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線學習》主作者何曼
張喜科 青島開放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青島開放大學辦學40多年來,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30萬多名應用型人才。 探索了實現開放教育的路徑,積累了終身教育經驗。 成為青島開展繼續教育、職業技能培養的領先城市。 人才是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更名以來,青島開放大學把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補齊終身教育領域短板、服務國家和省市發展戰略作為辦學的根本路徑。學校的轉型與發展。” 青島開放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喜科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在“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新發展格局中,作為堅定的探索者,長期以來致力于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開放大學有著無可比擬的替代地位,也承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五大工程”培養人才服務區域發展
在線學習:就青島而言,當地經濟發展對青島開放大學提出了哪些要求?
張希科: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國家。 我國教育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全民學習、終身教育的學習型社會正在加快形成,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終身學習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這也對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供給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對新時代開放大學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十四五”期間,青島開放大學將緊跟國家開放大學步伐,錨定區域發展需求,著力打造“四個平臺”,擔當“互聯網國家隊”成員。 +”教育是青島“互聯網+”教育的主力軍。 此外,學校將重點實施人才培養“五大工程”——“現有人才擴容提質工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工程”、“涉海實用型人才培養工程”、 “創新創業扶持培育工程”和“智慧助老”。 “工程”,進一步擴大培訓規模,逐步提升培訓水平,優化學習支撐服務平臺,努力將青島市低學歷人口培養成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實用人才,拓寬非學歷教育完善和加強社區(老年人)教育,大力營造“人人能學、處處能學、隨時能學”的社會氛圍。
在線學習:經過多年的辦學實踐,青島開放大學探索出了一條怎樣的辦學之路?
張希科:學校秉承“建設親民大學”的辦學宗旨,以“開放創造”為校訓,堅持多元開放的辦學格局,逐步走出了一所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大學。 同時也總結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辦學之道——服務國家戰略,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為學校發展找到落腳點。 只有這樣,學校的社會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并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 近年來,全校上下齊心協力,形成了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推動學校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將開放大學的力量充分融入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探索開放大學終身服務于青島全體人民。 了解如何建設教育體系并實現城市發展。
此外,為支撐轉型發展,學校主動作為,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一是打造全國領先、全省領先的“青島干部網絡學院” ; 二是建設鄉村振興學院,整合已設立的“互聯網+”高校; 三是舉辦2022年青島市第八屆“市長杯”·海創匯·創業城市合伙人·創客邀請賽,為青島市26所高校開展創業培訓,以精準滴灌培訓輔導服務建設創業城市; 四是創建名師講堂,邀請院士為開放大學系統學生授課,打造開放大學系統海洋教育平臺,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和青島建設全球海洋強國。中心城市; 五是幫助企業人才儲備,重點支持全區企業學院建設,服務青島市壯大民營經濟總體布局。 六是聚焦老年教育,學校“智慧助老”項目被列入青島市“我為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清單。
聚焦“兩新”開展“大眾創業”教育
在線學習:學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張希科:青島廣播電視大學與青島創業大學自2015年實施融合辦學以來,我們把創業教育作為學校轉型發展的優先方向,開辟了一條以創業教育為特色的開放式教育轉型之路。 這也是學校的轉型和發展。 關鍵的一步。 學校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著力打造和打造開放大學體系創新創業教育新高地和服務青島創業名城建設的新平臺,形成了“青島模式”。以創業教育為特色的轉型發展。
該模式的特點可概括為:秉承“普惠大眾+助力精英”的創業培養理念,制定“選拔-培養-幫扶-晉升”的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1+X”課程體系,不斷加強平臺、課程、師資隊伍建設青島市廣播電視大學,將學歷教育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開設“專業融合訓練營”,開展“線上+線下”精準點滴——飼料創業教育和培訓。
學校充分發揮區域創業型大學作用,圍繞《關于加快創業型城市建設十條意見》等創業政策,結合青島市29所高校的不同需求,設計創業培訓“訂單式精準滴灌行動計劃”,年輔導能力高達9000余人,精準指導創業項目80余個,挖掘出一批富有創意、易于推廣的優秀項目能夠有效促進創業就業,促進創業項目與創業導師、投資機構、產業資源的有效對接,為青島市培育、匯聚優秀的“創業城市合伙人”。
學校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創客梯隊建設,連續兩年主辦青島市“市長杯”創新創業大賽。 積極探索賽事組織新模式,采用“前向+后向”延伸賽事上下游環節,打造“巡回宣傳、賽前輔導、項目路演、賽后輔導”的全方位賽事組織服務體系。 ——比賽培養”。
學校還高度重視創業平臺建設,先后成立了“歐美歸國創業學院青島學院”、“青島市創新創業研究院”、“青島市創新創業發展聯盟”等平臺。 “膠東經濟圈創新創業發展聯盟”構建優質創業生態系統。
青島開放大學正朝著成為國內一流創業大學的目標不斷奮斗,努力提供立足青島、輻射全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為青島創業者打造生態良好的培訓、培育和服務體系,培養更多創新創業的學生。 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為青島建設國際創新型城市提供了強大的人力支撐。
培養實用型海洋人才 助力“藍色青島”
在線學習:教育和人才是青島最渴望服務“海洋強國”的戰略優勢。 青島開放大學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努力?
張希科:海洋是青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為服務“海洋強國”、“藍色青島”,學校抓住時代機遇,勇于擔當。 圍繞市場對海洋經濟行業實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積極探索海洋相關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運行機制,構建終身海洋教育。 體系形成了以海洋教育為重點發展方向的開放教育特色。
2014年,在我國遠程教育領域還沒有海洋專業的情況下,學校抓住機遇,邁出了構建終身海洋教育體系的第一步——成立海洋教育學院。 學校整合青島海洋教育領域優質教育資源,打造輻射全國開放大學體系的海洋教育平臺,服務引領現代海洋城市建設。 學校鞏固航海特色,為世界一流港口城市建設和國際航運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 首個自建專業物流管理(國際航運方向)專科,第一學期實現單季度招生1000余人的目標。
在線學習:新時代,青島開放大學繼續發展海洋教育有何規劃?
張希科:青島開放大學按照“三二一”辦學思路和目標定位,圍繞“國際航運與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和“海洋攻勢”,打造高質量高水平大學——優質海洋教育特色學校服務青島環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提高海洋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建設學習型產業。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繼續強化三個方面的海洋教育特色。
一是深入推進國家開放大學高水平海洋學院建設。 充分發揮系統辦學和在線教育優勢,整合青島海洋教育領域優質資源,探索與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和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區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游輪港口區。 加強海洋專業學科團隊和平臺建設,加強體系建設,規范流程管理,制定課程建設標準,提升物流管理(國際航運方向)綜合實力,重點建設國際郵輪船員管理等海事相關專業。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專業。 。 推動學校海洋相關專業全國招生網校哪個好,探索銜接特色課程的“互聯網+”海洋教育學歷教育新模式,推進“崗位專業能力導向”課程建設,提高課程與崗位的契合度打造青島市高等教育體系“海洋+”教育的典范。
二是推動海洋課程資源高水平開發。 加大專業和課程資源投入,打造一批優質涉海課程資源,爭取國家開放大學支持重點建設3-5門在線課程并在全國推廣。 加強海洋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集聚名師資源,打造海洋“名師講堂”,與青島海洋科技試點國家實驗室共建“青島海洋教育教學團隊”,為區域海洋事業提供支撐經濟發展和國家海洋戰略。 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推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橫向融合。 全面研究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評價體系等方面的融合,增強學歷證書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促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橫向融合,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青島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 推進“1+X”證書改革,改造學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嵌入“文獻證書一體化”課程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將重點實施海洋實用人才培養重點工程。 該項目旨在加大國家開放大學海洋學院建設力度,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青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計劃五年內為青島培養1萬名實用型航海相關人才。 加大專業建設力度,為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城市和國際航運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保障。 聚焦國際郵輪母港和航運強國建設對郵輪產業人才需求,突出“國際化”人才培養特色,努力整合一流教育資源,國際郵輪專業化發展船員管理。
精準施策打造教育體系“青島模式”
在線學習:“十四五”期間,學校提出了哪些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將開展哪些重點工作?
張希科:“十四五”期間,青島開放大學將打造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建設“青島模式”,建設一流的高水平開放大學既具有中國一流的水平,又具有國際視野。 圍繞這一目標,學校除上述海洋教育和創業教育規劃外,還將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黨的建設。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引領,推動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貫徹落實并取得成效; 打造黨建品牌,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 落實思想工作責任制;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重點實施黨建試點。
二是完善辦學體系建設。 加快完善開放大學辦學體系; 構建多類型教育一體化的辦學體系,以體系“縱向支撐”為基礎,以“橫向”方式全面開拓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新路徑,按照政策精準施策。不同地區。
三是在學歷教育方面,實現各類學歷教育穩步發展。 著力打造特色重點專業;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健全規范辦學管理體系; 推進信用銀行建設。
四是社會培訓方面,推動社會培訓高質量發展。 打造青島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重大平臺; 努力打造社會培訓知名品牌; 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培訓體系。
五是社區教育方面,發揮青島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功能,服務青島學習型城市建設。 高水平建設青島老年開放大學; 實施“青島市老年人健康藝術教育體驗國家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啟動學校金水路校區二期工程。 計劃投資10億元青島市廣播電視大學,建設約12萬平方米的老年教育基地,集中打造集“養生、教育、旅游”于一體的教育養老綜合體。
六、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打造青島開放大學“互聯網+”國際教育品牌; 打造國際開放學習合作平臺; 探索多元化的對外合作辦學機制,增強與國內高校和教育機構國際交流合作的聯動性、凝聚力和互補性。
來源:《在線學習》雜志2023年6月號(總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