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新網上海新聞報道,10日,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內,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與上海理工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國家大學科技園共同簽署了《滬喀雙創合作框架協議》。此舉標志著上海與喀什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的深入合作正式拉開帷幕。
此次簽約活動以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旨在實現教育合作、資源互通以及人才培養的共同發展網校哪個好,標志著上海支援新疆在教育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負責人、楊浦區科協領導、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代表、上海理工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及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相關領導,以及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來滬訪學團的師生代表,與上海理工大學北濱江128創新創業訓練營的學生代表們,共計120多人,一同參加了此次活動。
本次合作旨在執行新時代黨的新疆治理策略,深化教育領域的對口支持工作。上海理工大學充分利用其人才、技術和平臺等優勢,以“雙創”教育為突破口,幫助喀什理工大學構建起覆蓋南疆的創新創業中心,旨在為邊遠地區培育出更多能夠深入基層、扎根當地、發揮作用的技能型人才。合作將致力于實現“三個融合”——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創新創業的實際行動相結合,將東部地區的優質資源與西部地區的特殊需求相融合,以及將學校與地方的合作創新與區域產業的發展相融合,從而為南疆職業教育的全面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依據協議內容,三方計劃在以下四大關鍵領域進行深入合作:派遣與指導雙創導師團、組織兩地學生共同參與創業競賽、線上共享創業訓練營的教學資源、以及促進團隊之間的結對合作。
上海理工大學與喀什理工將攜手挑選經驗豐富的導師,其中涵蓋企業實戰專家,共同打造“滬喀雙創導師團”。該導師團將通過舉辦專題講座、提供“一對一”創業輔導以及組織產業對接活動等多種方式,為兩地學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指導。
兩地學子攜手舉辦“滬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旨在激勵學生打破地域界限,組建跨區域團隊,提交項目策劃書并制作路演視頻。比賽將組建專業的評審團,表現優異的團隊將享有孵化資源、投融資對接等多重支持,助力項目成功落地和轉化。
線上創業培訓課程旨在構建一個網絡教學平臺,涵蓋創業入門、商業模型構建、資金籌集策略等多個板塊;學員能夠通過網絡學習、問題解答、課程評價等多種途徑,全面提高創新創業的技能水平。
團隊結對協作:我們將選拔出表現卓越的學生團隊,并借助精確配對建立合作關系。這些結對團隊將享有優先權上海理工大學教學服務平臺,能夠參與由兩地共同舉辦的創新創業活動,并享受到包括資源對接和政策咨詢在內的專屬服務上海理工大學教學服務平臺,共同挖掘“科技與產業”融合創新的途徑。
簽約儀式落幕之際,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以及上海市楊浦區科學技術協會等與會領導均表示,這次的合作不僅僅是教育資源上的互通有無,更是民族情感的緊密相連。借助“雙創”實踐活動,滬喀兩地學子將攜手攻克技術難關,助力鄉村振興,讓青春之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在活動期間,滬喀兩地師生通過一系列沉浸式體驗活動,加強了彼此間的交流:他們于市科創教育基地(卓益得機器人)共同對智能設備進行調試,并就人工智能在南疆農業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柒情木藝科創手工課堂中,來自喀什的學生向上海的朋友們展示了維吾爾族獨特的木雕工藝,他們一起合作,共同構思并打造了結合了科技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產品。
在雙創圓桌論壇活動中,喀什理工學院的代表張怡博向與會者展示了他們團隊“智慧牧場”項目的策劃方案,這一分享激發了在場兩地青年對“科技助力農村振興”這一議題的廣泛熱議。
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上海對喀什進行支援的關鍵項目,自其成立之初便堅定地秉持著“深入南疆、服務邊陲”的宗旨。此次與上海理工大學的攜手合作,標志著上海教育支援新疆的工作從單純的“硬件投入”向更深層次的“軟件提升”邁出了重要一步。陳陽,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副總經理,明確指出:“該科技園將致力于發揮其作為‘創新發源地’的作用,為喀什理工提供包括‘孵化基地+投資融資對接+市場拓展’在內的全方位支持,以推動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優質項目在南疆地區成功落地。”
未來,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將把握此次合作良機,深入推進“雙創”教育變革,致力于培育更多心系國家大局、立志在邊疆扎根的創新型人才,為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創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強勁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