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抓住候選人的手臂,把他按在椅子上——我不知道我當時的力氣來自哪里。 后來想想,我的行為大概和幾年前M大學的招生老師很相似。 一個高分高中畢業生在角落里敲門的心理動機是一模一樣的。
圖片| 《我在未來等你》劇照
當我們河南大學2021年錄取分數線公布時,我正在照料窗臺上的兩盆非洲紫羅蘭。 由于出差時間太長,沒有及時澆水,它們就有點枯萎了。 兩三個花蕾耷拉下來,看起來再也不會綻放了。
電話里的群聊前所未有地充滿了情緒。 沒看一會兒,已經有兩百多條消息了。 看得出來,同事們都很興奮——這次在河南賽區,我校的錄取線打破了歷史記錄,與K大學的目標差距已經縮小,僅差1分。
興奮和喜悅是自然的,但普遍的情緒是遺憾。 眾人暢所欲言,說話間,充滿了火藥味。
“太小了,就差1分了,這1分我們怎么就拿不回來了!”
“至少L大和F大還沒有反擊,院長天天都在說這件事,需要意識到危機?!?/p>
“也許你對付的那個羅校長不夠好,去年我是你們高中的負責人,他很狡猾!”
“我們怎么能手軟呢?竟然還錄取了687分的人!”
我沒有參與聊天。 說實話,連看聊天內容我都覺得很累。 前段時間在鄭州度過的兩周,讓我感覺自己又經歷了一次高三,每天都很緊張。 回來沒幾天,鄭州就遭遇了一場大暴雨,現在想起來還是心有余悸。
我還記得6月中旬我們出發前院長召開的“加強會議”。 全院30余名年輕教師在小會議室里聆聽了院長慷慨激昂的演講近一個小時。 大家之前都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幾次招生培訓,很難對這種“雞血”的做法產生共鳴。 但院長并沒有注意到我們眼神中的麻木。 他說話時口水飛揚。 演講結束時,他的聲音更加悲壯:
“記住,不要把自己定位為‘招生中介’,你是‘高考負責人’!”
在參加工作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有“高考帶頭人”這樣一個群體。
16年前,我參加了被稱為“人生第一個轉折點”的高考,從此與高中生活分道揚鑣。 在我的記憶中,當年高中門口確實有人在宣傳招生——在我填報志愿的日子里,有的高校在我家鄉門口的馬路兩旁拉起了紅色的橫幅。中學。 他們面前有一張小桌子。 有一些色彩繽紛的宣傳頁面。 然而,橫幅上的學校名稱看起來都不吸引人。 有些是職業學校。 坐在桌邊的男人要么瘦弱,要么又黑又胖。 他們都是一副淡然的態度,漫不經心地看著校門口附近的學生。 ,偶爾二話不說就在路人面前推傳單,就像那些招聘暑期工的機構一樣。
我現在工作的大學每年在多項大學排名中總是名列第一。 “985”、“211”、“雙一流”,這些稱號我們都占據過。 在京城的這些大學里,我們一點也不“默默無聞”——我實在想不通我們為什么每年都這樣做。 大規模的“招生”活動又如何呢? 難道候選人不應該涌向這個地方嗎? 我自己的高考成績并不理想,但在我的印象中,那些考得高分的學生都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 他們怎么能服從我們的“領導”呢?
后來,在和一位老同事聊天時,我了解到派老師到高考學生中宣傳并不是我們學校的“特色”。 即使是國內排名前二的大學,每個省份都會有專門的人員來監視大家。 高中的尖子生與班主任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我校每年都會動員青年教師到全國各地中學招生。 幾年來,我校一直負責河南省,積累了大量的地方人脈資源。
“你以為高考只是考生在申請表上填幾個代碼的事情嗎?背后的一切都是操作,操作!” 當我的同事給我講了過去幾所名校為了爭奪優秀高中畢業生而互相爭吵的故事后,這是一個有意義的總結。 當時他畢業于當地一所二線大學,獲得學士學位。 他對“名?!毙挠杏嗉?,所以對“運營”念念不忘。 他似乎很自豪,通過“入學”,他已經管理了十幾年。 以前的我已經看透了這個世界。
根據學校的安排,我們每個人負責一所高中,分配給我的是鄭州一所省級示范高中。 我首先在網上搜索了有關這所學校的信息。 在新聞稿所附的圖片中,我看到辦公桌上堆滿了參考資料,而在堆積如山的書本后面,則是一張張焦急的臉。
5月下旬,在我們這批“青椒”出發之前,學校的另一批招生人員就已經到這所中學舉辦了說明會。 據說,這種招生研討會舉辦起來相當困難——當時高中生正處于最后的沖刺階段,校長和班主任不會輕易讓他們花費寶貴的時間去聽。 并非每所大學都有機會進入高中。 組織演示。 我們學校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鄭州某區的一位領導和教育部門領導之間的私人關系。
其實宣講的過程也很簡單:首先播放幾分鐘的宣傳視頻,然后負責招生的同事上臺,簡單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和優勢,并解答學生的疑問。問題。 整個過程中只有最后一個環節比較特別:播放這所高中畢業、目前在我校就讀的學生錄制的視頻。 在這些老師出發之前,學校會挑選一批優秀的在校生來錄制視頻。 很棒的視頻,然后剪輯成“全明星恭賀新年”的格式,用意很直接:對于那些對大學和專業沒有具體概念的高中生來說,“師兄師姐”的一兩句評論“姐姐們”比招生老師說的更有價值,整個下午的效果會更好。 聽說有時候觀眾的學生看完視頻后會很興奮,講座一結束就聯系招生老師,保證他們不會選擇我們以外的學校。
當然,這樣的興奮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這個時候,就需要這群“高考帶頭人”繼續發力。
6月25日,河南省高考成績公布的那天,我和幾位同事乘坐高鐵前往鄭州東站。 到了出口,我與他們告別,換乘公交車,花了近一個小時才到達學校為我預訂的酒店。 同事告訴我,坐在校門口的小桌前招收學生,已經是歷史照片中的事情了。 如今,流行“招生專員”住在酒店接聽電話,或者約考生家長在酒店附近見面。
這家酒店就在我負責的中學的馬路對面。 我把行李放好,看著窗外。 我第一次看到校園里的紅色跑道。 跑道中間的人造草坪比周圍的綠樹更加絢麗多彩。 教學樓和實驗樓就像是在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兄弟姐妹。 它們彼此相似,但大小不同。 高中畢業生都走了,其他年級的學生還在上課。 校園里只有幾個看上去像工作人員的人在走來走去。 我不禁想起高中時每天放學后我抓著飯碗就跑到食堂的樣子——不是因為太餓,而是因為我爭分奪秒地趕到食堂早點去,避免排隊。
短暫的午睡后,我起身開始工作。 準確的說,是我還在高鐵上的時候,就有一位家長聯系了我。 他可能對我們學校很感興趣。 他特意從孩子的班主任那里找到了我的手機號碼,并殷勤地詢問是否愿意開車去車站接我。
我下樓來到大廳,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認出了戴著口罩的父親。 與周圍閑聊的人相比,他的心情要緊張得多。 當他看到我出現在電梯口時,害羞地握著我的手,透過口罩認真地看著我,好像正在接受一個重要的采訪。
這位家長來自漯河,經營物流生意。 他說,過完年他就把生意交給了妻子,自己在鄭州租了一套房子住下來。 他主要負責給兒子做飯,晚上監督他的作息。 我把他領進房間,請他倒杯水。 他擺擺手,表示不喝酒。 他坐下來,開始說起兒子的考試:“我平時考試都是670分,不知道這次是怎么回事,考試通過了嗎?” 中國(銀行)。 我讓他跟我一起去,但他什么也沒說。”
說話間,他的表情越來越焦急,瘦黑的手肘抵在椅子的扶手上,似乎想要把紅色的扶手給扯下來。
我從桌上的一堆傳單中取出一張傳單遞給他,詢問他對我們學校的了解。 他滔滔不絕,講了很多名字,還有最近幾個優勢科目的選角成績。 我夸他理解全面,他卻不以為然,說他把那本厚厚的報名申請書都快撕爛了,每天閑著沒事就翻來覆去地看。 他今天來訪的主要目的是詢問我校“才藝班”的招生情況。 這是我們近年來推出的一項新的招生計劃。 相當于優中選優。 它基本上利用了學校所有的優質資源,但同時也是錄取分數線最高的。 聽了父親的描述,我覺得兒子報考這個“人才班”有點冒險。
“你為什么不看看其他專業呢?我們學校的XX學院也不錯,這幾年學校在就業、考研方面都是名列前茅……”我想著要對考生負責,嘗試著很難把他的兒子拉到一個更安全的位置。 選項提出來了,但他很固執,似乎抵制我的建議。
當我告訴他我的孩子如果報考“才藝班”可能會犯錯時,他的反應顯然是不信任的。 他盯著我問:“去年的成績還好嗎?”
“但今年河南的‘一’線會比去年更高,我們還要考慮分差問題……”
他沉默不語,神情有些不高興,仿佛在菜市場遇到了無良商販,故意把新鮮的蔬菜藏起來,只把枯萎發黃的剩菜賣給他。 最后,他毫不客氣地說:“如果不是你們學校的精英班,我也不會選擇你們!我們原來的目標只有復旦、交大、中科大,而你們遠遠落后于他們!”
這句話讓我臉上的笑容一時無處可放,只能搓著手來平息:“并不是說學校出名就可以……”
我感覺自己陷入了蔑視的鏈條中,高中時的“排名文化”又回來了。
第二天,一上午都沒有接到一個咨詢電話。 記得培訓時,招生辦老師說:“往年,這所學校錄取的學生人數在12人左右。” 我感到有些慌張——經過我昨天的催促,父親顯然已經拒絕了我們學校。 今年,我不會被錄取。 沒有收獲吧?
我試圖聯系微信通訊錄中的幾位資深班主任。 他們有人把我拉進他們的班級群,同時告訴我“不要在群里刷屏,以免影響畢業生的心情”。 我很小心。 進群后我只在公眾號發了一篇介紹學校的文章,并附上幾句話請感興趣的同學加我微信,向我咨詢。 但群里一片寂靜,沒有人加我為好友。
我盯著那高高的一疊傳單發呆,又看了一會兒手機,百無聊賴。 我在酒店房間里坐不住了,就下樓走了幾圈,在中學門前徘徊了半天,卻一無所獲。 疫情防控政策這么嚴格,門衛根本不可能讓我進去,況且里面又沒有高中畢業生,進去有什么用?
在校門口的一側,我看到兩個女孩站在樹下,似乎在等人,手里都拿著一個文具袋。 我斷定他們是今年的畢業生,于是我走到他們面前問:“同學們985里最差的十所大學985里最差的十所大學,你們今年高考了嗎?”
兩人看著我,“嗯”了一聲作為回答。
我連忙介紹道:“我是XX大學的招生人員……”
我話音未落,兩個女孩交換了一個眼神,然后轉身朝同一個方向走去。 我有種想哭的感覺,但我卻沒有眼淚。 顯然,這是把我當成騙子了。
我打車去找和我一起來的同事。 他負責另一所重點中學的招生工作。 當他接到我的電話時,他正在酒店與一位家長交談。 我敲門進去,看見對面坐著一對父子。 男孩身材高大,頭發蓬松,圓框眼鏡遮住了半張臉。 他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在腿上,大部分時間都在聽父親問問題。
我輕聲問他:“同學,你考了多少分?”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664。”
父子倆基本上想知道的都問了。 正當同事鼓勵孩子“做出明智的選擇,來我們學校展示自己的專長”時,男孩突然低聲問道:“你們學校不讓出國嗎?”
我和我的同事們都驚呆了。 一位同事說:“為什么我不能出國?我們與100多所學校有交換生項目,優秀的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選擇去任何國家學習?!?/p>
男孩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說道:“真的嗎?我聽說你們學校很多工科專業不會派留學生來交流,因為涉及軍事機密?!?/p>
他的話讓我們傻眼了。 我問他這件事是從誰那里聽到的。 他猶豫了一下說,昨天他和同學去了L大學招生咨詢處,那里的老師告訴了他們。
送走父子倆后,同事關上門,立即破口大罵,說L大“無恥”、“無良”。 我忍不住也跟著他一起罵他。 一邊罵一邊,我想起了一位老同事曾經給我講過的一個有趣的故事,兩所頂尖名校彼此“不和”。 為了“教育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這兩所學校每年都會從各省的學校中選拔人才。 拿到“高考狀元榜”后,考試院開始對各省市的“高考狀元”進行追捕和攔截。 有一年,M大先發制人,騙高考狀元去北京吃好喝好,甚至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系。 N大的招生老師靜靜地坐在狀元家里,等到填寫申請表的時候,最后跳了進去。一切都化為泡影; N大向狀元許諾獎金等福利,M大立即打電話擾亂,告訴狀元這些承諾都是假的,并向他們發出了邀請; 還有,M大學招生團隊會專門安排我校大學生給N大學招生團隊打電話咨詢,而且會占用線路兩三個小時,讓真正的高分考生無法打進來咨詢...
這些荒唐的做法并不是玩笑,而是發生在每一位大學招生老師身上的事實。 只是我們沒想到,這次“黑”我們的不是老對手K大學,而是L大學。
同事輕聲問我:“你說,我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么來反擊?”
我疑惑地看著他:“怎么辦?假??裝考生家長,給他們打電話?”
說完我倆都笑了。 畢竟我們學校沒有M大學、N大學那么“有名”,收到的骯臟信息也少; 而且,聽說M學校招生團隊如果能招收縣級以上“高考狀元”,將獲得數個10萬元的A獎金; 相比之下,我們學校給予的獎勵要少得多,只有一張榮譽證書和年終微薄的“業績”。
同事笑完說:“算了,我們學校這么小氣,每天的補貼才200塊錢,我們買不起。”
當我從同事那里回來時,已經是晚上了。 洗完澡,坐在床上,手機傳來動靜。 我抓起它,看到有兩個添加好友的應用程序,都是來自“群聊”的。 估計這些孩子白天都不知道去哪里玩,晚上才開始填寫申請表。 在與他們交流時,我感受到了這些年輕人天真浪漫的一面:除了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外,他們還關心學校離學校的距離有多遠,有幾個大型體育場館。 原因其實是“以后看演唱會方便”。
聽了我熱情的講解,兩個同學都有些動心了。 正當我準備睡覺的時候,其中一位直接給我發來了一份粗略的申請表。 我趕緊拿出紙筆,抄下了同學的名字和基本信息。
不出意外的話,我的招生任務終于邁出了第一步。
接下來的咨詢工作似乎就順利多了。 我平均每天接到十幾個電話,有時我會下樓去面試候選人的父母。 打電話咨詢的人大多是有備而來,有時還遇到了“傻年輕人”——我打了兩次電話,問我能不能以540分以上的成績來申請我們學校。我向他們解釋說,我們的投資往年的分數都比這個分數高出100多分。 對方認真地問我:“你不是‘二等’人嗎?”
還有一次,一位家長帶著他的女兒過來。 這個女孩今年考試得了631分。 她的目標很簡單,只想考入一線城市的大學。 我禮貌地表示我們學校錄取分數線較高,并根據我對同城院校的了解,推薦了兩所比較有可能錄取她的學校。 家長聽了,連連點頭。 咨詢結束后,他稱贊我的回答很專業。 然后他改變了話題并邀請我去他家吃午飯。
“謝謝!我們有規定,不能去候選人家里吃飯?!?/p>
“吃飯呢?加一雙筷子就行了,走吧,家里什么都有,我讓你阿姨給你做河南紅燒面!” 叔叔興奮起來,開始用河南話說話。 。 見我笑了笑沒有回答,他又補充道:“如果琳琳以后能去你們學校讀書就好了,而且還有人照顧……”
聽了他的話,我根本不敢去那里。 我連忙又說了幾句感謝和道歉的話,送父女倆出了酒店。
在與這些前來咨詢的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也認真記錄了每個學生的成績。 我們臨時招生群里總有人炫耀:“今天我咨詢的那個學生考了690分!” 雖然我從來不說話,但我被他們挑釁了,漸漸產生了比較的欲望,暗自猜測,還拉長了臉去招收高分考生。
等啊等啊,機會來了。 一天早上,一位前來咨詢的男生告訴我,他的分數是686,考慮到他原本想要的T大學很多好專業的分數都很高,所以他想詢問一下我們的“人才班”。 我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但實際上內心卻很興奮。 當我向他介紹“精英班”專業時,我的聲音有些顫抖。
“好吧,我先回家好好考慮一下。” 見我快要說完,男孩禮貌地向我道謝,然后轉身準備離開。
我抓住他的手臂,把他按倒在椅子上——我不知道我當時的力氣從何而來。 事后想來,我的行為大概和幾年前M大學的招生老師很相似。 一個高分高中畢業生在角落里敲門的心理動機是一模一樣的。
“別著急,同學,我還沒告訴你呢,我們‘才藝班’對于高分學生有獎勵政策!” 我面對著他有些驚慌的表情,用非常溫柔的語氣說道。
就這樣,我從頭到尾盡力解釋了高分獎勵政策。 說話的時候,我盯著他的眼睛(以前看過一些營銷書籍,據說這是一個優秀推銷員的基本素質)。 除了那些硬性規定之外,我還添加了很多情感內容——比如我們學校有多國際化,進來后可以和國際知名大學的教授建立聯系; 比如,我們的游泳池設施那么齊全,不僅門票很便宜,就連救生員都是國家隊退役的運動員,保證了無比的強大; 例如,“精英班”的宿舍位于新建的宿舍樓上,并設有專門的自習室。 如果你想學習,你不必去圖書館占座。 我還形象地向他強調,我們學校離幾所藝術學校都很近,出門就能看到美女……
這個男孩可能是被我的故事感染了。 他睜大眼睛,一動不動,讓我在他面前滔滔不絕地“表演”。 我只是偶爾抿起嘴唇微笑。 當我提到我們不用因為理工科專業而擔心找不到女朋友時,他臉紅了,害羞地笑道:“不不,學習也很重要?!?/p>
我從他的表情猜測,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洗腦,他一定是受到了誘惑。 沒想到,當我問他“同學你好嗎,有什么想法”時,他還是一如既往禮貌而克制地回答:“謝謝老師,我回去再考慮一下?!?/p>
這個反應是出乎意料的。 送走他之后,我心里有些郁悶——難道他手里有好幾張牌,優柔寡斷嗎? 我回想了一下他咨詢的情況,突然想起這個男孩的文具袋,顏色鮮艷,似乎還有其他學校的傳單,會是哪所學校呢? 他兩次提到香港的學校更加開放和包容。 難道他有報考S大的想法? 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讓我心煩意亂,連電話都無法不分心接聽。
下午我又聯系了這位同學。 我在微信上問他有沒有想過。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給我送來一臉哭笑不得的表情,說道:“老師,我還在想。”
我想都沒想就直接撥通了電話。 他接到我的電話有點驚訝。 我開門見山,直接問他:“你還有考慮其他學校嗎?”
那邊一片寂靜。 過了一會兒,我聽到了同學的聲音:“是的,老師,我也想去看看C大學和U大學?!?/p>
聽到這句話,我頓時感覺一股熱血涌上額頭,甚至感覺有點“義憤填膺”。 我果斷地對他說:“同學,我尊重你的選擇。但作為來過的人,我可以如實告訴你,這兩所大學遠遠落后于我們!”
然后我給他分析了這兩所學校的劣勢。 我說得很快,仿佛話就在我的嘴唇上,等著我說出來。 你可以想象我的言語有多么激烈。 當我談到這兩所學校的學風和就業率有多糟糕時,我只是滔滔不絕。 最后,見男孩還拿不定主意,我就直接問他的父母什么時候下班回家,并約了晚上給他打電話。
此次招生過程中最難的一關是由學生家長跨過的。 我在電話里認真地交談,向男孩的父親講述了利弊之后,終于得到了明確的答復:“好的老師,我們就選擇你,不考慮其他!”
我一聽這話,簡直喜極而泣,連聲說了好幾聲“謝謝”。
我為什么要表達感激之情? 當我查看記錄我申請意向的表格時,我忍不住又重新審視了一遍這件事。 在整個說服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我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的謙卑。 還有,這位考生想考慮的C、U大學真的像我說的那么差嗎? 我說的一切都是真的嗎? 這和L大招生老師黑我們的時候有什么區別?
我躺在床上,才意識到整件事有多臟。 我又拉起被子,告訴自己不要再深陷其中,因為明天還要忙新的工作。
那些日子,招生群里每天都很熱鬧,總有人抱怨他們神奇的經歷。
一位同事說,有一位家長來找他。 他們的雙胞胎兒子都參加了高考。 小兒子得了690多分,大兒子則稍稍落后,有630多分。 家長問,如果小兒子報考我們學校,可不可以讓大兒子捎帶報讀。
底下大家都在笑。 隨即就有老師表示,這種先例并非沒有先例。 M大學不是經常做這樣的宣傳視頻嗎? 什么雙胞胎是同學,一個熱情,一個帥氣; 三胞胎在同一個系學習,他們分不清他們。 如果分數相差不大,學校招生部門就有機會全部錄取,并且發布到網上會增加很多關注度。
于是有人開始在群里聊起其他大學的招生官。 有同事說,住在他對面的人其實是我們競爭對手K大學的招生官——這幾年,我們學校發展不錯,但K大學也勢頭強勁,無論在哪個大學排名。,都在我們學校前面。
兩人互相了解身份,成為了友好的朋友,偶爾會互相拜訪。 但同事自覺不自覺地總覺得他們兩個人潛意識里有一種“炫耀”的想法。 有一次,對方從外面提著兩盒水果回來。 他敲了敲門,給了我同事一盒。 同事道謝,對方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怎么這么客氣?哥哥還得照顧弟弟呢!”
小組中有很多討論,并且有很多戰斗潛力。
“寵愛他!”
“就是這樣,不要讓他成功,這次擊敗他們!讓我們看看誰是哥哥?!?/p>
實際上,大多數學校都會在大學入學考試結束前后幾天招募學生招募學生,并填寫申請表。 同事講話結束后,我也很好奇 - 我住的酒店里會有k大學的招生人員嗎?
酒店提供早餐。 每天早晨,當我去吃東西時,我不禁環顧四周,看看是否有人與我一樣。 終于有一天早上,我等待了一個“對手” - 但用他的話來說,它們根本不能構成“對手”。
那天早上,當我和餐盤坐下時,一個大約我這個年齡的男人來到我身邊,說周圍沒有空間,問他是否可以坐在我對面。 我微笑著對他說:“很快坐下!我一個人?!?/p>
他說“謝謝”,放置了盤子后,他主動問我來自哪里。 聊天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在這里像我一樣招募學生,除了他的學校是一所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這是河南的當地初級學院。
當他聽到我的單位的名字時,他驚訝地張開嘴,反復表示嫉妒。 他還說,當他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時,他曾考慮過我們的學校。 考慮到高入院得分,他暫時改變了學校。 然后,他談論了我們學校的光榮歷史,就像一個“狂熱者”一樣。
我有點尷尬,問他:“您也有招募學生的任務,對嗎?”
他立即臉上露出鬼臉:“這就是你所說的任務。對我們來說,入學是一種'快速行動的心臟振奮的藥丸'!如果我們在假期期間不能招募8名學生,那我的所有工作下學期將徒勞。”
聽了他向我傾聽他的痛苦的話后,我第一次意識到“入學”是多年來高級職業大學中最大的痛苦。 長期以來建立的評估標準導致大學入學考試候選人壓倒性地涌向本科學院。 許多職業學院很難在上學和維持基本的活動中,因此他們將招募學生招募教師的任務。
老師的姓氏是李,他于2016年獲得碩士學位后來到這所職業學院。當時,他們的學校招募了1,300名學生,但實際上只有700名簽名。 沒有學生,許多課程將根本無法舉行。 當時,他還了解到學校要求所有教職員工在暑假期間負責招募學生。 如果他們每個學年未能填寫新生的八個配額,則他們的工資將被學??鄢?,每個配額將扣除1,100元人民幣。 此外,績效薪酬,專業職權評估和年度優異評估也取決于注冊目標的實現。 李老師說,在過去的幾年中,他一直像一個微信的商人。 他經常在每年春季和夏季向微信時刻發布入學信息。 他的親戚和鄰居在家中有大學入學考試候選人是他注意的重點。 但是,即使他每年都很忙,他仍然會因無法完成任務而被扣除一些錢。
我同情地看著他,問:“那你來這所學校時如何與那些學生聯系?” 提出這個問題后,我有些尷尬 - 他們必須與我們不同,并且不會被允許進入班級組。 招生。
“唯一的方法是建立戀愛關系,邀請班級老師吃飯,并獲得未通過本科級別的候選人名單。” 他微笑著說:“我們真的與您無與倫比。您只是在等學生打電話,我們正在呼吁尋求幫助。我經常聽到諷刺的言論?!?/p>
他的話讓我無語。 確實,無論在各個方面,它們都比我們要困難得多,而且它們幾乎處于“蔑視鏈”的底部。 我忍不住嘆了口氣:“似乎沒有年輕的老師可以逃避成為'大學入學考試領袖'的命運!”
李老師聽到我說的話時笑了:“'大學入學考試導航員'是什么?
當他講話時,他從襯衫口袋里拿出了一堆藍色名片。 除了他的學校和名字外,它還印有以下單詞:金牌職業顧問,生命計劃導師。
編輯| Xu Zhibo的操作| 莉莉
郭莉亞
大學和大學的年輕老師。
該文章由 丨 生產
單擊以下“關鍵字”以查看以前的內容:
人類世界迷你計劃| 人類世界x半
人類劇院| 人類刑事調查注意事項| 人類FM
白夜劇院·世界上所有生物的外觀| 一系列懸念故事
深藍色的故事|我的兄弟|人類世界01:20歲時的懷舊
普通百姓的憤怒| 銀行情況| 我的家鄉我的味蕾深處| 關于世界味道的漫畫
木星的同伴| 1980年代的老警察| 在海洛因的祭壇上| 內存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