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深國交畢業生總數超過180人(較去年增加約70人),在早申和RD階段共獲得191份Top30綜合大學的錄取通知(去年僅66份),其中早申階段約28份(去年約19份),RD階段約163份(去年約47份)。此外,藤校錄取總數達到10枚(去年僅4枚),Top10大學錄取9枚(去年3枚),Top20大學錄取44枚(去年約35枚)。
在深國交的TOP30綜合大學錄取榜單上,W同學不僅成功獲得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還一并收獲斯坦福、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杜克大學、康奈爾大學、萊斯大學以及南加州大學的錄取,總計達到了8所頂尖大學的錄取通知。其中,藤校錄取有4所,TOP10大學錄取有5所,TOP20大學錄取則有7所。這些藤校和TOP10大學的錄取數量幾乎占據了深國交整體錄取數量的一半。
G同學在收到康奈爾大學的錄取通知的同時,還獲得了范德堡、UCLA、UCD、UCSD、南加州大學的青睞,總計六所頂尖學府的錄取;Z同學在獲得萊斯大學的錄取后,又成功進入密歇根安娜堡、卡內基梅隆、UCD、南加州大學以及佛羅里達大學的行列,同樣也是六所Top30名校的錄取;H同學在UCLA的錄取喜訊中,還收獲了北卡羅來納教堂山、圣路易斯華盛頓、南加州大學和弗吉尼亞大學的錄取通知,總計五所Top30名校;W同學在獲得密歇根安娜堡大學的錄取后,又同時獲得了CMU、UCD、UCSD以及南加州大學的錄取,也是五所Top30名校的榮譽。
L同學在收到杜克大學的錄取通知后,又獲得了康奈爾、萊斯和南加州大學的青睞,總共獲得了四所全球排名前三十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X同學在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錄取的同時,還收獲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南加州大學的錄取,同樣是四所全球排名前三十的大學;F同學則是在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錄取后,又同時被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南加州大學錄取,總計也是四所全球排名前三十的大學;而L同學在獲得埃默里大學的錄取后,還同時被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南加州大學錄取,總共獲得了三所全球排名前三十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總體而言,在深國交的191枚TOP30錄取中,有至少5位同學每人獲得了5枚或更多的TOP30錄取;同時,至少有4位同學每人獲得了4枚TOP30錄取;此外,還有至少6位同學每人獲得了3枚TOP30錄取;最后,至少有13位同學每人獲得了2枚TOP30錄取。
根據深國交官方公布的錄取信息,本年度該校學生進入TOP30的錄取比例大約為60%。然而,若將“錄取大戶”UCD和UCSD的錄取人數剔除,這一比例將降至約38%。此外,早申階段的錄取人數占整體錄取人數的14.66%,而去年同期這一比例為28.79%。與此相比,本申請季深國交學生的TOP30錄取更多地集中在RD階段。
請注意:標注為當年位列美國大學排行榜前30名的院校,相關信息可查閱深國交官方網站。
2024年,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在超級5校的錄取中取得了驕人成績,共獲得哈佛大學1枚、斯坦福大學2枚以及耶魯大學1枚錄取,創下了近8年來“哈耶普斯麻”錄取人數的新高。其中,該校首次獲得哈佛大學的錄取,而斯坦福大學的錄取數量也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在國內高中中僅次于北京十一學校國際部。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和2022年,深國交分別獲得了一枚斯坦福大學的錄取。
2024年,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在藤校錄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共獲得10枚藤校錄取通知書,其中包括哈佛大學1枚(RD)、耶魯大學1枚(RD)、賓夕法尼亞大學1枚(RD)、康奈爾大學6枚(ED*1,RD*5)以及哥倫比亞大學1枚(RD);2023年,該校共有4枚錄取通知書,康奈爾大學3枚(ED*1,RD*2)、哥倫比亞大學1枚(RD);2022年,錄取通知書增至5枚,賓夕法尼亞大學1枚(RD)、康奈爾大學3枚(ED*1,RD*2)以及達特茅斯學院1枚(RD);2021年,錄取通知書數量為4枚,布朗大學1枚(RD)、康奈爾大學3枚(ED*1,RD*2)以及達特茅斯學院1枚(RD);2020年,錄取通知書數量為2枚,賓夕法尼亞大學1枚(RD)以及康奈爾大學1枚(RD)。
今年,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共獲得10所常春藤盟校的錄取通知書,創下了近8年來的最高紀錄。在過去四年中,該校的藤校錄取人數始終保持在4人以上,而過去八年中,有七年錄取人數達到了3人以上(唯一例外是2020年,錄取了2人)。到了2024年,深國交共有大約7名學生成功獲得藤校錄取,錄取率約為3.78%,而去年則有4名學生被錄取,錄取率約為3.63%。值得一提的是,康奈爾大學對深國交情有獨鐘,連續8年向其發放錄取通知書。在這期間,深國交每年至少獲得3枚以上錄取,其中2024年更是達到了6枚,而2019年則有4枚錄取入賬。
深國交在近7年中,除了康奈爾之外,有5年成功獲得了賓大的錄取通知書,其中2018年至2020年更是連續三年獲得賓大的青睞。最近兩年,學校又連續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錄取。今年,深國交首次迎來了哈佛大學的錄取,至此,學校已先后獲得哈佛、耶魯、布朗、哥倫比亞、康奈爾、達特茅斯等七所常春藤盟校的錄取,距離集齊八所常春藤盟校的錄取僅剩下一所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2024年,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在頂尖學府的錄取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共獲得9個TOP10錄取名額,其中早申階段就收獲2個,這一數字創下了近8年來的新高。盡管有一名學生獨攬5個錄取,但2023年的錄取數量為3個,2022年為2個,2021年為4個,2020年也為4個。今年,該校有5名學生成功獲得TOP10錄取,錄取率達到了2.70%,而去年該比率約為2.73%。今年,深國交在錄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共獲得加州理工學院的1枚錄取(全國范圍內僅此6枚),以及斯坦福大學的2枚錄取。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四年中,該校已有三年獲得了斯坦福的錄取,而在此之前的四年里,該校并未獲得任何錄取。此外,深國交還收獲了杜克大學的2枚錄取,這一成績實現了連續兩年獲得杜克錄取的佳績,而在此之前的五年里,該校未曾獲得過任何杜克錄取。
2024年,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共獲得TOP20大學的44份錄取通知書,較去年的35份增加了9份,增幅達到了約25.71%。對比2022年的21份、2021年的29份以及2020年的16份,這一增長趨勢明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該校在TOP20錄取名單中,康奈爾大學和萊斯大學的錄取情況高度重合,其中康奈爾錄取的學生中,有一半也同時獲得了萊斯大學的錄取資格。經過篩選,深圳國際交流學院今年大約有34名學生獲得了TOP20院校的錄取通知書,這一比例大約是18.38%。相較之下,去年有32名學生獲得錄取,錄取率達到了29.09%,今年的錄取率有所下降。
具體分析,康奈爾大學今年共錄取了6名學生,相較去年增加了3人;而萊斯大學去年錄取了6名學生,今年增至10人,增長了4人;康奈爾大學去年錄取了3名學生,今年增至6人,同樣增長了3人;UCLA去年錄取了7名學生,今年錄取人數達到10人,增長了3人。UCB的降幅最為顯著,去年錄取了9人,而今年降至5人,減少了4人;緊隨其后的是范德堡,今年的錄取人數為2人,相較去年的3人,減少了1人;芝大去年錄取了1人,但今年無人被錄取,減少了1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盡管UCB的申請人數大幅增加,但其錄取人數卻減少了近一半,這一情況實屬出乎意料。
2024年,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在Top30院校的錄取上取得了顯著成果,共獲得191枚錄取通知書,較去年的66枚增長了125枚,增幅高達189%。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加州兩所頂尖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的錄取,它們今年的錄取人數分別為46人和36人,均成功躋身Top30榜單,位列第28位。若扣除這兩所UC大學的錄取,深國交的Top30錄取人數將降至109枚。然而,若將紐約大學(NYU)的19枚錄取納入計算,今年的“TOP30”錄取總數將達到128枚,與去年持平,便于直接對比。在美本申請人數增長約68%的背景下,深國交的Top30錄取成績尤為突出。
在TOP30高校中,UCSD的錄取人數漲幅最為顯著,今年共錄取36人,較去年的9人激增27人,增幅高達約300%;南加州大學去年錄取6人,而今年增至19人,增長13人,增幅約為217%;密歇根安娜堡分校去年僅錄取1人,今年則有9人被錄取,增長了8人;北卡羅來納教堂山分校去年錄取9人,今年增至15人,增幅達40%;佛羅里達大學今年錄取6人,而去年僅有1人,增長了5人;卡內基梅隆大學去年錄取4人,今年增至7人,增長了3人;而UCD去年錄取67人,今年降至46人,減少了21人,盡管申請人數和UCD在國內的錄取人數都有大幅增長,這一變化仍顯得有些出乎意料。
再看加州大學的錄取情況。今年,深國交共獲得UCB錄取5個名額,較去年的9個有所減少,而2022年則是7個,2021年則是6個;在申請UCB方面,2023年有101人遞交了申請,2022年有81人,2021年則有94人。將這些數據換算成錄取率,分別是8.91%、8.64%、6.38%,均未達到同期UCB的整體錄取率,即2023年的11.57%,2022年的11.40%,以及2021年的14.53%。
今年2024年斯坦福大學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深國交共獲得UCLA的10份錄取通知書,而去年這一數字為7,2022年則是9,2021年同樣為10。在申請方面,2023年共有100人提交了申請,2022年有80人,2021年則有94人。據此計算,各年的錄取率分別為7%、11.25%和10.64%。與此同時,UCLA在同期內的整體錄取率分別為2023年的8.76%,2022年的8.57%,以及2021年的10.76%。
深國交本年度成功獲得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錄取通知書共計46份,較之去年增加,去年錄取數量為67份。去年該校的申請者共有88人,錄取比例達到了76.13%,這一比例超過了去年全校的平均錄取率41.86%。今年錄取數量較去年增加27份,而2022年的錄取數量僅為4份。2023年,共有95人申請了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而2022年則有79人申請,若以錄取率計算,2023年的錄取率為9.47%,而2022年的錄取率為5.06%,這一比例甚至低于同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校內錄取率。2023年,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共有94人提交申請,其中37人獲得錄取,錄取比例達到了39.36%;而在2022年,申請人數為80人,錄取人數為62人,錄取率高達77.5%。同樣地,爾灣分校在2023年的申請情況是,80人申請,最終22人被錄取,錄取率是27.5%。
觀察深國交學生在加州大學的錄取情況,以2023年的數據為例,六所加州大學的申請人數排名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01人)領先,其次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100人),緊隨其后的是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95人),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94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88人),最后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80人);而在錄取率方面,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76.13%)最高,其次是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39.36%),加州大學爾灣分校(27.5%)排在第三,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9.47%)位居第四,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8.91%)第五,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錄取率最低,為7%。
深圳國際交流學院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錄取的學生數量相對穩定,近五年來始終保持在七人以上;2023年該校被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錄取的比例超過了整體錄取率34%,近五年的錄取人數呈現出顯著增長趨勢;申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人數最多,這兩所學校的申請者數量相差無幾,幾乎占據了全部申請人數的90%;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錄取率相對較低,2022年的錄取率不到同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錄取率的一半;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錄取人數和錄取率均有明顯回升。
通過2023-2024申請季深國交美本錄取數據。可以發現:
1.美國名校對申請者高中背景偏好明顯。
例如,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已連續八年獲得康奈爾大學的錄取,其中包括從2021年至2024年的四年里,每年都至少獲得三枚錄取,而今年更是達到了六枚;此外,該學院今年獲得了十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錄取,去年則是九枚,位列國內高中錄取數第四名,而2022年則是六枚,排名第五;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方面,深國交今年獲得十枚錄取,去年為七枚,2022年為九枚,排名國內高中第七,近五年來有四年錄取數達到九枚或以上;在萊斯大學錄取方面,深國交連續四年每年至少獲得三枚錄取,去年收獲六枚,今年更是增至十枚,顯示出明顯的偏好。
值得注意的是,深國交在過去五年內未曾錄取過西北大學的學生,而過去八年中,也僅有一次錄取記錄。即便是在全面擴招的今年,深國交依然沒有錄取到西北大學的學生。與此同時,上海平和中學則已經連續七年獲得了西北大學的錄取。在布朗大學的錄取方面,深國交近七年來僅獲得了一次錄取,而上海包玉剛學校則連續五年每年至少獲得兩枚布朗大學的錄取,甚至在之前的三年里,每年都至少有四枚錄取。至于芝加哥大學的錄取,深國交今年沒有獲得任何錄取,近三年來也僅有一次錄取。相比之下,上海星河灣中學自第一屆畢業生起,已經連續八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的錄取,且近三年來每年至少收獲三枚錄取。
2.國內學生獲得TOP20錄取越來越難。
今年在深國交美本申請人數激增約68%的背景下,TOP20的申請增長幅度約為25.71%,這個數字中還包括了獲得哈佛錄取的W同學,他一人就獲得了7枚TOP20的錄取。若將W同學的7枚錄取剔除,今年TOP20的錄取數量僅比去年增加了2枚,增長幅度僅為約5.71%。今年,深國交大約有34名學生獲得了TOP20院校的錄取通知書,這一比例大約是18.38%。相較之下,去年有32名學生獲得錄取,錄取率達到了29.09%,今年的錄取率顯然有所下降。
同樣,今年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在錄取方面取得了極佳的成績,但TOP20大學的錄取名額卻減少了15%;星河灣中學今年獲得的TOP20美國大學錄取通知書僅有17枚,相較去年的26枚,減少了9枚,降幅達到了約34.62%;而2024年,上海平和雙語學校在TOP20美國大學的錄取上,也出現了縮水,從去年的45枚降至37枚,降幅約為17.78%。盡管“哈耶普斯麻”的錄取有時會帶來意外的喜悅,然而,我國大多數頂尖高中中的前20名學校的錄取難度卻在持續上升,即便是今年整體錄取情況相對較好的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和包玉剛實驗學校也不例外。
3.美本早申尤其是ED申請越來越重要。
2024年,深圳國際交流學院提前錄取的頂尖學府名額僅占TOP30院校提前錄取名額的14.66%。在這之中,10所常春藤盟校中,只有1所是通過提前申請錄取的;而在TOP10院校中,僅有2所是通過提前申請錄取的;至于TOP20院校,則有44所,但通過提前申請錄取的僅有8所。上海星河灣的TOP10學生以及藤校的錄取者均是通過早申途徑獲得的,其中絕大多數是通過ED申請,而上海平和、世外、包玉剛學校的TOP10錄取者中,超過一半也是通過ED申請取得的。
除了能夠獲得更高的早申錄取比例,早申還是一種理想的選擇,有助于孩子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同齡人之間的校內競爭。在國際學校,尤其是那些學生人數眾多的學校,如深圳國際交流學院、星河灣、北京實驗中學、上海世界外國語學校以及平和學校等,眾多學生所遭遇的首要挑戰便是校園內的激烈競爭。眾所周知,眾多學生與您的孩子爭奪同一所學校的入學機會,甚至相似的專業。若申請同一所學校的其他學生條件優于您的孩子,那么在申請階段,孩子重復申請同一學校的可能性也會增大。此外,競爭激烈導致“贏家通吃”的現象普遍存在(例如W同學一人就獲得了5所TOP10和7所TOP20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許多孩子則可能遭遇“全軍覆沒”的困境。
而且,美國頂尖學府愈發注重利用提前申請來提升招生選拔的精確性,其中芝加哥大學的表現尤為突出。十年前,芝大的入學率不足50%,然而去年其總共錄取了1849名學生,綜合錄取率僅有大約4.8%。最終,有1626名學生選擇入學,入學率高達87.9%,相比之下,同期麻省理工和哈佛的入學率僅為84%。今年,星河灣中學共有4名學生被芝加哥大學錄取,且全部是通過提前申請實現的。因此,美本早申非常重要。
4.美本選機構盡量避免同校學生“扎堆”。
深圳的知名美本機構數量相較于北京和上海要少,因此可供挑選的范圍較為有限,眾多家長往往在幾家知名機構之間反復權衡。根據某些渠道搜集到的數據,P機構、H機構和L機構共吸引了超過18名學生報名,而X機構和LQ機構同樣吸引了眾多家長的關注。同一所學校的學生往往傾向于聚集在特定機構,這可能導致申請材料的嚴重同質化現象。一旦有超過十幾到二十名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的學生紛紛選擇加入同一家機構,他們很可能面臨相同的顧問指導、相似的背景資料、參與類似的活動、擁有相近的學業成績、采用雷同的文書寫作風格和思路。即便他們試圖尋求差異化,這種努力也難以實現。因此,可以預見,這樣的申請結果很難令人滿意。
大家切勿過分關注那些頭部學生被錄取的幾家知名機構,這些機構大量錄取某國際學校的學生,然而,除了少數幾名學生表現優異外,多數學生卻成了陪跑者,他們的錄取結果往往只能達到TOP30甚至TOP50之外,而這些成功的案例也鮮有機構愿意公之于眾。例如,今年深國交預計有150人申請了UCLA和UCB,然而實際錄取的分別是10人和5人,眾人只關注那些成功案例,那么那些落選的學生又該如何呢?雖然看似TOP30的錄取結果看似不錯,但若仔細觀察,會發現許多學生實際上只是獲得了UCD和UCSD的錄取。
理想的美國本科申請機構通常前一年服務的學員人數在五十名上下,指導的學生數量也相對較少,每位顧問負責的同校同屆學生數量幾乎為零,對孩子個性和申請策略的把握因而更加精準,從而確保了服務的獨特性。我們并不苛求機構對特定國際學校的特性或學生情況有深入理解,而是期望他們對美國各大學的特色以及不同專業的錄取傾向有充分掌握,以便最終能協助學生進入與其條件相匹配的大學及專業,這正是我們的核心目標。因此,那些眾多學生集中選擇的機構,我們確實需要謹慎挑選。
5.美本申請,一定要注意同校競爭。
今年深國交學生申請美國本科院校的人數超過180人,不少學生傾向于報考同一所大學,多達十幾至二十人。觀察今年錄取情況,去年TOP30大學錄取名額均未超過10個,而今年僅4所TOP30大學錄取人數超過10個。在每人申請12至16所大學的大背景下,競爭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而且,據預測,今年將有多達150名學生競相申請同一所加州大學,競爭之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諸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朗大學、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或弗吉尼亞大學等錄取名額稀少的院校,要想獲得錄取實屬不易。美國各大學在每所高中所錄取的學生數量均有上限,而且近年來錄取人數大幅增加的情況并不多見,相反,錄取人數的大幅減少卻屢見不鮮。因此,在申請美國本科時,除了需關注自身條件與目標院校過往錄取學生的標準及偏好是否契合,若想在類似的高中背景和相似申請條件下脫穎而出,贏得美國頂尖大學的青睞,就必須全面細致地做好充分準備。這包括合理分配精力、精心制定申請策略、慎重挑選推薦人、嚴格把控申請細節以及不斷提升申請文書的質量。只有提前規劃、提前準備、提前行動,才能更有效地應對同校間的激烈競爭。
6.不要輕信機構的TOP30錄取率。
每年榜單公布后,眾多機構紛紛宣稱其TOP30錄取率高達80%-90%甚至100%。然而,這些機構要么學生數量寥寥無幾(僅有10人或更少),要么對生源進行嚴格篩選(托福成績需在110分以上)。然而,我們不妨思考一下2024年斯坦福大學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即便是北京實驗中學的TOP30錄取率也僅有56%左右,上海世外的學生TOP30錄取率大約為54%,上海平和的TOP30錄取率則約為42%。這些學校均位于北京和上海的教育前沿,其TOP30錄取率也僅在50%左右。即便是在UCD和UCSD今年進入TOP30并大幅擴招的情況下,這些機構又怎么可能實現100%的TOP30錄取率呢?
我們需要關注機構的錄取人數,同時也要考慮申請者的總數,以及機構的生源情況。有些小型工作室可能只招收了寥寥數名學生,恰好這些學生都成功進入了TOP30,于是便聲稱TOP30的錄取率為100%,這種行為極其不負責。而有些機構在一屆學生中,人數超過80至100人,盡管錄取總數看起來十分引人注目,但如果將錄取情況細化到每個學生,那么獲得TOP30錄取的學生比例可能相當低。沒有任何機構愿意將僅獲得TOP30或TOP50之外錄取情況的名單公之于眾。
大家需明白,即便是實力雄厚的機構和專家,也無法保證百分百將學生送入TOP30/50名校,那些機構公開展示的只是成功案例,然而未被公開的,有多少申請者遭遇了拒絕?雖然成功案例的數據可以公開,但鮮有機構或顧問愿意一同公開失敗案例的比例。某機構今年成功錄取了一名斯坦福學生,或許還藏有二十余位未獲錄取的學子,然而這枚斯坦福的錄取通知書足以讓顧問們自豪地炫耀、夸耀一番,甚至可能成為他們招生的有力武器……然而,一個機構的實力與否,還需觀察其服務的學生是否同樣出色。學生表現出色,才能造就優秀的案例,這才是關鍵所在。在選擇機構時,我們必須考慮到顧問所指導的學生人數,同時還要掌握學生的整體素質,這樣才能做出更為精確的評估。
此外,我們必須對留學機構偽造的排名名單保持警覺。例如,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的官方網站上僅顯示有6名學生被康奈爾大學錄取,而某平臺上的機構卻聲稱有7名學生獲得錄取;同樣,官網顯示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僅有5名學生被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錄取,但該平臺上的機構卻上報有6名學生獲得該校錄取名額......
7.深國交擴招后,加州大學錄取更難了。
觀察今年深圳國際交流學院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錄取數據:伯克利今年獲得5個錄取名額,較去年減少4個,而2022年有7個,2021年則是6個;洛杉磯分校今年錄取10人,去年為7人,2022年增至9人,2021年有10人,2020年同樣是9人;戴維斯分校今年錄取46人,去年為67人,2022年減少至34人,2021年為23人,2020年有20人;圣巴巴拉分校今年錄取14人,2023年達到62人,2022年有37人,2021年錄取27人,2020年則是18人;圣地亞哥分校今年錄取36人,2023年減少至9人,2022年僅有4人,2021年為14人,2020年則是15人。今年深國交的申請者數量上漲了68%,不過,除了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錄取人數明顯增加,其余四所學校的錄取情況并未出現顯著提升,反而有的甚至有所減少,這預示著未來獲得加州大學錄取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
2020至2025年度的美國本科申請季已拉開帷幕,校內外的競爭都異常激烈,衷心祝愿每一位學子都能沉著應對,順利被心儀的大學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