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高校只招理科生了。
高考如約而至2024年中國大學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然而高考結束后的大學專業錄取問題已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某些高校僅限理科生報考。
福建福耀科技大學作為校史首次招生,已明確指出,報考該校各專業的考生,其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的選考科目必須包括物理和化學兩門。與此相似,諸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知名雙一流高校,也一致規定,本科生在選考專業時必須選擇物理和化學。
教育部于2021年發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中,共列出了92個本科專業類別。其中,有65個類別規定必須選擇物理,這一比例達到了70.65%。另外,有56個類別要求必須選擇化學,這一比例是60.87%。而要求同時選擇物理和化學的類別有55個,這一比例是59.78%。
實際上,理工科領域的優勢明顯,這一點并不令人感到驚訝。然而,僅針對理科背景的學生進行招生,卻不禁讓人心生感慨。根據教育媒體的統計數據,在2025年的河南、陜西、山西、四川等省份的高考中,有40至60所本科院校明確表示不招收文科生。
最大因素還是時代所需。
2024年1月,教育部門頒布了相關文件,規定各高校需調整招生策略,提升理工科學生的錄取比重。緊接著,同年9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進一步強調需擴大理工農醫等專業領域的招生數量,以應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一輪挑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積極推進優秀本科教育規模擴大”的部分,眾多高校所發布的招生擴充方案仍舊主要集中在理工、農業、醫學等學科領域。
在該國家戰略的引領下,理科領域得到了顯著提升,與此同時,自然文科領域則不得不經歷一定的縮減。2023年3月,教育部聯合其他四個部門共同發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我國高校需對大約20%的學科專業布局進行優化和調整。宗旨在于服務于國家的發展大局2024年中國大學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致力于打造和強化那些對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至關重要的學科專業,而對于那些可能無法跟上時代步伐的文科專業,它們或許將面臨被時代淘汰的風險。
復旦大學以其文科教學優勢聞名于學術界,此前已對外公布,將文科生的招生名額從之前的30%至40%下調至20%。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在2025年的碩士研究生招生中,已有超過20所高校決定停止招收管理學、文學、語言學、法學等文科類別的碩士研究生。
文科領域實際上遭受了大規模的削減,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實力的不足。根據《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的數據,2023屆的本科畢業生在就業落實率、月薪水平以及工作與所學專業匹配度等多個方面均未表現出色,而且許多文科專業在近五年的統計中,不止一次被納入“紅牌專業”行列,這反映了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薪資待遇和就業滿意度普遍偏低。
事實上,文科畢業生畢業后未能找到工作的現象,已不再是公眾的印象,而是變成了現實。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理工類、經管類以及人文社科類專業的畢業生在獲得工作機會的比率上,依次為49.4%、47.1%和43.9%,其中文科專業的畢業生獲得工作機會的比率最低。
文科就業為何不易?這主要是因為文科教育本身及發展存在不少問題。文科領域的知識更新速度遠不及理科,而且缺乏數據作為論證的依據,在以數據為依據的當下環境中,文科知識的接受度顯得較為不利。
文科教育在培養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領導力方面的傳統長處并未得到充分展現,而許多杰出的理科生也具備了文科生的思維邏輯,并且他們還擁有技術技能。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復合型人才需求迫切的崗位競爭中,理科生顯然比文科生更具吸引力。
盡管存在文理之爭,我們仍需保持客觀態度。盡管眾多文科專業正經歷學科調整的風波,但事實上,在這場專業的大洗牌中,諸多傳統理工科專業也正面臨被淘汰的危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報道稱,根據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7月31日,共有19所高校發布了相關通知,涉及撤銷或暫停招生的專業共有99個。分析撤銷專業的學科分布,依據近五年的數據,舊的工學門類以30.95%的比重位居首位,成為撤銷專業數量最多的學科類別。
實際上,被淘汰的不是文科,而是所有的陳舊學科。這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