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與古建筑的緣分
本科前四年,我都是在迷茫中度過的,對未來沒有任何規劃。考研的時候,我也是隨波逐流,同學們有的在工作,有的在考試。對于我這種愛玩的人來說筑波大學,五年的時間都是在玩,玩不夠,所以選擇了國內考研這條路。
大學畢業后的那個暑假,有一個場景讓我記憶猶新。我和家人去岳陽樓散步,舅舅指著樓道里的座位問:“這叫什么?”我說我考研沒考上。他批評我說:“你明明是學生,卻不是學生。”我受不了這樣的批評,決定讀考研時不懂的中國建筑史。進大學后,我學了建筑史,五大全書,營造法,建筑原理,中國設計……半年時間,我讀了不少古建筑的書。恰巧在讀研一年級下半年,我遇到了口罩,半年時間,我宅在家里,上網修了各種外國、日本的建筑史課程。那時,我對日本的木結構、中國的木結構產生了興趣,甚至在選題時提出要對中國和日本的木結構進行對比,但是我的提議被導師無情地拒絕了。
白天陪爺爺放療,晚上熬夜寫論文
2022年真的是我最黑暗的時刻
和大多數國內碩士一樣,我也經歷過給導師打工、被學校剝削、和同學爭課題,毫無意義的學術內卷化、令人厭惡的圈子文化,讓我對科研失去了大部分興趣。我熱情不高,但還是拼盡全力完成了碩士論文,調查、研究、測繪、口述歷史、攀登歷史。完成這二百多頁的巨作后,我感覺自己的科研生涯結束了。我熱愛建筑史,但這種研究環境真的讓我很難集中注意力。
2021年恒大破產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危機感,但建筑業表面還是一片紅火,看到學長們都找到了好工作,也就沒多想。論文送審后,我趕緊安排春招,聯系了一些古建筑公司、設計公司。但因為3月份開始的上海口罩事件,招聘被拖延到5月底。我馬上就要畢業了,還得等下學期。沒有工作,家人又催我走,就面試了一家做工業建筑的央企,沒怎么想就進去工作了。或許也是一種逃避吧。我心想,既然有地方住,就把古建筑當成愛好吧。
-02-
今年,設計院
在工業設計院壓力確實比一般的土木設計院小很多,比如我所在的化工系,建筑學更多的是接流程、接下游專業的過渡專業,幾乎不需要設計,可以達到技工的水平,但看得見的職業天花板讓我很糾結。在國企,配套專業重技術,沒前途,也沒錢,靠管理和總承包是更明智的選擇,但這條路早已偏離了我的初衷。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一位在日本留學的學長聊天,他給我介紹了日本留學的總體情況,也和我分享了他在日本留學的感受和經歷,當時聽上去覺得日本可以提供比較純粹的科研環境,而且日本在建筑史研究、遺產保護等領域也相對比較先進,這勾起了我對日本留學的興趣。
經過幾個月的搜索和收集,我鼓起勇氣告訴了家人。家人很支持,但希望我留在中國讀書。我也花了很多時間跟在中國讀博士的同學溝通。我聯系了他們,他們的反應普遍不樂觀,要么說工作壓力太大沒法做研究,要么說考核壓力太大沒法畢業。猶豫再三,我還是決定把去日本讀博士的計劃提上日程。
一開始我自己找,什么都不知道。我覺得對于我這種沒有日語基礎的人來說,去日本留學只能讀語言學校了。但是博士階段的時間太長了。所以我聯系了程老師。我個人覺得我和程老師都是比較直率的人。程老師直接問我英文怎么樣。我說英文肯定比日文好。程老師就告訴我可以直接報英文專業,還跟我分享了很多英文課程。經過深思熟慮,我報了堺塾。
- 03 -
逃離舒適區
2023年6月,進入補習班后,王老師給我發來了教授的信息和資料,我花了兩個星期為我的方向挑選了合適的導師,我發現傳統建筑學校的老師大多是建筑史老師,傳統村落等,而我的碩士論文更多的是研究遺產保護,所以我關注了筑波大學的世界遺產研究,筑波大學的這門學科更多的是一門交叉學科,教授們也都是從事遺產保護相關的工作,涉及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有形遺產和非物質遺產,如果我將來想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這很重要。
報考的學校確定了,我也做好了學習的規劃,大部分學校的申請時間都是11月到次年1月,也就是說我只有4個月的時間準備托福和書本,再加上設計主任的長時間工作,確實影響到了入學考試的進度,所以辭職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當你迷茫的時候,獨自旅行是最好的良藥
說實話,說起來容易,但鼓起勇氣辭掉第一份工作還是需要一些勇氣的。總體來說,我在這家設計院的經歷還不錯(除了加班時間長),領導和主任都比較有主見,被學校選中參與了很多設計以外的事情,專著撰寫、招商策劃、活動組織等,和同事關系也非常融洽,辦公室氛圍也比較愉快。辭掉這份工作,意味著我將告別過去8年積累的經驗,據說簡歷上只有一行字的距離,也意味著如果出國留學失敗,我連兩年的工作經驗都沒有,不會有很好的出路。
于是我把最后一個年假,選擇出去旅游,出去看看風景。在七月四十度的酷暑中,我來到了清西陵,看到雄偉的主山、連綿起伏的鞍山、莊嚴雄偉的陵墓建筑、金絲楠木的道光殿、主殿的石牌坊、崇陵的地宮,無不勾起了我對歷史的向往。晚飯后,老板打電話來調我,開玩笑說:“你怎么連報告都不寫就這么走了?我們還要調你去別的崗位。”
不管怎樣,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堅決地和過去告別。
2023年9月,我在長沙看到的最后一個日落,很美
-04-
突破時刻
辭職后,我并沒有直接回老家,而是開始準備托福考試。考完研之后,我已經4年沒碰過英語了,所以對英語還是很陌生的。我的專業導師孫老師告訴我,不要把托福當成語言學習工具。我見過一些人打算出國留學,卻在第一關語言就失敗了,或許是因為他們把英語當成一門課程,認真學習了,而對于此刻的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理想的成績。
經過一個半月的集中學習,我拿到了一個基礎分數,這個分數我不是很滿意。不過孫老師告訴我,這個分數可以嘗試申請一些學校,如果不滿意可以后期再提高分數。我告別了生活了一年的長沙,回到了家鄉,準備研究計劃。
我在研究計劃書中提出了兩個課題,一個是日本建筑史或者純粹的建筑史,另一個是繼續讀碩士時研究的遺產保護課題。和老師討論后,我覺得繼續讀碩士時的研究課題比較容易,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拓展知識,所以就繼續寫了線性文化遺產的計劃。
郵件、CV、研究計劃的撰寫比較順利網校哪個好,按照線性遺產保護研究的流程搭建了計劃的基本框架:理論基礎-研究對象背景分析(歷史爬行)-田野調查-——遺產要素與整體線性遺產的關系——內涵解讀、價值評估——案例分析——整體保護規劃。加入了一些比較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但寫作內容和國內碩士不完全一樣,日本教授比較注重邏輯性(故事情節),研究背景要凸顯矛盾感,研究問題要從不同角度有邏輯地羅列,文獻綜述要大篇幅、分段總結,研究方法盡量新穎(但不要太復雜,面試時回答起來太難)。
準備好所有材料之后,申請過程中最讓人興奮的部分來了:詞匹配。一開始我第一批申請了十幾位教授,幾乎包括了筑波大學所有跟建筑、建筑法規相關的教授。我還擔心如果申請同一個學校的太多教授,教授們知道了會不高興(國內也會有這種情況,至少我的碩士導師就跟我說過他很討厭一人多報),但是孫教授告訴我不用擔心,因為教授們可以…… 發完簡歷后,我只收到了兩封回復,一封是筑波大學的,他們拒絕了我的申請,因為他們不接受其他大學的博士生。另一封是九州大學的,我被邀請加入這個項目。我去面試了,但是時間很緊,面試就在一周之內,我還沒有為面試做任何準備。
經過緊張的沖刺面試準備,我和九州大學的教授進行了一次線上面試。面試前半部分還算順利,我介紹了個人情況和研究計劃,強調未來想從事遺產保護相關實踐,本以為對學科的熱愛會打動導師。但果不其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教授說遺產保護是個很小眾的行業,她認為博士階段還是以研究為主,如果想從事實際工作,需要碩士學位。只能說她的方向和我不太對口,讓我回去再考慮一下。
幾封郵件溝通后,我覺得教授不好意思拒絕我(也許是日本人不直接拒絕人的習慣?),于是她建議我找一個同方向的導師,或者來她那里讀碩士。九州大學的申請截止日期臨近,我只好放棄,尋找下一個目標。
這時我心里很焦急,因為我幾乎把想報的學校都申請了,但是沒有一個導師回復我。后來孫教授告訴我,可以繼續給之前沒回復的教授發郵件,因為他們可能沒看到郵件。于是我對郵件稍作調整,又發了一封郵件,問候語和之前一樣。這次,筑波大學的四位老師都回復了我,兩位導師表示有興趣,一位在休假,一位說自己快要退休了。
這時筑波大學,我感覺機會來了。
-05-
幸運之神降臨
我和兩位對我的研究項目感興趣的教授通過郵件進行了交流。一位教授在線性遺產保護方面有很多成果,他問了我一些關于線性遺產識別和構成定義以及案例的問題。我詳細地回復了他。另一位建筑學教授則比較直接,讓我將我的碩士論文的 PDF 發給他,并約他稍后見面。
就這樣過了兩個星期,我就要遞交申請了,卻遲遲沒有收到任何回復。心想不能錯過了,便大膽地給想采訪的那位教授又發了一封郵件。他很快回復,說他看過我的成果,認為我的研究方案比較成熟,所以會考慮我的申請。在郵件中他還問了我以下幾個問題:碩士和博士課題之間的關聯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對社會和區域發展的影響、線性遺產(研究對象)作為文化景觀的特點等。
沒想到教授竟然在沒有任何商量的情況下就讓我申請了,我真的很興奮,開始準備申請。筑波大學的博士學位申請要求比較低,連英語都不需要,對成績也沒有明確的要求,只要提交一些碩士學位的成績就行。于是,我就等到了1月31日的線上面試。
面試一共四位老師參加,兩位建筑學教授,一位考古學教授,還有一位主持面試的年輕老師。面試的前二十分鐘,我基本介紹了一下個人經歷、碩士論文、研究計劃等。面試的后半段,充滿了老師們的提問,我的教授問的問題最多,但和郵件里問的問題不完全一樣,他很關注遺產保護現狀和政府、民眾的參與。眾所周知,國內的遺產保護比較落后,在基礎調查保護上只做了一些工作,在振興利用上還存在不足,我如實回答了問題。另一位老師問我為什么選擇去日本留學,研究對象為什么是中國。除了慣常的夸贊學科體系的建立完整之外,我還提起了面試前看的一場遺產會議。我講到筑波大學現在致力于發展自然與文化混合遺產,這和我正在研究的基于自然的線性文化遺產有密切的關系。
我個人覺得面試還是比較成功的,得益于我很強的匯報能力,也得益于我的自信。面試的過程就是為了凸顯我的膽大,說話快,不怯場,在氛圍中(在設計院給客戶,政府領導匯報hhhh)主動發言。當然專業知識的充分準備也是很重要的,包括你的研究計劃的每一個細節,當然還有你讀博士的動機(這次我吸取了教訓,說畢業后想繼續做研究工作)。
我在西夏王陵接到通知的時候,天正下著雪,我好開心啊!
有句話說,沒有畢業不了的碩士,沒有讀不上的博士,只有讀不上的碩士和畢業不了的博士。看到通過考試的通知時,心里很激動,但也很擔心即將面??臨的科研壓力,還有畢業后的去向,這些事情還是早考慮、早準備比較好。
但我目前能確定的是,這是我一直追求的,這是我熱愛的事業,我會繼續走下去,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艱難。
首先要感謝堺塾,感謝程老師、王老師、孫老師等,他們在申請過程中給予我專業和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督促我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同時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強大的專業能力+非凡的勇氣+高效的執行力,是成功路上必備的素質。
祝愿各位同學早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祝愿堺塾繼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