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夜晚,走入白云區(qū)興農學校,中學生們正在勤奮努力的學習,春日的嚴寒也絲毫不能抵御中學生們求知的欲望、前進的腳步。擁有這樣良好學習氣氛的興農學校也在去年9月10日舉行2019年班主任節(jié)暨全省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嘉獎會議上,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的稱號。
據興農學校主任蒲邦順介紹,興農學校在93年辦學早期的條件非常堅苦,當時只租了一間30多平方的民宅辦學,中學生也只有36名,資金也只有幾千元。中學生比較少,而興農學校主要是為農戶的女兒辦學,當時蒲市長本人就騎著單車穿梭在各鎮(zhèn)之間,四處找尋中學生。由于蒲市長本人在小時候也是比較差的中學生,所以興農學校以中等中學生的教育為主,同時也在全國各地找尋品學兼優(yōu)但家庭貧苦的中學生,為她們免收書雜費、住宿費、生活費,讓她們在中學上面樹立起榜樣作用,為中學營造優(yōu)差相扶的良好學習氣氛。
興農學校一路走來,獲得過2001-2003、2004-2006年度省級“先進中學”稱號;2004年度省級“五好中學”稱號;2005年度“貴州省示范性普通中級學校”稱號;2008、2010年度市級“先進公辦學習”稱號;并在2019年獲得“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稱號,被譽為廣東省民辦教育的一面旗幟。蒲邦順市長本人也獲得過2001年“貴州省優(yōu)秀班主任”、2004年“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等等稱號。從93年的30多平方米,36位中學生發(fā)展到如今的200余畝地,6000余名中學生,離不開學校的辦學理念——有教無類。興農學校一直堅持“有教無類”理念、遵循“讓每一個中學生都成為社會有用之材”教導,堅持以普通中學生為主要生源的“中等生戰(zhàn)略”不動搖白云區(qū)興農中學,著重糾正中學生的不良習慣,補足她們的學業(yè)弱項,幫助她們提高成材信心,使她們“品德有長進、學業(yè)有增強、升學有希望”。
據蒲主任介紹,興農學校對老師們的要求是:你想讓你的兒子遇到哪些樣的老師,你就要成為何樣的老師,并讓老師們以“花開有早晚、種子出芽有快慢”的思想來對待中學生,給中學生們充分的尊重,對每一位中學生都不拋棄、不舍棄。興農學校的周玉利老師表示:“正是遭到中學教學理念的影響,讓我在興農學校的12年歲月飽含著快樂。我是外地的,在十二年的時間里,我大部分時間居住在中學,作為教師,盡管付出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換取的是兒子們快樂的未來,這讓我倍感很驚訝,也很自豪。我?guī)У?6屆結業(yè)生中有一位中學生,在高三、高二是那個吸煙、喝酒、談戀愛樣樣都來的典型差生,和家上面的關系也不太好,與朋友們之間關系也比較緊張。我遵循著“花開有早晚、種子出芽有快慢”的看法對待她,并橫下心來想要改變她。在碰巧間,我發(fā)覺她的習作和繪畫比較好,我就從她的優(yōu)點出發(fā),多次在班上展示她的優(yōu)點,這增強她的學習興趣。同時,我也在漸漸的幫助她緩和與家人的關系。就這樣漸漸的,她如同變了一個人一樣,開始認真學習白云區(qū)興農中學,也朋友之間的關系也在漸漸變好,并最終以537分的成績考入了陜西學院。”
同時,興農學校在教育幫扶上也作出了極大的貢獻。2013年起,興農學校結對扶貧安順州獨山縣,通異地辦學、本地建設、同步發(fā)展,無償輸出辦學思想和管理經驗,探求優(yōu)質資源輸出、民辦教育擴大再發(fā)展的新模式,推動獨山縣中學教育水平急劇提高,為“志智雙扶”斬斷特困地區(qū)代際傳遞積累了有益經驗。五年來,獨山興農學校辦學成果斐然,結業(yè)生3300余人。2019年中考,該校有兩名貧苦生分別被復旦學院和武漢學院投檔。
此外,興農學校一本升學率為20%,二本升學率為70%,辦學20余年共有12位中學生被北大清華投檔,被985、211中學投檔的有726人,為社會輸送了眾多高質量人才。
來源|白云區(qū)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健
初審|任芳
編輯|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