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我國教育領域迎來飛速發展,為了滿足廣大學生的求知需求,四川省教委在開縣臨江地區設立了四川省開縣第二中學校(現今的重慶市開州區臨江中學)。該校的教學設施均由省教育廳統一配備,堪稱當時縣內設施最為先進的學校。
1961年春天,開縣第二中學的校園內陽光明媚,百花競相綻放。在學校的少先隊活動中,有人提議:“何不給我們尊敬的郭老寫一封信,懇請他為我們這所新建的中學題寫校牌,這將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大家異口同聲地高喊:“好!好!”
少先隊員們經過商議,決定按照大家的意愿,以二中少先大隊的名義向郭老致信,向他表達誠摯的問候。他們挑選了一位書法出色的同學重慶開縣臨江中學,將信件抄寫得非常工整。隨后,幾十名少先隊員紛紛在信件末尾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最終,這封充滿熱情、由少先隊員們聯名寄出的信被送往了北京。
開學伊始的秋天某日,一位郵遞員將一封分量頗重的掛號信送至學校辦公室。信封上,中國字體的地址清晰標注為“中國科學院”,而收信人一欄則填寫了“四川省開縣第二中學校負責人”。
在這封信中,附贈了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的“四川省開縣第二中學”字樣的信件,所用紙張為黃色二元紙。郭老的秘書還附上了簡短的話語:郭老在收到少先隊員們的來信后感到非常欣喜重慶開縣臨江中學,盡管他工作繁忙,仍抽出時間為貴校題寫了校名,并祝愿大家努力學習,不斷進步,努力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郭沫若的題名已鐫刻于開縣第二中學校的大門之上網校哪個好,猶如一顆璀璨的啟明星在開州大地上熠熠生輝。郭老親手題寫的墨寶,至今仍被妥善保存在開州區檔案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