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大概以為今年南京一中全面崩盤了,但事實是,今年南京一中559名學生參加高考南京一中高中部,其中533人考上一本線,一本線通過率95.34%。這難道不是神一般的成績嗎?南京家長的期望值這么高嗎?普通的985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還不夠嗎?
這個故事還得從南京一中的“背景”說起。南京一中,南京高中中的“老錢”,是南京四大名校之一,地位堪比上海的“四大八校”,是一所保證學生入學后一只腳就能進大學的頂尖學校。
95.34%的一本錄取率創南京一中歷史最好成績,文科一本錄取率達100%,400分以上學生人數達20余人,創歷史新高。同時有2名學生被中國科大少年班“創新試點班”錄取。
但問題是,第一,沒有因為高考被北大、清華錄取的學生,今年畢業生中只有兩名考上香港中文大學,一名考上復旦大學。這就有點尷尬了,畢竟他們報考南京一中的都是北大、清華、交大、復旦。
第二輪,一匹黑馬作為對照組,將一中打得落花流水,這就是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2017年中考(也是今年的高考),一中的錄取分數線遙遙領先于二十九中,差距高達42分!
我們來看看今年的高考成績:
二十九中無論是一中錄取率,還是四百多分的學生數量,都把一中遠遠甩在了身后。家長們當然氣憤不已,他們以那么高的分數選擇了一中,卻沒想到三年后,學生高分入學,低分畢業。
天才兒童就像是美女富婆,名校爭相搶奪,中考600+的天才兒童就像是女神。
當初女神拒絕了平庸的二十九中追求,投入了老高富帥(南京一中)的懷抱,沒想到三年后窮小子逆襲成功,買了豪宅,開著奔馳,把當初不如他的女孩帶上了人生巔峰。
當她回首往事,發現丈夫過得不如自己時,她怎能不覺得自己浪費了寶貴的才華?
當然,南京一中與二十九中的愛恨情仇并不僅僅在于成績。
第29中是如何東山再起的?
原因是他們采用的是縣級中學的模式。
什么叫縣中學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衡水中學模式。
縣級中學最擅長的就是讓學生練題、練題、練題。
做練習題的目的是為了趕上高考出題隊,做到“你出什么題我都一定會做”的境界。比如“幾何”這個知識點,一般學生做100題就能得90分,但縣里學校要求學生做1000題南京一中高中部,得98分。所有科目、所有知識點都一樣做。
學校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開心練題,大家一起跑、一起喊口號,把練題當成世界上最正確的事。
這就是縣級模式。
事實上,今年江蘇省能位居高考前列的十三所中學中,如淮陰中學、姜堰中學等,均屬于縣級中學模式。
而南京一中之所以遭遇不幸,是因為該校校長明確提出“素質教育”。
嚴格來說,這不能怪一中,因為南京全市都在推行“素質教育試點”,市政府已經明確要求:
1.不準補課、不準考試,不排名、不公布成績、不按分數分班。2.隨時進行突擊檢查,隨機抽查學生書包,書包里不準放試卷、課外輔導書。3.每堂課時長由45分鐘改為40分鐘,每天減少一節課。
但很明顯,一中和二十九中推行“素質教育”的做法完全不一樣。(二十九中: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對策,老地道戰又開始了,你吃驚不吃驚?一中:我太老實了)
從南京一中官網看,確實有很多素質教育的內容:
關鍵詞:特長生、文體生、排球隊、交響樂團、天文氣象觀測、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
一中還邀請象棋大師來校為學生授課,并開設象棋選修課。
我們還組織年級朗誦會,參加國家紀念活動,灌輸愛國主義教育。
對比29中官網,上面幾乎什么都沒有,官網封面上只有學生操練的照片,上一次機器人比賽是2018年的,武術項目是2016年的。
作為家長,單看這兩所學校的活動,我自然會更愿意去一中,甚至愿意為了這些活動多付出一點。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興趣愛好更加廣泛,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學點知識,多接觸和接觸“棋圣”、“兩院院士”這樣的人,多受他們的影響?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的青春更加豐富多彩?
畢竟,誰真的希望十幾歲的青少年完全無知,對外面發生的事毫不知情,只是埋頭做練習題呢?
然而,這一切跟高考比起來,都不算什么。
中國所謂的素質教育不過是錦上添花,有固然好,但光有“花”而沒有“錦”,就像在棉袍上繡花一樣,是不夠的。
沒有“花”也沒關系,素錦也可以穿得得體。
最有意思的是,著名的“縣中學模式”創始人、衡水中學校長席會鎖,曾在北京大學第二次“大學—中學”圓桌論壇上公開表示:“我覺得,我們衡水中學搞的就是素質教育。”
席校長說,因為衡水中學的學生們很開心,所以畢業時,大家齊聲唱《歌唱祖國》,喊著“老師我愛您,衡水中學我愛您”,這就證明我們的學生是幸福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
席校長還說,我們的學生畢業離開學校之后,會保持校園的整潔,這就證明我們的學生是有教養的。
席校長補充道:“我一直強調課堂上要有‘四個聲音’,笑聲、表揚、感嘆、質疑。我們的學生都做到了,所以我們搞的是素質教育。”
席校長最后總結說:素質教育不是彈琴唱歌,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在課堂,因為學生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課堂里度過的。
習校長確實很明智,但如果衡水中學的模式就是素質教育的話,那中國就不存在應試教育,一切都是“素質教育”。
不管洗腦有多成功,高高興興煉功本質上就是煉功。
面對家長的不滿,南京一中最終妥協,在其發布的《致2021級高三學生家長的信》中,學校明確回應:
1、加強對學生學習的要求和管理。從8月3日起,高一升高二年級學生要開始上輔導班,輔導班模式由原來的五天學習一天休息改為六天學習一天休息。暑假期間還增加了晚自習,晚自習時間延長至晚上10點。
2、認真學習新高考大綱,為明年的高考做好準備。
3、加強尖子生培養,實行分層教學,組建尖子生隊伍。
總結起來就是延長學習時間,實行更嚴格的班級制度網校哪個好,資源向尖子生傾斜,保證清華北大的錄取人數,真正的素質教育(不同于衡水式素質教育)似乎又失去了立足之地。
最令人心寒的是,學校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卻還是無能為力。一本線95%的通過率,說明這屆學生整體上還是很優秀的。他們或許會彈琴、會唱歌、會下棋、會辯論、愛國、有理想、有抱負,但可惜還是敵不過那些用青春和生命去解決問題的考生。
那么下一代的青春就只有紅色和灰色了,再沒有多彩的顏色了?
南京一中和素質教育最終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