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河清,是一名認知心理學研究員。
我畢業于北大,后留學于世界頂尖的歐洲商學院。畢業后,我入選了蘋果全球領導力項目,當時該項目在歐洲只有兩個名額。我辭去工作,自己創業,不到兩年就把項目發展到估值幾千萬。業余時間,我精通三門語言,寫書,拍電影。
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在此之前,我的求學歲月極其黑暗。我的成績一直在倒數第一,我把試卷帶回家時,我父親氣得渾身發抖,我最好的朋友的父母也告訴他不要和我一起玩。
我開始嘗試各種方法,把學習計劃排得滿滿的,一直背誦到凌晨3點學渣逆襲學霸的計劃表,但我還是忘記了自己學到的東西,成績仍然在班上墊底。
那時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假勤奮”,而從低谷到轉機學渣逆襲學霸的計劃表,只需要一次警醒。
我認識的同桌是學習超級高手,成績一直名列第一,考試、籃球、游戲樣樣精通,還拿下了十年來第一枚全國性廈門數學奧林匹克金牌,入選國家集訓隊。
黃河清的高材生同桌在美國微軟研究院任職
他問了我一個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的努力沒有結果,那都只是安慰自己的虛假勤奮而已。”
“換個角度想,如果你花了這么多時間,卻沒有任何效果,是不是其實你在拖延一些關鍵問題?”
我一時無語,開始對比我和同桌的學習安排,發現差別果然在于:時間效率。
就我而言,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二點的學習時間其實是不可能嚴格遵守的。所以看著桌上的作業和要背的書,我經常會拿出一本小說看一會兒,或者一本雜志看一會兒……
有時候看上去是背誦到凌晨,其實是因為白天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想尋找內心的平靜。
后來,當我成為一名在線教育工作者,幫助成千上萬的學生克服拖延癥時,我才發現,有太多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忙碌而沒有效率,就像當年的我一樣網校頭條,用身心疲憊來安慰自己。
然而,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卻被拖延和回避。
“我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時間,從一個差生變成了一個作弊的人”
我拋棄了滿滿當當的日程表,不再逼迫自己去效仿同桌的效率計劃,而是只列出每周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并將它們分解成每日任務,執行時,選取當天最重要的三項任務,優先完成。
效果意外地比每天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卻又忙碌浪費時間要好得多。
當我成為一名認知心理學研究員時,我發現自己不經意間用到的正是心理學家尼爾·菲奧雷提出的“無計劃時間表”。它在應對拖延癥上非常有效,能幫你解決計劃好的時間表難以執行,從而導致惡性循環的問題。
計劃外的日程
資料來源:心理學家尼爾·菲奧在心理咨詢時發現,很多人因為拖延、無法執行自己的日程安排而受到失望、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困擾。他在追蹤了人們難以完成任務的原因后,發明了“無計劃日程安排”,并迅速幫助了數千人。
使用方法:以周為單位安排好自己的日程,列出必須做的事情,并在每個工作日填寫相應的位置。然后安排好剩余的可支配時間。在課程中,我會給你一個具體的模板。
當我掌握了時間效率,開始控制自己的時候,我的生活似乎開始走向上升階段。
我的成績從年級倒數第12名逐漸提高到廈門市前10名,并被北京大學錄取。
畢業那年,他先后被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湖南衛視錄用,最終選擇進入國資委直屬大型國企,總部設在非洲,年薪20多萬,一年內兩次升職,成為最年輕的國家代表;
(黃河清在非洲,與各國部長、總統探討合作,也與深山老林里的當地民眾互動)
工作之后,我想繼續學業,出國深造,一個月就考完了GMAT,拿到了歐洲第一、世界前三的ESCP歐洲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還拿到了法國優秀碩士獎學金,錄取率不到三百分之一。
黃河清“法國優秀碩士獎學金”確認函
他業余精通三門語言,主演過電影《這里的男孩》,還撰寫過暢銷書《從非洲回來,不必走很遠》。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報道黃河清著作
在寫作《從非洲歸來,不必遠行》的過程中,我遇到的一個挑戰是,雖然我能控制自己的時間,并且工作效率很高,但是以往寫書的經驗告訴我,我總是堅持不下去,寫到五萬字就會遇到瓶頸,寫不下去,于是就干脆拖延了好幾次。
所以這次我采用了我在研究認知心理學和拖延癥時修改過的“鏈式方法”,具體來說,我把寫書這樣的長期任務看成一條鏈子,每天設定一定量的工作,完成后在日歷上畫一個X。
過一會兒,X 就會形成一條鏈子。你的任務是確保日歷上的鏈子不會斷裂。
鏈式方法
方法原理:人的注意力資源是有限的,人很難排除外界干擾,長時間集中精力于一件事情。美國科學家卡爾·紐波特提出了“深度工作”理論,“連鎖法”可以幫助你進入深度工作的“節奏模式”。
適用場景:當你有一個長期目標或計劃需要完成,但很難堅持下去,容易拖延時,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不斷激勵自己。
當時我在法國工作、學習,業余時間也寫書。我經常白天在公司寫報告、帶項目,晚上準備學校的考試。但不管多晚多累,我都會在“連鎖法”的激勵下,強迫自己每天寫 1000 字。
最后突破了5萬字的瓶頸之后,稿子越發順利,終于得以出版。
在我的課程《23天戰勝拖延癥》里有近30種這樣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我會給你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并一步一步指導你如何全面地使用它。
“無論你多大年紀,你都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作為一名認知心理學研究者和在線教育工作者,我幫助成千上萬的人重新認識拖延癥問題,打破拖延癥循環,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位重返職場的媽媽,面試多次被拒絕,想通過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但習慣了居家辦公的舒適區,很難邁出備考的這一步,總是拖到考試的時候才去復習,沒有完成復習,自然拿不到理想的分數。
她說:“做完家務、養家糊口、輔導孩子功課,每天已經很晚了,我也盡量熬夜復習,但畢竟年紀不小了。”
我還是那句話,別讓低級的勤奮欺騙了你。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采取行動都不晚。
我幫她重新整理了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節奏,劃分了重要性和緊急性,用“非計劃時間表”重新規劃,告訴她可以用“連鎖法”來激勵自己。
這是一種系統方法。變化發生得很快。
她說,自己仿佛有了更多時間,不僅每天能有4個小時專注復習的時間,也沒有錯過女兒睡前的親子時間,她還通過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現代人的壽命比你想象的要長。無論你多大年紀,如果你現在開始努力,你就能成為一個不同的人。
如果你:
總是充滿野心,制定很多計劃,但很難執行
·工作生活不堪重負,但績效低下,老板不滿意,家人不理解
·每天都說要早點睡覺,但是一看手機已經兩三點了
在這個課程里,我會從心理機制上尋找拖延癥的根本原因,并從認知心理學、行為管理到自我調節,給大家一套解決方案。
23天,給自己信心
運用認知心理學方法
停止拖延
▼
相信自己并采取行動
掌握正確的概念和系統的方法
一個月后
收獲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