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留學生來說,國際化的生活與學術氛圍是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化多元化的視野、最前沿的國際專業知識不僅豐富了自己,更能獲得全球雇主的認可。
2024 年世界大學排名采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2024 數據編制,對全球大學的國際學生、國際教職員工、國際合作著作和國際聲譽指標進行評分。
今年的國際化排名涵蓋了 203 所大學,衡量指標包括國際學術人員、國際學生和合著者的比例,以及這些大學的國際聲譽。最后一個指標基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學術聲譽調查》,該調查要求頂尖學者對全球大學在其學術領域的教學和研究聲譽進行評分(見下文“方法論”)。
今年,我們首次在評估這些國際化指標時考慮了國家人口,以避免對較大國家的大學不利——這對香港的影響不大,但對新加坡的影響更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并列第 15 位大學排名2024,而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并列第 20 位。
香港高校連續六年成為全球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但在今年的排名中,香港城市大學首次奪得榜首。首次上榜的阿聯酋阿布扎比大學排名第二。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三所英國大學躋身前五。
中國香港在排名中仍然漲幅不小,共有5所大學上榜,前10名中占據4席。多次位居榜首的香港大學今年排名第6,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分別位列第9和第10。香港中文大學則由第17名升至第13名。
中國大陸共有 19 所大學上榜,其中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和浙江大學位列前茅。中國臺灣有一所大學上榜,排名世界第 165 位。??中國澳門目前沒有大學上榜。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和英國等較大的國家在排名中有所上升。澳大利亞排名前七的高校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四所高校的排名上升超過 10 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昆士蘭大學和墨爾本大學。
與澳大利亞相比,英國高校的排名升幅較小,英國 12 所大學中有 10 所今年的排名與去年相比有所上升或保持穩定,而伯明翰大學和圣安德魯斯大學兩所大學在幾年來首次排名上升,進入世界前 200 名。
研究表明,多元化的學生群體可以改善教學和學習體驗,有機會在國外生活和學習一段時間的學生更有能力成為全球公民。
排名中的院校都擁有大量國際學生和教職員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合作開展研究,并享有良好的全球聲譽。
[2024 年全球國際大學排名前 5 名]
5.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圖|大學官網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在科學、技術、工程、醫學和商業領域均位居世界一流大學之列。該學院成立于 1907 年,由倫敦的三所學院合并而成,目前擁有 17,000 名學生和 8,000 名教職員工。該學院學生來自 125 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化程度極高。
帝國理工學院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建立了研究生和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學者交流訪學項目、合作科研項目等。此外網校頭條,帝國理工學院還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非洲數學研究所、中國清華大學等建立了合作科研項目。
帝國理工學院是英國第一所與中國開展合作的大學,目前學院有2600余名中國學生、200余名中國教職員工,來自中國或現居中國的校友有7000余人。帝國理工學院與浙江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多個分院等科研機構都有合作,其中帝國理工-浙江大學應用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是重要合作項目。
華為還幫助帝國理工學院建設校園 5G 網絡和安全應用;圖片 | 大學官方網站
除了學術界,帝國理工學院還與中國商界展開合作,主要合作伙伴包括華為(合作成立華為數據科學創新實驗室)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合作成立兩個機械工程中心)。
在學生群體的國際參與方面,帝國理工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可選擇參加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交換、合作研究、海外實習體驗等項目。對于博士生,帝國理工學院還提供前往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學習的機會和獎學金,包括印度理工學院、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美國康奈爾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等。
4.劍橋大學
圖|大學官網
劍橋大學是一所學院制大學,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該校擁有 31 個學院(其中一些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 13 世紀)和 100 多個學術部門,共有 19,000 多名學生和 9,000 名教職員工。
作為世界最優秀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劍橋大學的國際合作網絡遍布全球。劍橋大學也是國際研究型大學協會(IARU)、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LERU)、U7+世界大學聯盟等國際高等教育合作組織的成員。在上述合作組織架構中,劍橋大學建立了廣泛的學術合作網絡,提供了眾多的教育機會。
劍橋大學在全球的合作伙伴關系也對學術界和社會產生了積極影響。在中國,劍橋大學賈奇商學院的劍橋中國管理中心致力于研究中國企業的管理策略和實踐,旨在成為推動知識創造和傳播的全球領先研究平臺。為應對人類面臨的緊迫挑戰,清華大學與劍橋大學于2019年成立了清華-劍橋聯合研究計劃基金,在氣候變化、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控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
馬達加斯加醫務人員利用劍橋大學的材料了解 Covid-19 PCR 檢測設備;圖片 | 大學官方網站
在亞太地區,東京大學與劍橋大學建立了重要的合作伙伴關系,涉及多個研究和教師交流領域,特別是在技術、物理和生物科學、公共政策和日本研究等領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劍橋大學高等研究與教育中心(CARES)致力于減少新加坡的碳足跡,從而開發更多可持續的工業技術,供全球工業和技術領域借鑒。
劍橋非洲研究中心成立于 1965 年,專注于非洲研究,是研究生和教職員工開展跨學科研究的中心。2008 年,劍橋非洲倡議作??為一項大學計劃成立,旨在支持非洲研究人員,促進非洲機構與劍橋大學之間的互利合作和平等伙伴關系。目前,該計劃正在烏干達、西非和中非開展與癌癥、冠狀病毒和肺病相關的科學研究和政策援助。
3. 牛津大學
圖|大學官網
牛津大學不僅是世界頂級大學之一,也是最國際化的大學之一。牛津大學的學生中有41%是國際學生,來自160個國家和地區——事實上,國際學生進入牛津大學已有數百年歷史,第一位國際學生早在1190年就來到這里。而且牛津大學48%的教職員工來自其他國家。
牛津大學以研究全球挑戰而聞名。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的300多名學者和30個獨立研究團隊專注于全球環境、衛生、社會和經濟問題。2023年中,馬丁學院發表了一項關于非洲和英國各地Covid-19病毒變體的大規模動態分析,幫助公共衛生部門了解疫情傳播機制并分析防控措施。
牛津大學熱帶醫學與全球健康學院與多個發展中國家及南方國家合作推動醫學研究。在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研究人員關注當地醫療政策與資源規劃的有效性,以及醫務人員的培訓與福利待遇,并通過研究分析瘧疾特效藥的藥理特性。在東南亞,研究人員通過長期跟蹤,對新冠、猴痘、瘧疾等傳染病的防控政策與社區防護進行量化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平方公里陣列(SKA);圖 | 牛津大學官網
牛津大學天體物理系也是國際平方公里陣列(SKA)項目的主要合作伙伴,該項目旨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SKA將憑借其高速、高精度的觀測能力成為革命性的科學儀器。
除了研究之外,牛津大學出版社(OUP)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目前每年出版數千種新出版物,在60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在全球擁有約6000名員工。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語詞典和其他書籍為全世界許多人定義了英語,并成為英語學習者的必備參考書。
2. 阿布扎比大學
阿布扎比大學迪拜校區;照片 | 大學官方網站
阿聯酋阿布扎比大學成立于2003年,設有商學院、文理學院、法學院和工程學院,有近8000名學生,其中41%來自海灣地區以外,42%為女性,學生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中東與歐亞大陸的中轉站,位于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大學旨在成為該國、阿拉伯海灣地區乃至世界的一流大學,而師生的國際化視野和多元化是實現全面教育的關鍵。在阿布扎比大學,學生可以選擇多個國際合作的本科和碩士課程,到其他國家學習和生活,拓寬視野。
阿布扎比大學商學院是一所獲得AACSB和EQUIS國際認證的綜合性商學院,是阿拉伯地區最頂尖的商學院之一。阿布扎比大學商學院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建立了合作關系大學排名2024,為當地學生提供了很多交換學習機會。
工程學院的課程設置符合美國工程技術認證委員會(ABET)、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RIBA)等國際頂級專業工程和建筑組織的標準,是阿布扎比唯一一所提供建筑專業本科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也是阿聯酋首個獲得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國際認證的建筑專業課程。
阿布扎比大學2023年舉辦的“先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峰會”;圖|大學官網
對于阿聯酋這樣一個地理位置獨特的新興經濟體來說,可持續發展是國家核心戰略,也是大學發揮社會影響力的重要領域。作為阿聯酋2023可持續發展年的一部分,阿布扎比大學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舉辦了18場相關活動。這些活動通過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案例展示、國際峰會和學術討論,分析、探討并制定了國際高等教育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計劃和實踐指南。
1. 香港城市大學
圖|大學官網
香港城市大學是一所位于香港九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自1994年成立以來,在培養優秀畢業生和開展直接造福社會的專業研究方面均迅速成長。2023年,城大首次參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國際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四;今年更是奪得冠軍,代表了中國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
香港城市大學的獨特之處在于大學重視發現和創新,這也體現在10個書院和29個學術部門的教育中。大學一方面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另一方面也培養學生全球就業市場所需的關鍵技能——大學的目標是讓65%的學生參與海外交流,了解世界社會和文化。
該校70%以上的教職員工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學院和大學層面的廣泛學術聯系,學校與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每年有超過1,200名城大學生出國參加交流及進修項目,大學亦通過學生服務和學生俱樂部為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提供交流互動的機會。
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圖片 | 大學官網
作為一所富有遠見的專業教育和問題驅動型研究中心,城大特別關注“共同健康”、“數字社會”、“智慧城市”、“物質與大腦”等前沿研究課題,大學的使命是回應社會和技術變革。借助香港的特殊地位,城大在深圳開設了15個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并在成都設立了成都研究院。
城大設立的高等研究院是城大接觸世界前沿科研的窗口,匯聚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和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專家,以創新思維推動全球科研聯系,并邀請全球頂尖學者加入城大的學術研究團隊,加強大學的國際科研能力和聯系。
【2024年全球國際大學排名完整名單】
【研究方法】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學國際化排名的數據主要來源于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國際展望績效指標。
評分標準及權重:
要被列入名單,大學必須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年度學術聲譽調查中獲得至少 300 票。大學還必須獲得至少 150 票,或至少獲得其所在國家有效投票的 10% 才能被列入名單。
此外,已上榜的大學若連續兩年未能達到投票門檻,將被排除在排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