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比知識更重要
展示課時間,聽宗建玲老師執教一年級的《第幾》,這節課對一年級的小孩來說,學習上去有一定的困難,中學生對幾和第幾分辨上去有些迷糊,非常是用語言描述表示的不同意思時,中學生經常會出現描述不清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明天這節課上,中學生就是出現這樣的問題。宗老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很詼諧,總是想方設法的迸發中學生的興趣,讓中學生樂呵呵的。教學中,宗老師利用購票的情景,設置動漫,讓中學生從排隊中認識幾和第幾,初步感知幾和第幾的不同,明白“第幾個指的是一個”。之后讓七個中學生站成一排,讓第一個兒子下來,目的是讓中學生明白說第幾時要說清楚次序,也就是第幾和書序有關。接出來通過練習讓中學生進一步的鞏固。不過讓中學生站成一排認識第幾的時侯有這樣一個爭議的問題:是以中學生的左右還是觀察者的左右?宗老師是以觀察者的左右來說的,這樣是不是合適?有待于進一步的交流。
下課后,郭老師說要訓練一下中學生。說大約用十分鐘時間就行。結果由于一年級的兒子比較小,早已上了30多分鐘的課了,再訓練中學生已然坐不住了,只有下課。郭老師說第三節去宗老師班里去,于是課間操后,我到宗老師班里看了看,郭老師正在呢,宗老師剛才給中學生重新分了組老師拉我去辦公室做了一節課,說是要兩個人一組,一個1號,一個2號,問中學生誰是1號,有幾個女兒還沒有明白過來,再一個一個的點,總算讓所有的中學生都曉得了自己是幾號。班里的中學生是3個人一張桌,這樣三人一組,據須要有一部份的兒子交流時扭身向后,不曉得一年級的兒子會不會在學習時收到哪些影響。由于我第四節有課,還有第一節課的作業要改老師拉我去辦公室做了一節課,于是安排好以后,就回到辦公室去改作業了,訓練的情況怎么,明天忙得沒有顧得問宗老師,今天一定找時間問問。
且不管結果怎樣吧,這段時間也聽了幾節一年級的課,總得覺得是中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不好。一是好多兒子課堂上坐不住,蹲在桌子上的,一只坐墊在臀部下邊的,跪在桌子上的,腳低垂著來回晃的,哪些樣的姿勢都有。二是中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保持不好。打盹的兒子好多,有的兒子在玩自己的學具,有的兒子在玩自己的學習用具,有的兒子在左顧右盼,有的兒子在玩耍說話,有的兒子坐得挺好,不說話也不動,渾然游離于課堂之外,班主任頻繁的組織課堂,也不能把所有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之上。
為此,一年級的老師都覺得很累,很疲倦,班里七十多個兒子,上一節課累得頭暈舌燥的,有部份老師的喉嚨剛開學就啞了。到現今開學一個半月了,一些班級的情況還是這樣,上好一節課覺得很難。是哪些緣由引起的呢?想想自己教一年級的那一年,我幾乎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對中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沒有上語文課,也沒有讓中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每晚就是在課堂上和中學生聊天,講故事,讓中學生曉得課堂上如何坐、怎么聽、怎么說、怎么交流。有時侯帶著中學生去室內,進行排隊訓練,誰和誰站在一起,如何走路比較整齊,如何走路比較優美,如何走路比較精神,一點點的進行指導和訓練。午后就給女兒們讀故事,讓中學生一進課室才能安安靜靜的坐出來聽。其實那時侯女兒剛才入學,還不會自己打掃衛生,但我那時侯就開始手把手的教兒子如何掃地、怎么擦窗戶、擦黑板、擦小書房等。但凡課堂上或則課下對中學生要求做到的,都手把手的教,每一段時間有每一段時間的訓練重點,例如:剛開學的時侯訓練中學生的打坐,漸漸的訓練中學生的小組交流,訓練中學生如何回答問題,如何擺放物品、下課如何進行游戲等等。一個月的時間,沒有講一節語文課,中學生的習慣倒是訓練的挺好,前面再上課的時侯,根本就不用這樣頻繁的組織課堂了。
雖然,我想抒發的意思也就是,中學生的習慣養成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剛入學的女兒,我們應當在中學生的養成教育上多下工夫,讓兒子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學習習慣、游戲習慣、文明禮儀習慣等,女兒有了良好的習慣,我們在上課的時侯自然也就輕松多了。為此,不管是接了一年級,還是接了一個新班,都不要急于學習新的知識,首先要了解一下中學生,再把自己的要求向中學生講明,訓練一下中學生的學習習慣,然后再進行知識的學習,磨刀不誤砍柴工,只要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高了,自然教學療效就是好的。
另外想說的是課堂上還要注意班主任的教學行為,班主任的語言還有板書不能太隨便,我們是小孩們的榜樣,要時時處處做好示范。并且我們的語言要盡量的兒童化,我們面對的是小兒子,要說兒子們就能聽得懂的話,說中學生才能理解得了話,兒童化的語言能夠與中學生之間形成共鳴,能夠吸引中學生注意力,迸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是我們的眼中要有中學生,備課時想著中學生,想想設計的某個環節中學生喜歡嗎?問的某一個問題中學生會如何回答?我們覺得挺好的一個教學活動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嗎?課堂上中學生形成卡殼的時侯,我們給中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索了嗎?我們是按照中學生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課堂,還是非得把中學生拉到自己的預設環節之中的呢?
眼中有中學生,心里有中學生,這樣的課堂才具有靈性,具有活力,假如我們一味的去走自己的教學設計,這么課堂對于中學生來說,就喪失了它的魅力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