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戲劇是
在日內瓦大學上課,我最喜歡的就是錄音系統。不僅可以在每節課上清晰地錄下老師的聲音(甚至比親自上課還要清晰),還有高清同步PPT,上課時上傳到學校系統。對于外國學生和上課喜歡“偷懶”或者看到魅力十足的老師就容易分心的學生(我)來說,這簡直就是救星。
當然,錄播系統也有弊端,課堂出勤率可能會降低很多,最離譜的是,一個班,報名考試的學生有170人,但只有20多個學生到場,我想這應該是國內學校未來最大的隱患。不過從學生的角度看,錄播系統還是挺方便學生自行安排時間,課后、考前復習的。我這學期的幾位老師態度都挺好,如果有臨時安排的課,會提前告訴我們“放心,這些課都會錄下來”,甚至會在上課開始的時候和在系統上聽課的學生“打招呼”;上課時學生提問,怕聽錄播課的學生聽不清楚,會先總結、復述學生的問題再回答。其實課堂參與度問題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比如對課堂參與度高的學生給予獎勵,而且很有趣的課程也不用擔心學生的出勤率。總之,推薦錄音系統。
組織課程安排和閱讀計劃
幾乎每門課都有詳細的課程安排和閱讀任務,如果有調整,最新的安排至少會提前一兩周發布。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證兩小時的課前閱讀至少四小時日內瓦大學,否則就只是在課堂上聽書。閱讀材料分為必讀和選讀,老師通常會選擇與課程相關的案例或論文,這可以幫助我們橫向延伸和擴展知識點,縱向深入理解知識點。我的目標是盡可能地閱讀所有必讀材料,但并沒有完全實現。(下圖是WTO法課程安排,僅必讀材料就有17篇)。
每個人完成論文也有嚴格的時間節點,包括第一次面談教授和助教確定題目、提交提綱、提交論文第一部分、提交初稿、答辯、提交終稿。每完成一項都能及時得到教授和助教的反饋和修改建議。
大挑戰考試
日內瓦大學的考試分為筆試和口試兩種。我進大學之前從來沒有參加過口試日內瓦大學,對此非常害怕。覺得自己連用中文都表達不清楚,更別說用英文或法文了。幸好有一位學長安慰我說:“不要太緊張,老師在乎的是內容而不是語言。也有來自加拿大的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不及格。雖然我們中國學生的語言沒有那么流利,但老師能分辨出內容的好壞?!睂W長的話給了我一顆定心丸,讓我在口試時即使磕磕巴巴也要堅定而用力地說話,忽略其他外在形式,盡可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考試都是開卷考試,基本要求除了電子產品,其他材料都可以帶。結果,筆試由于題目多,時間緊,根本沒時間翻看材料找答案。(比如我第一次考仲裁法,要求兩小時做完35道題,我完全沒有時間觀念,也沒帶手表,一個小時過去了,只做完了7道題,之后,無論我準備得多么充分,也沒機會再看一遍。)口試更是如此,你有沒有自信,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學期的終極考試,擔任WTO法律顧問的老師在開學時就嚴詞譴責:“什么都可以帶,電腦、手機、法律條文……連冰箱都可以帶?!保ǚ凑炔涣四悖?。老師甚至提前一周就給我們發了13道考試題目讓我們準備,盡量避免遺漏知識點。幾乎每節課都有相關題目,但知識點要結合整個WTO體系來討論,比如:
我們組有10個同學一起備考,一道題就占了10頁Word文檔。考試的時候,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解(也不敢看稿子),還要隨時面對老師的逼問。記得備考的時候,腦海里經常回蕩著老師的聲音,擔心考試中會出現這樣的題目:“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嗎?”
培養批判性思維
這應該是這個學期對我影響最大的??v觀本科四年的學習,我一直認為德國民法理論是最先進的,臺灣民法是最合理的,結合我國國情值得借鑒。在比較合同法的研究中,我們要研究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合同成立的條件、財產權轉移的條件等十幾個國家和國際公約對每一個問題的規定,然后進行總結、歸類、討論利弊。經過這樣的比較分析,我意識到每個國家不同的法律規定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傾向于保護的權利?;叵胍郧?,自己真是井底之蛙,有些想法太過片面。
在批判性思維方面,我的仲裁法老師讓我震驚不已。同學們對他褒貶不一,因為他沒有用課本給我們搭建知識體系,也沒有帶我們在法律條文和案例之間來回折騰,而是用實證經驗和完美的邏輯推理一次又一次地挑戰我們唯一建立起來的知識。例如,他通過介紹法律形式主義和法律現實主義的區別,介紹仲裁員在做決定時會考慮很多法律之外的因素,進而推斷仲裁員并不關心自己做出的裁決是否真正正確,因為裁決結果不會對他們的利益產生任何影響。仲裁員只關心程序合法性,甚至可以把裁決交給助理或書記員(第四位仲裁員)[1]。
[1] 仲裁員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是所謂的“老大”,是有社會威望的人;第二代仲裁員是20世紀80年代到1996年,一般是仲裁專家、學者;第三代仲裁員就是現在這一批仲裁員,一般都是有商業頭腦的?,F在的問題是,仲裁員的實體裁定的正確與否,對于其職業生涯沒有影響,所以即使當事人選定了仲裁員,仲裁員也可能不會認真地做出裁定,而是隨便向助理或者記錄仲裁過程的人(類似法庭書記員)征求意見,然后直接決定結果。在問卷調查中,65%的受訪者認為,決定權可以交給別人(其他人)來做。這些“其他人”就是所謂的第四代仲裁員。
例如從介紹法律知識的分類(、、)、不同類別知識對應的要求,到沒有哪一種知識是完全客觀的,最后推導出仲裁知識的建構,得出仲裁就像是一部電影,仲裁行業(學者、仲裁員、律師)為了擴大其產業利益而創造和改變。一個例子是學者擴大了可仲裁性,讓越來越多的爭議可以通過仲裁解決,從而為仲裁行業創造更多的利益。老師還向我們展示了目前各大學術期刊的編輯中仲裁員占比很大,并說自己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自己編輯的期刊中仲裁員對學術的影響。審稿期間網校哪個好,我在網上“追劇”,經過一次次的沖擊和三觀的重塑,聽到這句話,我甚至一度淚流滿面。
誠然,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不敢聲稱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相應的專業知識,也不能妄下判斷自己的語言能力有多大提高,但這種在壓力下不斷努力、在緊張中保持冷靜的狀態,是我在以往的學習,甚至是在準備司法考試時都無法達到的。而且,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設備,為自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許留學就是這樣吧。相比于知識的獲取,不斷嘗試挑戰自己、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思維碰撞的機會、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