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3月23日消息(記者吳佳怡)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預防結核病日,去年的主題是“你我共同努力,終結結核流行”。在許多人眼中,肺結核是一個可怕的白血病。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結核病從未遠逝,就在我們身邊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結核病報告強調:2021年,全球新發結核病病人1060萬,發病率為134/10萬,結核病是單一傳染源的頭號死亡誘因,也是全球第13大死因。我國2021年計算的結核病新發病人數為78.0萬(2020年84.2萬),計算結核病發病率為55/10萬(2020年59/10萬)。在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我國計算結核病發病數排第3位。
結核病嚴重害處人類健康
結核病可以發生在不僅眉毛和趾甲外的任何臟器。肺結核不醫治時幾乎不能自愈,腦部腫瘤吸收結疤非常平緩、反復惡化和播散,病史遷延,產生空洞及纖維化,當腫瘤累及血管時會引起出血,對肺組織和肺功能導致嚴重損害,甚至造成死亡。假如病人接受規范科學的抗結核診治,也起碼6個月才可治好。一旦醫治不規律,常造成醫治失敗甚至弄成耐藥肺結核。耐藥肺結核的療程長、醫療費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并且傳播耐藥結核菌。
肺結核主要經呼吸道傳播,排菌的肺結核病人在嘔吐、打噴嚏、大聲說話時,把帶有結核菌的飛沫播散到空氣中,周圍人群吸入帶菌飛沫即可能遭到傳染。在人口密集的中學、工廠等場所,常因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發覺不及時引起結核傳播和集聚性發病。
肺結核到底是個哪些病?得了肺結核有哪些臨床表現?肺結核能不能治好?明天,我們就圍繞這種問題,請江蘇省中診所防治保健科大夫跟您聊一聊。
哪些是肺結核?
肺結核是由結核鏈球菌感染造成的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結核球菌主要侵襲肝臟,稱為肺結核病,該菌也可侵襲人體其他臟器。
人體對結核球菌普遍易感,而且大部人會步入常年的潛伏感染狀態,除少數嬰幼兒、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在感染最初的1至2月內發展為結核病。
肺結核的臨床表現是哪些?
嘔吐、咳痰,午后溫度下降,通常不超過38度,可持續數周,時常伴有胸悶或則浮腫,夜晚水腫,男性可造成經期不調或懷孕。
懷疑肺結核就一定是肺結核嗎?
不一定!確定肺結核不僅以上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測,痰檢測(痰活檢,痰培養)常常是診斷肺結核的“金標準”,通常來說,痰檢測陰性基本上就診斷肺結核了。
肺結核能不能治好?
能!懷疑肺結核以后,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斷,醫治,是完全可以醫治的。
并且要嚴格遵守“早期、聯合、規律、適量、全程”的原則,即早診斷,早診治,聯合規律服藥,抗生素遵循醫囑,不隨便加量減量,用藥時間通常6個月以上世界結核病防治日是哪一天,不隨便停藥。
得了肺結核,會傳染給男/女同事嗎?
莫驚慌世界結核病防治日是哪一天,不一定,不是所有肺結核都具有傳染性的,只有排菌肺結核病人才是傳染源。肺結核病人規范醫治以后,通常都沒有傳染性了。
肺結核主要經過呼吸道傳播,因而配戴口罩是防治結核傳染的有效方式。
得了肺結核不能下班嗎?
診斷肺結核以后,積極醫治,經過大夫確認不具有傳染性以后才可以回到集體環境中工作。
得了肺結核,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注意呢?
積極配合醫治,有傳染性的肺結核病人應盡量進行入院診治,傳染性得到有效控制以后再回到家里繼續用藥,依照醫囑。
保持良好的態度和擊敗疾患的信心,注意休息和營養,臥室多通風,增強機體免疫力,促使身體盡早恢復。
去除結核,人人有責,假如身邊有嘔吐、咳痰2周以上的人,為了他的健康,也為了自己的健康,提醒他去正規診所檢測排除,早發覺,早診治。
平常生活中我們要關心關懷她們,不要戴有色墨鏡看她們,由于結核真的可防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