒來滿足自己。(我是站在鄙視奢靡生活和酒能讓人忘憂、享受的角度勸他喝酒的)。
然而他接下來的話卻更加瘋狂:
自古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名。
李白認為,上古圣賢皆寂寞無名,唯有愛喝酒的人,才有好名聲。這純屬醉話,簡直是胡說八道!伊尹是圣人嗎,周公是圣人嗎,當然是,他們豐功偉績足以在歷史上熠熠生輝。就連未能完全實現政治理想的孔子,不是還編纂了《春秋》,推崇禮樂,以儒學造福后世嗎?怎么能說“上古圣賢皆寂寞無名”呢?當然,這看似醉話的背后其實是有邏輯的。李白說出這番話,本意還是勸人喝酒。在這里,他否定了一切圣人,推崇“酒徒”這一群體。通過對比的手法,他直接在看似不合邏輯的話語中亮出了自己的鋒芒——只有做個酒徒,才能千古流芳。兄弟們,干杯吧! 喝了這酒就能名垂青史了。(以酒能傳揚美名的角度勸酒)
他并沒有就此止步,開始引用經典來證明飲酒的重要性:
昔日,陳王在平樂設宴,飲萬杯酒網校哪個好,樂不思蜀。
陳王指曹植。意思是曹植在平樂寺邊談邊喝,一斗美酒,花了萬文,真是放肆無忌憚啊!這里也用了曹植的詩句“平樂歸席,美酒萬文”(《名都》)。我們何不學曹植呢?喝個爛醉!(用典故和詩句勸酒)
李白的好友元丹丘聽到他說的話,肯定嚇壞了:我家沒那么多錢買酒。李白見狀,直言不諱地說:
主人為何說自己錢不多?我得買點酒陪你喝。
元丹秋,你家境殷實,怎么就說你沒錢呢?趕緊給我買點酒來,我要跟你喝。這里面透著一種傲氣。(這是質問的語氣,直接勸酒)元丹秋此時肯定是左右為難了,買酒不對,不買也不對。這時李白見狀,說道:
我要召我的兒子出去,用我的良馬和價值千金的毛皮換取美酒,讓我們可以共享千古的悲痛。
別這么小氣,典當你的寶馬!典當你老婆的愛馬仕!換一杯好酒,解我們永遠的憂愁!(這是從酒能解憂的角度對喝酒的終極建議)
會喝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流到海不復回?
你沒看見廳堂鏡子里的白發嗎?早上是黑的,晚上就白了。(為了鼓動大家喝酒)
人生好時,要盡情享受,別讓金杯空空如也。(從盡情飲酒的角度勸酒)
我天生有才華,將來有用武之地,就算把錢都賠光了,也能賺回來。(這是題外話了,我又準備勸你喝酒了)
烹羊宰牛好玩,一次必飲三百杯。(從肉能助人醉酒、暢飲暢快的角度)
岑公子,丹丘先生,咱們喝吧,別停。”
我唱一首歌給你聽,請你仔細聽。
鐘鼓珍玉雖不貴,但愿長醉不醒。(以鄙視奢靡生活,以酒能忘憂樂為勸酒之道)
自古圣賢皆孤寂,唯有飲酒者留名。(以酒能傳名之角度勸酒)
昔陳王在平樂設宴,飲萬杯酒,其樂無窮。(引典故+用詩勸酒)
主人為什么說自己錢不多?我得給你買點酒。(質問,直接勸你喝酒)
我要召我的兒子,用我的五彩馬和價值千金的皮衣換美酒,這樣我們就可以永遠共享悲傷。(從酒可以解憂的角度勸人喝酒)
看這首詩,我們會發現,李白幾乎每一句都離不開酒。兩句中的第二句總是歸結于“酒”,這正是勸酒曲的魅力所在。“酒”是表達情緒的載體,我們可以看到,從小酌到滿飲再到酩酊大醉,飲酒的過程其實就是情緒醞釀和噴發的過程。酒是李白最好的朋友之一,沒有“酒”,就沒有李白的詩作絢麗輝煌。所以,讀《將進酒》離不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