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能好就業
日前,由人社部、教育部、發展變革委、財政部等部委研究編制的《“十四五”職業技能輪訓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并發布。
在1月7日國新辦召開的國務院新政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主任湯濤表示,“十四五”時期,新的就業下降點和新就業型態不斷發展變化,急切須要勞動者提高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
政府補助性輪訓7500萬人次以上
當前,職業輪訓面臨一些新挑戰。湯濤表示,一是技能人才培養不適應產業變革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要求;二是“就業難”和“招工難”兩難并存,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重點就業群體的就業創業能力與用人單位需求存在差異;三是輪訓基礎能力薄弱會計就業培訓,輪訓供給能力不足,輪訓的針對性、實效性還須要逐步減少,敬重勞動、尊重技能的社會氣氛還有待于逐步優化。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強化職業技能輪訓工作的目標、任務和保障舉措。到2025年要實現終生職業技能輪訓機制愈發建立,共創共享職業技能輪訓機制愈發建立,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職業技能輪訓服務格外有效等四個主要目標。
“具體目標是組織推行政府補助性輪訓達7500萬人次以上,其中村民工職業技能輪訓3000萬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要達到4000萬人次以上,其中才能達到初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的高技能人才要達到800萬人次以上;新增公共實訓基地200個。”湯濤說。
建立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當前,勞動者不愿當女工,技能成才、技能就業吸引力不足等現象比較突出。為不斷壯大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營造更好的社會氣氛,《規劃》就建立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提出明晰要求。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局長劉康強調,要破除現在的“天花板”“隱形門”,產生技能人才的橫向職業技能等級階梯,探求拓展技能人才“新八級”職業技能等級體制;在縱向上,使技能人才和專技人才等相應人才可以貫通發展。
劉康介紹,下一步,要增加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引導企業推行建立符合技能人才特性的薪資分配機制;促進企業推行薪資正常下降模式,探求技能激勵方法。要建立以國家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的技能人才嘉獎獎勵機制;加強對高技能人才在各級各種嘉獎當中的傾斜力度;要做好“中華技能獎項”“全國技術標兵”評選嘉獎,并予以人才更高待遇。
高品質促進“產訓結合”
輪訓不能唱“獨角戲”會計就業培訓,要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規劃》適應產業發展還要,提出高品質促進“產訓結合”,推動產業鏈和職業技能輪訓鏈的有效銜接。
“對企業來說,重在發揮輪訓主體作用。市場上還要哪些樣的產品和服務,企業還要哪些樣的人才和技術,企業最有發言權。”國家發展變革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局長哈增友表示,政府部委要充分敬重企業意愿,幫助企業落實好舉辦輪訓的稅賦降價新政和相關補助新政,真正支持企業舉辦多層次、大規模的崗前輪訓、在崗輪訓、穩崗輪訓和轉崗輪訓。同時,也要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大型企業推行自己的員工輪訓機構,面向本單位的企業員工,包括產業鏈中關聯度比較高的中小微企業的員工舉行輪訓。
哈增友表示,有關部委將支持引導一萬多所職業高校和技工高校充分發揮自身師資優勢,持續增強輪訓內容與企業需求的契合度,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落地起效。
“我們要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導向,持續提高職業技能輪訓投入,著力提升廣大技能勞動者的待遇水平,促進更多技能勞動者盡快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哈增友說。(記者姚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