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報道,6月23日,中山大學(簡稱中大)舉行了本科招生校園開放活動2024年中山大學 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并向外界發布了2024年的本科招生方案。據悉,2024年,中大計劃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共計7755名,以及華僑港澳臺學生500名。這一招生規模與往年度相比,保持了相對穩定,且呈現輕微的增長趨勢。學校方面透露,在廣東省的高考中,物理科目排名在1.6萬名及以內、歷史科目排名在2500名及以內的學生,有資格獲得錄取機會;而物理科目排名在9000名及以內、歷史科目排名在1800名及以內的學生,錄取的可能性則更為顯著。
據悉,今年中山大學依舊采用按院系和專業進行招生的方式,學生在被錄取的同時便已明確了自己將就讀的院系。入學之后,他們還有機會經過二次選拔,進入具有特色的專業進行深造。除了設有11個頂尖的2.0基地之外,博雅學院以及政治學、經濟學、哲學(PPE)、整合科學、保密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與昆士蘭大學聯合培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智慧交通、優中選優的信息工程專業實驗班2024年中山大學 錄取分數線(所有專業分數線一覽表公布),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多個院系和專業,均實施了入學后的二次選拔機制。
開放日上,中山大學2024屆本科生的錄取通知書首次公開。這份通知書以“世紀中大,山高水長”作為設計理念,而其包裝禮盒則被命名為“百年樹人”禮盒。揭開禮盒,輕輕抽出通知書,眼前交替顯現的是1924年中山大學最初的校址——位于廣州市文明路的大鐘樓,以及2024年新生聚集的廣州校區南校園的標志性建筑——懷士堂。這兩個場景的轉換,生動地展現了中山大學百年的滄桑變遷。
禮盒之中,除了可見的中大校徽,更鑲嵌著一枚“世紀之門”的徽章,其設計以“100”的數字形態,巧妙地融合了光影效果。其中,“1”的圖案靈感來源于南校園中軸線上孫中山先生的銅像。緊接著,“0”的第一個形態則呈現為一座充滿歷史氣息的拱門,其設計靈感源自懷士堂的大門。鑲嵌其中的透射石英上刻有中山大學校徽,借助光源(例如手機手電筒)可顯現孫中山先生親筆書寫的中山大學校訓的全息圖像。第二個“0”采用具有未來氣息的旋轉門和階梯式布局,象征著眾多學子齊聚一堂,共同邁向新的百年歷史征程。據調查,該裝置中使用的硅晶圓是由中大校友慷慨捐贈,專用于芯片制造。這塊硅晶圓的表面印有中大慶祝建校百年的標志。而在芯片的另一面,一個二維碼將引導新生觀看錄取通知書的快閃視頻,并幫助他們獲取超算習堂的學習賬號,從而賦予他們面向未來的計算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款18厘米的“山高水長”鎮紙,與之相配的是“世紀之門”的徽章以及山巒形狀的插片。這些徽章和插片可以隨意調整位置,而鎮紙上的卡槽同樣可以靈活地放置錄取通知書、珍貴的照片、明信片、日歷卡等多種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