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增光獻文》有云:“龍在淺水處,蝦米可欺;虎在淺水處,狗可欺。”
明代席周生《醒世傳》第八十八回中說:“龍游淺水,為蝦米所欺;虎落平水,為犬所欺。”
清乾彩《岳飛全傳》第四回:“位低虎被犬欺。”
【典故】
版本 1
《三國演義》中記載,周瑜妒忌孔明的才華,總想害他。一天,他想出一個妙計,請孔明赴宴,以比詩的名義害他。孔明早已察覺到周瑜的用意,便故意說:“誰輸了,就斬誰。”周瑜心里暗喜,連忙說:“君子不開玩笑,開玩笑的人不是君子。”
魯肅見兩人擊掌,急得渾身冒冷汗,責怪孔明一生聰明,一時糊涂,輕易中了圈套。孔明卻裝作不知道,面不改色他日若遂凌云志全詩,拉著魯肅的手說:“子敬也是。”
周瑜見孔明中計,十分高興,便以詩句開頭:“有水還是溪,無水還是溪。溪去水加鳥為雞。得道之貓強過虎,無毛之鳳不如雞。”
孔明聽后心里想,自己作為劉備的軍師,今日若是落在周瑜手里,那豈不是“欺人”?他立即吟詩回應:“有木亦為子,無木亦為子。去掉子邊上的木,多出的木即為欺人。龍游淺處蝦米欺,虎游淺處狗欺。”
周瑜聽了大怒,魯肅早就在一旁觀戰,眼看周瑜就要發火,連忙勸道:“有水是湘,無水也是湘。湘水去,雨水成霜。大家自己掃除自家門前的雪,別管別人屋頂上的霜。”
風波平息了,周瑜卻還在生氣,他轉移話題,又吟了一首詩:“有眼丑,無眼亦丑,去掉丑眼,加個女字,就是姑娘。隆中姑娘丑,百里難覓姑娘。”
孔明見周瑜嘲笑自己的妻子,便毫不猶豫地反駁道:“有木為橋,無木仍是橋。把橋邊的木料去掉,再加一個姑娘,就是焦。江東有兩位最美的姑娘,就是焦,銅雀山上的美人難留。”
孔明的譏諷讓周瑜大怒,他怒不可遏,暗中命令手下士兵將他團團圍住。孔明毫不慌張,保持鎮定。魯肅立即上前勸阻:“將軍冷靜!我有一首詩獻上:‘有木還是槽,無木還是曹。去槽木加米,禍不單行。今日欲伐曹,龍虎相斗。’”
經魯肅以詩言志,周瑜恍然大悟,遂令劍客退卻,與孔明商議妙計破曹,完成了火燒赤壁的豐功偉績,流芳千古。
版本 2
諸葛亮被派往東吳游說吳蜀聯盟抗曹。周瑜妒忌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總想找個借口殺了他。在一次宴會上,周瑜故意對諸葛亮說:“孔明先生,我背一首詩給你答,答對了就有賞賜,答不出來就要被斬首他日若遂凌云志全詩,如何?”諸葛亮從容一笑,說:“軍中無戲言,都督請講。”周瑜很高興,說:“有水就是溪流,沒有水也是溪流。溪流去掉水,加一只鳥就是雞。成功的貓不如老虎,沮喪的鳳凰不如雞。” 諸葛亮聽后隨口說道:“有木即是棋子,無木亦是棋子,把棋子上的木去掉,就加了一個缺點,龍游淺水被蝦米欺,虎落平原被狗欺。”
周瑜聽了非常生氣,但因先前所說的話,他又不忍發脾氣,便說道:“有手則為扭手,無手則為丑。去掉扭手,再加一個姑娘就是姑娘。隆中有一個丑姑娘,百里難求一個姑娘。”諸葛亮一聽網校頭條,知道這是在諷刺自己相貌丑陋的妻子黃阿丑,便立即回應道:“有木則為橋,無木仍為譙。去掉橋邊的木,再加一個姑娘就是嬌。江東吳有大喬、小喬兩個姑娘,曹操在銅雀鎖里鎖著兩個嬌。”周瑜知道這是在諷刺自己的妻子,勃然大怒,幾次想發脾氣。
形勢緊張的時候,魯肅又加了一句:“有木為槽,無木亦曹。去掉槽邊的木,加上米,就糟了。現在的計劃是要滅曹,龍虎相斗,豈不糟!”詩畢,大家歡呼起來。
版本 3
宋初,有一位太守,為人耿直公正,得罪了權貴,被罷官。回到家鄉后,他拜訪了當地的胡縣令。胡縣令原本是太守的下屬,曾被他批評過。此時,他想諷刺一下他,便設宴款待這位老上司,并邀請了兩位擅長詩文的當地文人作陪。
酒過三巡,胡縣令作為主人,提議吟詩活躍氣氛,便先吟了一首詩:
“只兮即兮,加水仍為兮,潺潺溪水去,鳥即為雞。鳥有翅則力如虎,鳳無翅則不如雞。”
前四句為引言,用分字法在中心詞“兮”上加不同的部首,即“溪”和“雞”。后兩句引出本義,諷刺太守猶如無翅的虎鳳,不如禽鳥雞禽。
太守知道對方是在嘲笑自己,但又無可奈何,只好裝聾作啞,心里很難受。客人A看到太守尷尬的樣子,心里很同情他,于是盡力幫他解圍,繼續吟誦:
“一工一作,加力尚有功,去力加絲則紅。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以“工”字為中心,將部首改為“功”和“紅”,引出本文,告誡和啟發胡知縣,結怨不如結仇,能寬恕別人就寬恕別人。
客人乙聽后,心想客人甲多管閑事,與自己又無關,何必自找麻煩呢?于是趕緊吟誦了一首詩:
“獨讀《香》,加水就變成《香》,去掉《香》中的水,加雨就變成霜。大家自己掃除自家門前的雪,不用擔心別人屋頂上的霜。”
太守聽了甲、乙二人的回答,更加感動于乙的勸告,感慨世事浮躁,不禁感嘆,并賦詩一首:
“若只讀‘折齊’,加木則讀‘齊’;若削去木邊,缺口則讀‘齊’。龍游淺水,蝦米欺,虎游淺水,狗欺。”后兩句表達了他內心的憤怒與不平。不僅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從此,這句名言便成了一句名言,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