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自主招生,實際上包括985所和部分211所高校,其中包括清華、北大等。 高考正式開始前,由院校自行通過聯盟考試或筆試選拔學生。 如果筆試通過了,一般還會有第二輪面試篩選,如果兩次都通過了,就會得到相應院校的一些高考關懷。 比如,比較常見的就是減分。 減分程度不一,一般是幾十分甚至幾十分。 一些自主權比較高的大學,比如清華大學、北大,甚至可以把分數降低到符合一級資質就可以錄取的程度。
比如,2019年高考,來自上海考區的吳亦舒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吳亦舒高考成績是613分。 雖然這個分數無限接近660分,但她在上海高考的排名以及她最終的錄取分數線似乎還沒有達到清北線,反而落后了幾分。
但由于吳亦舒不僅在清華上海的自招考試筆試中取得了高分,而且還通過面試以高分獲得了第一梯隊的錄取資格,所以這個才華橫溢的女孩最終鎖定了最好的新雅。清華大學學院。 上大學。
北京大學的文科也是如此。 從北大以往的招生情況來看,文科項目的招生人數占本科項目招生人數的15%左右。 按2019年北大錄取本科生2972人計算,達到400余人。 規模,自主招聘的初衷是選拔才華橫溢或特長明顯的候選人。
不過,自招也引來了不少人的質疑。 甚至被視為鉆高考漏洞的好辦法。 特別是一些高中有權推薦自招考試名額,允許部分人通過筆試,然后通過關系面試。 。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教育部越來越認識到自招考試的弊端。 所以,最近的一則重大通知,徹底結束了自招的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強基模式。 強基計劃模式的誕生也被視為未來高校選拔人才的新途徑。
教育部在文中提出了6點明確建議和要求。 新的招生模式中指出,考生需要參加高考,高考合格后,成績必須按照高考成績達到85%以上。 院校的轉換和評估可用于進入相應的大學。 可見,強基計劃的重點主要是根據高考成績,根據成績錄取。 同時,也要求高校及時將結果透明公開,以造福社會。 監督并及時公布錄取結果。
強基礎模式錄取的考生還必須參考高考成績。 原則上不低于每年省高考最低分數線。 這與過去有些不同。
強基計劃突出學科發展和校際辦學特色,在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上進行重點培養和安排。 還強調學生的能力,將以前自主招生計劃的選拔模式轉變為強基計劃,未來的愿景是為國家培養適合國家發展的高端拔尖創新人才。次。
不過高考自主招生,也有人認為這是自招計劃的“升級版”。 不過網校哪個好,從教育部的公告可以看出高考自主招生,2020年啟動的強基計劃為一流大學招收優秀學生開辟了新的通道,針對不同的學生將更加合理、科學。 一流大學選拔合適人才。
你覺得這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