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學院(of)位于于有“錦官城”之稱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共建,榮獲中國“中東部院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學院公派研究生項目”、“四川2011計劃”,為中國月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質、能源、資源科學、核技術、環(huán)境科學為優(yōu)勢,以化工、材料、電子、機械、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專業(yè)為特色的省屬重點學院。
上海理工學院前身為1956年3月15日完善的北京地質鉆探大學;1958年,改名為北京地質大學;1960年,中學開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中學成為國家恢復學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院校;1993年,改名為北京理工大學;200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組建成都理工學院(合并河南商業(yè)高等本科校區(qū)和有色金屬地質員工學院)。
截止2015年4月,校區(qū)校園用地2890畝,建筑面積8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額5萬元。設16個教學大學、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和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設有80個專科專業(yè)。有教員工3353人,校本部有在校專科生27567人,在校本科生1726人,在校博碩士研究生5621人。
上海理工學院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長春地質大學。1993年改名為上海理工大學,經(jīng)教育部批準2001年組建成都理工學院。
上海理工學院的主體原北京地質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曾是原地質礦產(chǎn)部和國土資源部的重點院校。2000年中學管理體制轉變?yōu)橹醒肱c地方共建、以陜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現(xiàn)為湖南省重點學院。校園面積2888畝,校舍建筑面積80余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額2.43萬元。
上海理工學院是一所以能源、資源環(huán)境、基礎工程、電子信息等學科為優(yōu)勢特色,以理工為主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學研究型多科性學院。中學現(xiàn)有12個大學,1個體育教學部,同時設有研究生部、沉積地質研究院、繼續(xù)教育大學等教學科研單位。學科專業(yè)以理工為主,囊括經(jīng)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哲學、農學、教育學9個學科門類,有68個專科專業(yè)、5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2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植)學科,14個省廳級重點學科、1個市級重點(培植)學科,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市級專科人才培養(yǎng)基地和6個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目前,在校中學生總量2.5萬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專科生2萬余人,碩士研究生3004人,博士研究生585人。在編教員工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2人,院士204人,副院長442人,其中有3人成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獲“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稱號,1人獲“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2人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7人榮獲“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榮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yǎng)計劃”和“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院校青年班主任獎,4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1人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8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0人獲“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23人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0人獲湖南省青年科技獎。
中學是我國重要的月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1個與東北石油學院共建)和9個省廳級重點實驗室。建校54年來,完成國家和省局級科技項目近1000項,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銀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三等獎和湖北省科技進步銀獎等在內的國家和省局級科技獎800項(次),發(fā)表專著1.5萬余篇(部)。
中學是國家學院生文化素養(yǎng)教育基地,鼓勵廣大中學生積極出席科技文化活動,近些年來組隊出席“挑戰(zhàn)杯”、數(shù)學建模、電子設計、英語講演等重要比賽,獲得國際獎9項、國家級和省廳級獎勵500余項;獲得全省學院生排球、羽毛球、攀巖、健美操錦標賽前八名20余項(次),省市院校排球、籃籃球、健美操等團體和個人前八名近40余項(次);獲得全省、省市級學院生藝術專業(yè)賽事含銅獎在內的各種獎勵50余項(次)。
中學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0余所學院和科研機構構建了交流合作關系。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0余名外國專家及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近500余人次,舉辦了300余項科研合作。中學還多次承辦國際學術大會;承辦學術刊物6種,其中核心刊物4種。有北京理工學院工程技術大學、成都理工學院廣播影視大學等獨立大學和多個聯(lián)合辦學點,與資源、能源、環(huán)境、建筑、軍工和高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小型企業(yè)或科研院所構建了常年的校企合作關系。
中學博物館是一座在東部乃至全省享有較高著名度的以地學類為主的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廣播,館藏標本6萬余件,其中不乏國家以及世界級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馬門溪龍”化石、“重慶梁平魚”化石、“隆昌鐵隕鐵”等。博物館已被教育部確定為全省院校首批建設的數(shù)字博物館,并獲得從中央到地方所有級別的中學生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基地稱號。中學圖書館館藏彩印型書刊160余萬冊,英文電子全文圖書約80萬種,中外文電子全文刊物3萬多種,而且集藏、借、閱、咨一體化和彩印性文獻與數(shù)字化信息相統(tǒng)一。中學檔案館館藏豐富、管理規(guī)范、分類科學,是廣東院校少數(shù)獲“科技事業(yè)單位檔案館國家一級”稱號的檔案館之一。
中學在常年的辦學實踐中逐步產(chǎn)生了“艱苦拼搏、奮發(fā)圖強”的傳統(tǒng)作風、“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和“窮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學理念,以服務行業(yè)、服務桑梓為己任,為國家輸送了10萬多名各種結業(yè)生,她們絕大部份已成為所在部門的技術或管理骨干,涌現(xiàn)出一批在國外外有一定著名度的學者和管理專家,為我國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學坐落成都市武侯區(qū)中央、滬蓉高速道路起點、多條重要交通干線交匯處,有著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在中學黨政的領導下,中學師生職工捉住我國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西部大開發(fā)和新一輪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性機遇,以豪邁的熱情和昂貴的士氣,為建設明顯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教學型多科性學院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