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16日,新華網報道,中國農業大學招生辦公室的副主任陳昌盛受邀參加新華網舉辦的2024高考情報局節目,向廣大考生及家長詳細解讀了該校2024年的招生計劃和教學特色等關鍵信息。
Q1:請您簡單介紹中國農業大學的基本情況。
中國農業大學承載著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發端,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905年建校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該校隸屬于教育部,系直屬高校,并且歷經“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點扶持,發展成為一所高水平的科研型大學。它還是首批被納入一流大學建設的高校行列,并且作為首批“強基計劃”的試點院校之一。在2025年,該校將慶祝其120周年華誕,即雙甲子校慶。
歷經120年的不懈努力與精進,該學校已蛻變為一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其以農學、生命科學、農業工程及食品科學為核心學科。在生物育種、智能化養殖、公共衛生保障、生態環保與綠色發展、智能裝備制造、高端食品生產以及全球發展與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該校的研究成果均處于國內外領先地位。
學校始終致力于緩解民生之重負,培育世界之杰出人才。中國農業大學緊扣人類營養與健康這一主題,遵循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要需求和全球學術研究的前沿方向,致力于進行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社會服務以及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探索。在鞏固農業領域的優勢學科地位的同時,學校積極拓展多種新興學科領域,持續朝著創建具有中國特色和農業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穩步前進。
中國農業大學有哪些學科具有明顯優勢?特色專業有哪些?今年學校是否新增了新的專業?
中國農業大學是一所集研究與應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學,該校在眾多學科領域展現出顯著實力與特色。以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為證,該校在25個一級學科中均有亮眼表現,其中9個學科榮獲A級評價;更有6個學科榮獲A+等級。這些A級學科涵蓋了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畜牧學、獸醫學、草學、生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以及植物保護等多個領域。
教育部發布的國家級及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里,中國農業大學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覆蓋了招生專業的九成比例。在這些專業中,共有36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被認定為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點,另有2個被列為北京市重點建設的一流專業。這里不僅有廣為人知的農業科學、生物科學、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傳統優勢學科,還涵蓋了數學與應用數學、金融學、法學、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科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下的眾多專業。
中國農業大學本科招生涵蓋了包括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在內的七個學科門類。在2024年,該校新增了四個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具體包括“園藝與人工智能”、“動物科學與人工智能”、“水利水電工程與人工智能”以及“土木工程與金融學”。在高考錄取環節,學校不直接進行招生,而是轉為在校內進行選拔。
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智能裝備這三個理科試驗班以及與北京理工大學合作的學士學位培養項目,都將在入學時進行選拔,符合學校轉專業條件的學生均有資格參加。
中國農業大學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實施了哪些具體策略,以及有哪些旨在培養頂尖創新人才的專項項目?
自2023級本科生入學開始,中國農業大學推行了一項全新的本科教育培養計劃,設立了“通識教育→大類學科→專業課程”三個級別的課程結構。該方案不僅注重拓寬知識面、夯實基礎、實現通識與專業之間的平衡發展,而且更加注重農業、理學、工學、文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深度交融與整合。學校對知識整合和課程質量提升給予高度重視,精心構建了一系列以強化基礎、聚焦前沿、提升整合度為特色的專業核心課程,同時開設了強調創新性、預見性和挑戰性的研究型課程,旨在最大限度地推動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和個性化發展。
學校目前正致力于實施強基計劃、拔尖計劃、理科試驗班、理科基地班、聯合學士學位教育以及雙學士學位教育等多個項目,以加強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領域的探索和實踐。
除了大家普遍熟悉的強化基礎學科能力培養計劃、選拔頂尖人才的計劃以及方才提到的雙學位教育項目之外,我還將簡要地向大家介紹理科實驗班、理科基地班以及聯合學士學位教育項目的相關內容。
理科試驗班設有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智能裝備三大方向,招生方式包括全國統一招生和校內選拔。學生在入校后的第一年主要進行基礎課程學習,自第二學年起,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在各自感興趣的學科領域內選擇專業,進而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
學校設立了生物學與化學兩個國家級理科人才培養基地。這兩個基地均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配備了頂尖的培養設施。生物學理科基地配備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而化學理科基地則配備了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培養出的學生不僅基礎扎實2024年中國農業大學錄取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知識面廣,而且科研能力突出。
學校攜手北京理工大學共同啟動了“生物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相結合的聯合學士學位教育計劃。雙方合力打造了高標準的師資隊伍,并協同推進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活動執行和實踐實習等環節。通過深入交叉融合的教育模式和以項目為導向的挑戰性學習,確保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一旦學生滿足培養條件,其畢業證書將由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共同蓋章認證。
最終,針對研究生推免環節,該校確保了滿足強基計劃轉段條件的學生全部獲得免試攻讀研究生的資格,比例高達100%。理科試驗班學生的免試比例更是可以達到70%,而與北京理工大學聯合舉辦的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其免試比例也高達50%。此外,生物學和化學兩個國家理科基地的免試比例也分別能夠達到40%。
Q4:中國農業大學在學生轉專業方面有哪些政策和要求?
為了充分體現對學子個性成長的尊重,助力學生拓寬學業成長路徑,使學生們能夠“追隨所好、發揮所長”,中國農業大學實施了較為自由和寬泛的轉專業規定。這一政策在總體上表現為:報名不受條件限制、允許多次提交申請、每次申請可涵蓋多個專業,以及只要符合條件即可被錄取等顯著特點。
具體來說,除了那些因國家或學校的相關政策限制而不得轉專業的學生之外,本科生在入學后的第一個學期結束時,有權提交轉專業申請。轉專業的工作通常每學期進行一次,學生報名時可以提交一個意向學院,并在該學院之下最多挑選兩個專業。在過去十年中,成功轉至新專業的學生數量大約占到了申請總數的百分之七十。該政策在多年間已確立為培養學校創新人才的關鍵途徑之一。中國農業大學的轉專業措施,切實實現了將“一錘定音”轉變為“無限可能”的愿景。
中國農業大學在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展現了哪些獨特之處和具體行動?
中國農業大學現設有六個國際化教育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學生交換、國際暑期課程、本科生國際素養提升以及國家公派研究生等多個領域。
該高考招生項目屬于中外合作辦學范疇,涉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傳播學以及農林經濟管理三個專業。
這五個國際項目均向在校的普通學生開放申報渠道,涉及范圍廣泛,涵蓋了學校的大部分專業。自2004年起,我校與美國多所知名學府如康奈爾大學、馬里蘭大學、普渡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羅格斯大學、奧本大學、康涅狄格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以及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阿爾伯塔大學,以及英國的愛丁堡大學等,在確保學分互認的基礎上,共同開展了本科生的聯合培養項目。入選者在完成我校2至3年的學業之后,將轉至對方院校深造,只要他們修夠了規定學分并且成績達標,便有資格同時申請我校以及國外大學的學位。
此外,學校每年都會在交換生項目、國際暑期項目以及本科生國際化素養提升項目中,挑選不同年級的學生,派往合作院校,讓他們參與為期1至2個學期、數月或是數周的交流學習或實習活動。參與合作的院校有美國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以及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德國霍恩海姆大學、日本京都大學、巴西圣保羅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等眾多知名學府。
中國農業大學在學生考研深造和就業領域,能夠為學生提供哪些幫助和支持?
在最近的三年間,該校本科生繼續深造的比例達到了近六成,其中選擇出國深造的占比大約為十三分之一。到了2024屆,有相當比例的34%的杰出應屆本科畢業生被推薦免試直接攻讀研究生學位。
學校在人才培養質量上贏得了社會的高度認可,其畢業生就業情況表現出“三高”與“廣”的特點2024年中國農業大學錄取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即:雇主對畢業生的滿意度較高、就業去向落實率較高、升學率較高,同時,畢業生的發展前景也十分廣闊。
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生就業遍布全國各地,涵蓋省市的政府機關及各類企業。該校與國家電網、長江三峽集團、中糧集團、華潤集團、中國農業銀行等眾多知名企業,以及各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人才合作關系;同時,與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等,也形成了長期的人才合作紐帶。
以2023屆畢業生群體為參照,該校共舉辦了超過500場校園招聘會,吸引了2000多家用人單位參與,共計提供了超過80000個就業崗位,就業崗位與畢業生的比例高達33比1。
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在國內深造的路徑主要流向“雙一流”頂尖高校及一流科研機構,其中大約有10%的學生加入了中科院等科研機構的大家庭,而87%的學生則選擇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進行深造。同年,共有420名畢業生通過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專項選拔,成功躋身選調生隊伍,這一入選人數已連續十一年保持增長態勢。
Q7:中國農業大學的咨詢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