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棠頌
齊魯賞析
鄒曉莉
曹雪芹在第一章就明確地講到了自己是通過“家庭瑣事、閨房閑暇、詩詞謎語”來記錄事實、談論愛情的。因此,《紅樓夢》中的詩詞謎語是不能掉以輕心的。我們知道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詩人、劇作家,著名的《全唐詩》就是他奉清帝之命刊刻的,家庭的影響使得曹雪芹在詩詞方面造詣頗深,《紅樓夢》中的詩詞藝術質量極高,都是他心血之作,也是他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必須從詩詞的語言入手,分析這些詩詞謎語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要充分認識到它們的藝術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的含義。我們先舉幾個例子來證明這一點。
01
林黛玉七言詩《白海棠賦》細析
賈云送的白海棠,已經是九瓣海棠了。象征著海棠所化身的“女兒”的命運,從春天褪到了秋天。我們先來看黛玉的詩《白海棠》。
湘簾半卷門半閉,冰磨為土,玉為盆。
偷梨花三分白,借梅花一縷魂。
月洞仙子縫白袍,秋閨怨女擦淚。
羞澀的沉默向誰訴說?夜色漸深,我疲倦地倚在西風中。
這不僅是一首清新、獨特、新穎的詠花七言詩,而且真實深刻地刻畫了孤女林黛玉的人生經歷、處境和思想感情。
“香簾半卷,門半閉。”“香簾。”寶玉與黛玉在秋霜齋結成詩會,定下綽號時,探春為黛玉“想了一個很貼切、很美的綽號”——瀟湘妃子。探春解釋道:
“當年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竹子上,竹子就長出了斑痕,所以斑痕竹又叫香妃竹。現在他住在瀟湘閣,又愛哭,我想他家的竹子以后也會長出斑痕的。”
顯然,“香簾”和“門”背后的主人——詩中的白海棠,就是林黛玉本人。“半卷”和“半閉”表達了詩人想投身“自然”的愿望(即《葬花》一詩中,林黛玉說“隨風飛到天涯”,但她心中滿是憂慮,不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第三回,林黛玉初入榮國府時的心境:“如今到他家去,每一步都要小心謹慎,時刻留心,一句話也不要說得過多,一步也不要走得太遠,怕被人笑話。”這種寄人籬下的境遇,這種不能公開表達自己感情的壓抑心情,在對聯中都有暗示和揭示。
“冰磨成土,玉作盆。”這就是白海棠生活的環境——冰冷、嚴酷、堅硬、無情。這就是《葬花詞》里說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如劍,冷若冰霜,生生不息。”;也是第六十三回《壽衣紅群芳開夜宴》中黛玉從花名中得到的荷花的生態環境——寒泥。這是第一聯的第一層意思。第二層,這一聯描寫的是白海棠在這種環境中所展現出來的高潔品格,純潔、干凈,就像從淤泥中長出來的芙蓉花,不被淤泥所染,正如《葬花詞》里說的:“出于清凈,又歸于清凈。”
“偷三分梨花白,借一縷梅花魂。”第二聯的“偷”和“借”用得恰到好處網校頭條,承接上聯,表達了詩人寄人籬下、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不安感,進一步刻畫了詩人壓抑的心態。“離”的諧音暗示她是一個孤兒,從小就與慈愛的父母失散(永遠的離別)。詩中描寫的是一個哭泣的女子,所以“梨”給人一種悲傷凄涼的感覺,“蕊”表明悲傷在她心中。但這個孤獨女孩的“魂”(精神)卻像一朵在寒冬中獨自綻放的梅花。這一“梅”即下聯,與上聯中的冰土玉盆(即冰雪環境)相銜接,顯露了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總之,承上啟下的第二聯,進一步描寫了白海棠在嚴酷的現實中具有梅花精神、品格。
“嫦娥奔月縫白衣”,“嫦娥奔月”即指月亮里的嫦娥。嫦娥獨自生活在廣寒宮,只有玉兔作為她的陪伴。在月宮(廣寒宮、冰雪玉盆)無邊的寂寞與寒冷中,飽受著環境中的精神虐待。
“秋閨女拭淚”,“秋”字與詩題緊密相連,表示花季已過。海棠花開在秋天,是萬木凋零的季節(即曹雪芹書中的“天下末日”)。“怨婦”(“怨”字透露主人公無盡的怨恨)要“拭去淚痕”。是的,黛玉愛哭與迎春懦弱的性格不同,但她不愿向冷酷無情的天下末日妥協。下聯把白海棠的怨恨、孤獨和悲傷描繪得更加深刻和生動。
“我的羞澀能向誰訴說?”“羞澀”反映的是內室女子追求自由戀愛的態度和心理。縱然有千言萬語要說,又能向誰訴說?父母雙亡,無兄無妹,無知己。只有深深無邊的孤獨和無法排解的寂寞,只能“默默”地忍受。這“默”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我倚西風,夜已深。”西風是一把摧殘百花的“風刀霜劍”。在它的壓迫下,白海棠已然“疲倦”——奄奄一息。它只能“倚西風”——任由它肆虐。殺氣騰騰的“西風”狂暴無力。此時,“夜已深”——夜幕降臨,無邊的黑暗包圍著她,壓迫著她。被嚴酷的生活逼得奄奄一息的白海棠,看不到光明,只有“疲倦和絕望”——這是最后一對表達的全詩主題。
這是一首詠白海棠的詩,也是林黛玉的自畫像。
02
薛寶釵七言詩《白海棠賦》細析
薛寶釵是怎樣寫白海棠的?
白天照顧好自己的美麗并關上門,用自己的手持花瓶給苔蘚盆澆水。
胭脂洗去了秋步的影子,冰雪襯托出了露步的靈魂。
淡然處之,方知花有多么美麗,淚水流得再多,玉又怎會無痕?
為了報答白帝,我應該洗心革面,可太陽再次落山,我卻沉默不語。
我們先看上聯“寶美日閉門”,“香”指女子,“日閉門”是足不出戶,嚴守封建閨房規矩的貴婦形象,寶釵認為這就是“寶”自己的身份。
“我親手澆灌苔蘚盆”,努力經營自己的生存環境。這就是她在柳絮詩中說的:“青春無根(沒有感情基礎),好風靠權勢(當權者的力量)送我上來”具體來說,她正在一步步認真解決自己的婚姻問題。
“胭脂洗秋步影”,用“胭脂”(女子的美麗)洗去寒秋帶來的陰影。這指的是一切妨礙她奪寶兒奶奶頭銜的人(如林黛玉、史湘云)。
“冰雪引露魂”,她的“魂魄”(精神)是“冰雪”,是冰冷的“露”。這才是寶釵摘牡丹那句算命的“雖無情,卻也動人”的真諦。白花海棠樹,既冷酷無情,又“美麗”。
“花無情至極,方知其美。”“情無情至極”是什么意思呢?曹雪芹在第五回和第八回中,對寶釵是這樣介紹的:
她品行端正,容貌秀麗,人人都說黛玉不如她。寶釵心胸開闊,隨遇而安,不像黛玉那樣驕矜自大,瞧不起百姓,所以深受百姓愛戴。他話不多,人家以為他是裝傻;他知足常樂,自稱“樸素”。
顯然,這個“漠然”是“無情”、冷漠(她對金川自殺的態度,就是她冷漠的表現),世俗,或者“裝傻”,這是“順從”封建閨秀訓練的“分”,是“脫離”當時封建倫理要求的“分”。這正是封建末世對“淑女”的道德標準。“花兒更美”,是說在當權者心目中,像寶釵這樣“無情”、冷漠的“花兒”更美。“她最美,有資格做賈家理想的兒媳婦。”
“淚多豈玉無瑕?”這句話是與黛玉截然相反的。封建社會,女子是不允許追求愛情的,凡是少女有“閨怨”,都被認為完美的玉石上也有瑕疵。“淚”是內心的表現,愛哭的女人也被指責有骯臟的“痕跡”。“你怎么能這樣?”這一句惡毒的質問,把寶釵的封建道德家立場和態度刻畫得活靈活現很污很內涵的謎語,她的冷淡和倔強躍然紙上,更進一步深化了“始”“續”兩聯中封建貴婦“惜美”的內心世界,是刻畫寶釵筆下白海棠,也就是寶釵本人的極為重要的一聯。
“欲報白帝,當潔身自好。君子默然,日頭又落。”“白帝”是主宰一切花草命運的神靈,在這里,當然是指主宰婦女命運的當權者。在最后一聯中,寶釵明確地向賈府表示敬意。官府交代:要“報”(即報答)你的恩情,我只能“潔身自好”,即心清少欲,身潔自律,即三從四德,并保持沉默(“少言”),日復一日(注意“又”字)。最后一聯所表達的態度,正是全詩的主題。
顯然,黛玉、柴妲所歌頌的白海棠,是她們的自畫像。黛玉筆下的白海棠,是一個不肯順從封建禮教,受盡迫害折磨,卻無力反抗、束手無策的懦弱女子;寶釵筆下的白海棠,是一個心系仕途、冷酷無情,卻又自鳴得意的封建道德家。這也是為什么另一位“死氣沉沉”的道德家李紈,對寶釵的詩詞推崇備至,說其“含蓄深邃”、“有地位”(當然是指封建社會中“貴婦”的“地位”),將其排在“第一”的根本原因。李紈只評價黛玉的詩詞“清麗脫俗”、“果然和別人心意相通”、“當排第二”。寶玉不同意她這樣的評價,笑著說:“只是《恒祥》兩首詩,需要斟酌一下。”理由是,寶玉和黛玉并不追求自由戀愛和世俗之事,兩人的關系始終很親密,寶玉是黛玉的靈魂伴侶。
李紈對寶玉公開稱贊黛玉的詩詞很不高興,說:“這是我的意見,不是你的意見。誰說多了,就得受罰。”真是專制獨斷啊!這和她平時溫順的性格多不相符啊!其實,這才是李紈這個封建禮教的忠實信徒最深刻、最生動的寫照和揭示。
以上分析足以說明,詩歌已成為曹雪芹創作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
03
賈探春七言詩《白海棠賦》細析
不僅黛玉、寶釵的詩詞語言鮮明,成為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探春的白海棠詩亦是如此。
我們再來看探春的這首詩。探春是一位“才華清澈,志向遠大”的女子,可惜“生于末世,運勢衰微”(《書》中如此評價)。她在七言詩中寫道:
落日的余暉透過雙門后冷冷的草地照進來,雨后的水盆上覆蓋著綠色的苔蘚。
玉之魂魄,至純至極;雪之肉骨,至妖至極。
她的內心有些嬌柔,柔弱,午夜的月光里留下了她那美麗的身影。
別以為白色的仙女會飛走,她用她的深情陪我吟唱夕陽。
“斜陽”是落日的余暉。“寒草”是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小草。“重門”是深院重門緊閉——每一幅畫都禁錮在冰冷、死寂之中。這是“末世”的場景。對探春來說,“末世”既有別人共有的沒落時代特征,又有她身為“私生子”的雙重含義,別人的精神壓力更大。正如探春在主持家務時鳳姐說的:
“好好好好!多好的三女兒啊!我覺得不錯,可惜沒能生在我老婆肚子里。”
非婚生子女只會讓她的生活更加糟糕。
“雨后,盆中苔蘚滿綠。”探春筆下白海棠的生存環境是:深秋時節,四周青苔叢生,白海棠在其中獨樹一幟,給人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秋雨帶來的天氣更是寒冷很污很內涵的謎語,白海棠雖然伴隨著苔蘚在秋寒中掙扎的弱小生命,但它的孤獨與寂寞卻隱匿在詩句的字里行間。寒冷凄涼的環境遠勝于黛玉冰冷無情、毫無生機的絕境,但她卻不禁在殘酷的“末世”中飽嘗孤獨與寂寞。
“玉清于靈。”“靈”即品格。白海棠具有玉一般的高潔品格。“玉”我們在《論玉》第二章中已經詳細論述過,這里就不再贅述。在腐敗污穢的“天下”里,白海棠(實為探春自比)擁有無與倫比的才華和高潔的品格。探春的才華與鳳姐、寶釵不同,鳳姐貪婪無情,寶釵只知道循規蹈矩,應考做了女官,想盡一切辦法爭取登上寶釵的二房寶座。探春則不同:她對自己要求嚴格,哪怕吃一碗蛋羹,也要讓丫鬟把錢端到廚房;對丫鬟要求十分嚴格;她的愛好非常多,比如她讓寶玉買的那些小玩具,寬敞寬敞的房間里的陳設,都顯示出她不凡的氣質,所以黛玉初進榮國府,第一次見到探春時,對她的印象就是“見了就忘了世事”;她組織能力出眾,詩社就是她創辦的;她有“志向”“興善除惡”,顯示出她持家的精明和本事;她不與賈府里的惡人同流合污,她給王善寶的那一巴掌,也是打在當權者的臉上?總之,探春”蔡子晴(頭腦清醒,大觀園搜捕時所說“先從家庭開始,自我毀滅,然后才能徹底敗下陣來”等精辟透徹的言論,都是她比別人清醒的證明)明(精明能干)“智子高”是一個胸襟開闊,想要在“末世”力挽狂瀾的女才子,她的“清純”(人品、才華)是別人“難以”比擬的。
“雪是容易使人心醉的肌膚。”“醉”就是讓所有人沉醉其中。白海棠不僅有著玉一般的高貴與才華,還有著讓所有人沉醉其中的美麗容顏。探春一出現,便是如此被刻畫的“她肩窄腰,身材高挑修長,瓜子臉,眉眼清秀,神情活潑,文采斐然,讓人一見傾心。”
總之,下聯描寫的白海棠有著讓人敬佩的內在品質和人人羨慕的美麗容貌,這正是探春“才華清澈,志存高遠”的寫照,是她內心世界和內在品質的流露。
看來作者很愛這樣一個末世里立志維新開明的女子,她“試”變法(揚利除弊)的嘗試雖然不能挽救“末世”的命運,但她畢竟嘗試過、奮斗過,所以作者給她取了“探春”這個名字,一來是說她維新嘗試,二來是說她的嘗試和努力必然會失敗的“嘆息”(與“探”諧音)。結局比其他女子好得多——“從今以后,我們分居兩地,各守各的安。我走了,請你別插手。”(仙歌《分骨肉》)也就是讓她遠嫁,免遭災禍,不至于成為“叛逆女子”,在“巢”下破蛋。
“香心有些嬌柔弱弱”,用芬芳迷人、令人心醉的花心來比喻一位品德高尚、立志興利除弊的佳人之心。正是這副對聯的最后三個字,突然回過頭來,點出了“香”的“心”雖然有興利除弊的“心”,但卻嬌柔弱弱,無能為力。這“力”當然是指挽救世界崩塌的力量。這是世界末日的悲哀,是時代所造成的無法緩解的悲哀。自然引出這副對聯:
“深夜美人影,月有痕。”“美人影”意為美麗的身影,既形容花,也形容人。深夜,眾人已入睡,白海棠卻依然亭亭玉立,無法躺下,換言之,她只有一夜無眠。“月有痕”其實是指失眠的人,看到月亮,心里難過,留下淚痕。
如果首聯主要描寫了她“清明的才華和遠大的抱負”,那么,在表達上起轉折作用的下聯,則描寫了她“生于末世,時運不濟”的悲涼,時代的悲劇:她雖然品德高尚,才華精明,卻只能因“生于末世”而“無能為力”,寢食難安,憂心忡忡,淚流滿面,悲痛欲絕。
“莫說白仙子飛走”,白海棠不能像白仙子那樣展翅高飛,展現自己的雄心壯志。末聯開頭,表現了探春有才華,有抱負,卻在“末世”不能施展才華的無奈。
“情陪我吟黃昏。”情可以解釋為各種復雜矛盾的情感,也可以解釋為深情,對即將失去的天堂的深情。在這黃昏(末世)里,只有復雜的感情,她以深情感嘆自己的無能為力和悲涼。這正是她“生在末世,倒霉透頂”的寫照。與黛玉相比,探春此時還沒有完全絕望,還有抗爭之心,所以她還“還希望以自己的“才華”和“野心”去挽救即將崩塌的“末世”和家庭。她以興利除弊的“治家”,彰顯了她的野心和情懷。
全詩的意境、語言、韻律(下文將詳細論述)都與探春的身份、內心世界和復雜情感相契合,探春筆下的白海棠正是探春本人。
04
史湘云七言詩《白海棠賦》細析(二首)
上一篇我們講過,湘云是海棠的化身,而“海棠詩社”其實就是為湘云而成立的。他們來了之后,都說:這首詩寫得真不錯,真應該搞個“海棠詩社”。我們來看看湘云是怎么寫海棠的。我們先看第一首詩:
昨夜仙人降臨京城,栽種了一盆藍田玉。
是因為冰雪仙子喜歡寒冷,并不是倩女要離開她的魂魄。
秋云何處帶雪,雨跡添昨夜痕跡。
幸好詩人吟詠不倦,甘于孤獨中度日夜。
《紅樓夢十二仙》中,第六首《悲喜交加》寫到了湘云的一生事跡,她的性格“豪邁大度,豁達大度”,“明月明風照玉堂”,清朗的月空,明月耀眼奪目。“明風”,雨后太陽升起,草木都閃耀著陽光。“明月明風”常常用來形容人的心胸開闊,而這首寫白海棠的詩,正表現出湘云開朗的性格和豁達的心胸。
“昨夜神仙降臨京城,種下一盆藍田玉。”白海棠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就的一盆完美無瑕的藍田玉。這首詩的意思是白海棠出身名門,受到大自然的庇佑。這正是京都名門望族的祥云。這是第一對,體現了小姐的高貴身份。
“霜娥自喜冷”,“自”是本意,指天性。“霜娥”又叫青女、青娥,是掌管冰霜的女神。因掌管冰霜,所以生性喜冷。因海棠花的顏色是白色的,所以用這句話來貼切主題。
“非關”是說白海棠的蒼白與美人離魂的蒼白完全無關。此句承接上句,指白海棠的白。在自然界中,白海棠喜歡清冷、干凈,而非美人離魂等世間悲劇所造成的蒼白凄涼色彩。總之,下聯承接了上聯“神仙造化”的主旨,繼續表達白海棠來自仙界,遠離人世的不平,繼續抒發明朗的心情,營造出歡樂的氛圍。
“秋云憑空帶雪,雨漬添昨夜痕。”上句繼續描寫秋天白海棠的純潔與高貴,下句則描寫秋雨在已有的水汽上增添了更多的滋潤,從而使全詩“轉向”了更加歡快的主題。
“但幸得詩人吟詠不倦,甘愿讓寂寞從朝到晚。”“甘愿”,他怎么甘愿,怎么會讓白海棠孤單無伴,要有吟詠相伴,從花開到黃昏,這句話表達了湘云在生活中“充滿孤獨感”。她對“歡樂”的向往,充分展現了她“豪邁豁達”的樂觀大方、開朗豁達的胸懷和性格。
而且這首詩的韻律、排比非常工整,字字諧音,顯示出她非凡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華。
如果說湘云第一首白海棠詩是從描花入手,充分刻畫出她“悲中有喜”的“喜”,寫出了這位名門閨秀的天真無邪、逍遙自在的話,那么第二首詩則是以“悲中有喜”的“悲”,指的是她自幼父母雙亡,成親后雖與丈夫相親相愛,但丈夫早逝,她卻飽嘗艱辛與“悲哀”的滋味。從詩學角度看,重點是寫“秋”。云:
白芷的臺階通向常春藤和常青藤的門口,適合放在角落或盆栽。
花因為愛潔而難覓配偶,人因為秋天的傷感而容易傷心。
玉燭吹干風中淚痕,晶簾斷月中痕。
我想把秘密的心情告訴嫦娥,可是沒有空曠的走廊和昏暗的月光。
上聯描寫的是白海棠生活在一個富足的人家,四周環繞著芳香的藥草。這正是史湘云的出身,她出生于“四大家族”之一、書香世家。下聯“適墻角盆中”描寫的是這朵花隨和,不嬌不貴。這是對湘云性格隨和、不嬌的寫照(因為她父母雙亡,所以她并不嬌生慣養)。
“花難覓偶,因喜潔。”湘云,一個父母在搖籃里就去世的孤女,有著“喜潔”的高尚品格,因此“難覓偶”,不受舅父舅母的寵愛,出于孤獨與寂寞。
“秋之凄涼,人易心碎。”曹雪芹用這句詩,暗示了湘云早年喪夫的艱辛,寫出了她早年喪偶而“心碎”的悲哀,此時表現的是一種富家小姐般的凄秋心情。
“玉燭滴干了風中落下的淚珠”,字面意思是白色的海棠花像一根白色的蠟燭在秋風中滴干了淚珠,但實際上卻是指姑娘在凄冷的秋風(世界末日)的威脅下,眼淚一滴一滴地流下,直至干涸的悲傷心情。
“晶簾隔斷殘月”。“晶簾”是用水晶制成的窗簾,是豪門世家的象征。簾后的富家小姐透過簾子望著破碎、傷痕累累的冷月。一位貴婦人睡不著覺,凝望著月亮,流著淚水直到干涸的形象。下聯用失眠、凝望著月亮、淚水干涸的形象,將悲傷的秋姑娘的內心世界清晰地展現出來,為上聯的主題表達了一個極好的伏筆。
“我要對嫦娥訴說我的深情。”“我的深情”是指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想”是想要。簾后的少女望著清冷的月光,想對嫦娥訴說她的深情。
“ Wuna,空的走廊,“ Wuna”是無助的。昏昏欲睡,對她的痛苦表示同情,但對此無能為力。
關于白人的兩首詩在不同的語言中表達了兩種相反的情感:“喜悅”和“悲傷”,除了展示的杰出才華,還表明是一個典型的角色,當然,這是一個典型的角色這首詩中的意義更大。有錢女士的喜悅。在兩個告別派對之后,這首詩是關于秋天的白人狂歡。
在Daiyu,,和的五首詩中,有25個字符。她經常使用南方方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從上面對白人秋海的五個七個字符的詩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紅色夢想”中理解詩歌是多么重要。
(1997年8月,從“紅室夢想的真實味道”中選擇了本章)
藝術
章
做
人
Zou 是中國北京師范大學的著名語言學家,教授和博士主管,他的研究專注于語言學,但也涉及語法,語法,“ Red 的夢想”
先前的評論:
特別感謝
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鄧赫基金會
Zhang huang
一種深厚的中國文化
有趣的青年研究
當代負責的中國研究
張臺灣和黃坎學術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角色研究和現代應用實驗室,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古代中國研究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的古代文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