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牽頭建設標準團委室的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的學生干部“失蹤”了。學生會活動結束后,該校團委老師趙冉冉突然發現,學生干部們“失蹤”了。“找了好久,才發現他們到團委室開會,就像董事們的圓桌會議,開得挺開心的。”
如果你以為團委室只是學生干部開會的地方,那你就錯了。這個40多平方米的小團委室背后,是整個共青團改革“進出控制”的大背景。它的出現,實際上成為觀察共青團深層次改革的一個窗口——“嚴控團員進出”。
此前,《中學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的要求,重申用三年左右時間,把初中、高中畢業班團員比例分別控制在30%和60%以內。未來入團將越來越“難”,大多數學生將在高中階段完成“入團儀式”。
未雨綢繆,入團需要儀式感
人民日報《人民評論》專欄在評價此輪共青團改革時,專門“摘錄”了中學共青團工作,并評論道——“中學時期是一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和政治啟蒙的重要時期,也是奠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礎的關鍵時期。但一段時間以來,共青團員這個稱號在中學似乎有些‘暗淡’。”
實際情況是,全國有的初中畢業班團員比例超過80%,有的高中畢業班團員比例超過90%,很多班級甚至出現“全員入團”。
評論稱,“團員太多了,早入團晚入團都無所謂,誰會主動爭取?團員和普通學生沒有區別,先進性何來體現?團員起不到模范帶頭作用,榮譽感、自豪感哪來?團的活動弱化、機械化,吸引力、凝聚力何來增強?”
每位中學生團員的發展被視為整個共青團系統的“第一顆紐扣”,這顆紐扣能不能扣好,直接決定著共青團事業長遠發展的基礎。
在上海浦東,據浦東新區團委、教育局統計,改革前初中生入團比例約為70%。其實,浦東多年前就開始控制初中生入團比例,但實際情況距離30%的“硬指標”要求還相差甚遠。
“初中生入團比例控制后,有高中反映,高中階段需要入團的學生越來越多,但入團儀式卻難以舉行。”浦東新區教育局團委書記張麗文說,不少高中受場地、時間限制,入團儀式只能在升旗儀式“一小會兒”,或者午休時在教室里“一小會兒”舉行。如此倉促的入團儀式,表面上看似無傷大雅,但深挖下去,就會讓學生覺得“入團很隨便”。
“成為一名共青團員,要有榮譽感、儀式感。”張麗文介紹,去年浦東新區教育局把團室建設納入教育總體預算,教育局撥款10萬元,在全區53所高中、職業學校全部建設團室。
中國青年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浦東新區學校共青團活動室規范創建工作評估表》上,大小考核項目共有19個,總分為100分,得分在70分以上的才算合格。考核項目包括“固定房間不少于40平方米”、“有共青團活動室標牌”、“有電腦、投影儀、打印機等設備”、“有團旗、旗桿、旗架”、“有中國青年報等共青團業務書報”、“有每周作息表、值班表”等。
張麗文介紹,每個團體室都由教育局工作人員和其他學校教師代表組成的評估小組進行評估,除了“看硬件”,他們還會隨機采訪學生和老師,了解團體室的實際使用情況。
入黨的榮譽感從何而來?
有些細節看似繁瑣,但卻是必要的。
去年12月,上海市建平世紀中學團室建成的第二天,教育局評估組還沒來評估,同學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使用。團委積極分子、團支部書記、團員代表、學生代表、班主任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18名學生成為共青團員。
建平世紀中學是區級示范高中,早在區統一規劃團室建設之前,該校就已設有團室。但原有的團室利用率不高,硬件配置不完善,不受學生歡迎。最近,校團委書記趙宣文發現,高中生入團需求越來越強烈,一次報名入團的至少有10到20人,而以往這個數字幾乎都是個位數。
這是“團員與青年團員比例控制”改革持續推進的成果之一,越來越多的初中生將無法在初中階段加入共青團,共青團基層組織需要體現“先進性”這一極為寶貴的意義。
以往,建平世紀的入學典禮只需在升旗儀式時“占用10分鐘”,但現在,隨著入學需求的增加,10分鐘根本不夠解決問題。
按照上海市少先隊委員會的規定,上海學生入團共需經過10個步驟,其中9個步驟要經過各類入團前教育,最后一步是“入團儀式”。
趙宣文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如果入盟缺少任何一個“步驟”,那么“入盟的氛圍就發揮不出來,就顯得不夠隆重。如果入盟沒有這樣的榮譽感,那入盟干什么?”
在建平世紀的團委室里,現在連桌椅的顏色都采用了團旗的標準色——紅黃兩色。
在上海新路職業技術學校,一個50平方米的倉庫被用作團委室。它位于教學樓通往食堂和宿舍的必經之路上,有一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這里比任何一所高中都更需要團委室。“8年前,我們一年級50%的班級都是團員,現在一個班級只有一到兩名團員。”學校團委書記孫俊云說。
在設計團建室時,孫俊云特意在教室中間布置了一個小舞臺,并在舞臺上方懸掛了一排“彩燈”。 “當我宣誓入團的時候,燈一下子亮了,我一下子就感覺到了。”
短短一個月時間,全校師生都知道了這個團室。團室的書架上,擺放著一本周值日紀律統計簿,上面記錄著每周3至4次對佩戴團徽的團員進行抽查的結果和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統計。
團辦只負責“入團儀式”?錯!
如果你以為團室的作用只是讓入團儀式上活躍的團員感受到榮譽感、儀式感,那你就錯了。在《浦東新區學校團活動室標準創建考核表》中,針對團室的使用與管理,一共有4個小內容,占15分。
團室要有管理制度,經常召開團干部會議,組織團員講座,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和俱樂部活動,有每周的工作安排、值班安排,組織團員參觀訪問,發揮團室的教育陣地作用等,團室的一切使用情況都可以臺賬查詢。
有些團體房間尚處于探索階段,具有培養高中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的“特色”。
高橋中學,每兩個月,校長張東升都會在團室舉辦一次“校長下午茶”活動。不管你是團員、非團員,還是團員活躍分子,只要你對學校的教學、后勤等有什么不滿,都可以在團室值班期間報名參加這項活動。
這所中學的團體室位于學校花園內,是一間朝南、靠水的陽光房,校長自己的辦公室朝北共青團入團時間,面積不大。
在前不久的“校長下午茶”活動中,金文婷抱怨食堂餐食存在“品種少、沒味道”的問題。根據金文婷的建議,學生干部們在學期結束前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分發給學生和老師,最后針對學校餐食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網校頭條,制作了一份詳細的報告,遞交給校長。
最終校務處根據報告意見對伙食進行了改進,并將“學生及教師滿意度調查”納入了食堂考核。
上海市建平中學團委室位于學生活動中心二樓,一向重視學生社團活動的楊振峰校長給團委室配備了三間房間:一間作為文件室、值班室,一間用于團干部例會、培訓,一間作為社團活動的“學生社區”。
這所學校有70多個學生自辦的社團,每個年級的幾個班組成一個“社團”,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社團”進行跨年級交流共青團入團時間,而團體室就是他們交流和活動的場所之一。
學生可以自由申請使用團室,團室與學生會、學生自治會、職業規劃辦公室、心理咨詢辦公室等共處一棟樓,這是眾所周知的。中青報·中青在線獲得的一份團室周活動菜單顯示,這里每天都有活動安排。“各社團使用團室必須提前預約,否則就預約不到。”校團委書記潘飛然說。
浦東新區團委副書記蘇國林介紹,區團委自2015年起在區內試點建設少先隊室,受到少先隊隊員和少先隊輔導員的歡迎。近兩年,區政府已投入近3000萬元建設少先隊室和共青團室。“改革以來,少先隊有少先隊室,共青團員有共青團室,青少年有青少年中心和群團之家,浦東共青團系統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中國青年報·中青網記者 王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