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專業旨在培養一批能勝任中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高素質人才,這就要求英語專業學生不僅要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其教學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1.外語課堂評價的現狀 傳統的教學評價過程強調語言知識的掌握,對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實際應用重視不夠網校哪個好,使得學生只注重碎片化語言知識的記憶和背誦,而忽視了語言本身的應用和交際能力的提高。傳統課堂教學的主要評價形式單一李玉巧老師邢臺學院外語系,多為單元測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終端評價方式,使得教學圍繞考試進行,導致學生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英語教學不能適應人才需求的現狀。改變目前單一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避免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影響勢在必行。形成性評價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驅動因素,并非給出冷冰冰的分數,而是通過評價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成就以及情緒、態度、策略等的發展,實現過程與結果之間的平衡(韓梅竹,2005)。我們需要將“考試文化”轉變為“評價文化”。這種新型評價,基本可以定義為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促進學習為主要目的,由教學主體參與和組織,與教學緊密結合,形式多樣的評價活動(唐雄英、張紹全,2007)。
本文探討在外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圍繞教學過程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使教師及時、全面地獲得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有效地規范自己的學習過程,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促進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全面發展。資助項目:本論文為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英語師范生教學能力取向發展性評價研究”(批準號:HB1 3J Y007)和2013年河北省 ...碩士,河北省 ...
“其目的在于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強化和改善學生的學習并向教師提供反饋。通過收集學生日常學習和課堂氣氛等信息,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和需要,從而做出相應的決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形成性評價更注重使學生在學習中注意交往過程和自己的學習行為,隨時反思自己的學習,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羅小倩,2002)英語課堂形成性評價應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策略多元化。(一)評價主體多元化在英語課堂評價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參與評價,而不是傳統的一味依賴教師的評價。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幫助下積極參與評價,更好地認識自己,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評價:教師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示范學習方法和評估方法;管理學生的學習,指導和支持學生制定和應用評估標準;與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確定目標,組織學生收集和編輯檔案材料,與學生討論學習目標,評估他們的學習成果并提供建議(郭飛燕,2008)。
教師觀察是評價學生行為的基本方式,在形成性評價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從多方面觀察學生,有效地利用學生平時的表現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李玉巧老師邢臺學院外語系,指導學生的學習,安排下一步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是評價的主體,但應鼓勵學生和同伴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立檔案袋,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績,對學生的努力程度、進步程度、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學習檔案袋代表的是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以學生為中心”是形成性評價的核心教學理念,要求學生參與包括評價在內的整個教學過程,并利用評價結果給予學生個性化的幫助。《外語系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用一系列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成績和不足。這種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自我調節學習過程,從而增強學習信心和責任感。其內容可以包括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學習成果、學習中的優勢和劣勢等。
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同時,自我評價要與其他評價形式相結合,使評價結果發揮更大的作用。相互評價最重要的一點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認識到同伴文化的力量和友好氛圍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與同學的討論,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關注點,傾聽他人的意見,從而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形成性評價中占有相對重要的地位,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對方的優勢,引導學生正確、有效地評價自己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這也改變了過去評價由教師獨自決定、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評價形式。它構成了自評、互評、教師評等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各自的評價作用,并在日常學習中把評價與學習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自我評價的形成,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得到發揮,變被動接受英語為主動接受英語。 一一193 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