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已經一年半了,是時候總結一下自己的想法了……
五年的時間,我失去了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奉獻了我最純粹、最真實的時光……如果說青島是我的第二故鄉,那么科大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有室友之間親密的友誼,也有逝去三年半的愛情……
畢業后一直不敢回去。 那里的一草一木……甚至連氣味……籃球場的轟鳴和升騰……都會在我的心里激起悸動、漣漪、波瀾……
我更害怕那里沒有熟悉的面孔,我終究只是一個路人……我只有一種作為外人迷失的感覺……
2009年,甲型流感流行。 正因如此,我們的第一站就是黃島老校區……雖然才一年多……但我們仍然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因為甲型流感無處不在,我們被以人文學院的名義安置在黃島校區……開學推遲了一個月……沒有軍訓……
黃島老校區被毀的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就像期待著漫長暑假(我們的暑假是4個月)的少女一樣,興奮地來到校門口準備親吻……
然后……轉身想要離開……退學……
不應該是這樣的...
當然,四方校區也嚇跑了不少人,可以說是齊飛了……
突破新境界……突破新高度……突破特色……突破風格……
我覺得這就是最厲害的殺棍法了…殺了你們天上餃子的囂張氣焰(⊙▽⊙)…簡單的開學第一課:別只看臉!
不要幻滅,但位置好……金鑲玉的長江中路,距離區政府法院、稅務局僅一個街區。 西臨丁家河,南隔全國最大的大學門,是理工大學的后花園,唐島灣公園……人們談戀愛的時候,就到湖邊的樹林里去。 ,但是當我們把腳抬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去海邊了……
請解釋一下為什么它是全國最大的南門。 由于南側沒有圍墻青島理工大學,與唐島灣公園無縫相連。 也就是說,沒有門。 原則上,它可以無限大。 你不同意嗎?
當時特別搞笑的是……北門是正門,因為甲型流感的體溫檢測和校園卡檢查非常嚴格……而南門那么敞開……如果你忘了帶上你的卡,到處走走...
黃島的空氣也很棒,汽車少,樓房少,人少,天藍水綠……
位置還可以...所以! 是政府買的……山角上又劃了一塊地。 那是黃島新學校嘉陵江路校區,沒有文化,沒有背景,沒有人氣,還有史努比教學樓、三峽大壩這樣的大規劃……當時有那么多學弟學妹想要去新學?!麄冞€是缺乏前輩們的大智慧……
黃島地勢稍顯平坦,因此周末人分為三波。 去海邊的往東去金沙灘,去購物的往西去佳家園嘉世克里群(男人往西去網吧……),如果要去青島市區就坐薛家島輪渡吧。那時候,還可以時不時坐船。 海底隧道建成后,渡輪現已成為歷史……
黃島畢竟是開發區,物資匱乏……在校園門口擺攤賣什么都非常成功。 那時我常吃的夜宵就是胖姐的炒面……我還記得校園門口那個囂張的小男孩,不吃我帶來的東西。 狗……不知道還活著嗎……
說到擺攤……門口還賣了妮可的毛絨玩具……效果還不錯……
轉回學?!蕧u娛樂在科學館里。 那時候人才輩出,正值學校文化活動的鼎盛時期……嘻哈界有很多大腕……后來那波人先是搬到了各個校園青島理工大學,分散了,然后畢業了。 我再也無法組織一場像樣的聚會,直到畢業我才看到下一個高峰。 至于互聯網,過去有冰凍論壇,后來有理工之窗……然后,他們也陸續畢業了……
黃島校區的校園廣播依然響亮,覆蓋全面。 基本上每個角落都能聽到:你的聲音,我的聲音,校園的聲音,祝你春夢不留痕跡。
當時的第一個教學就是我們臨時的專業教室,讓我們假裝建學院……那是一座通宵建筑,各種通宵達旦……其實根本沒必要呆著。當時就熬夜了,但是學長們說學建筑需要通宵,然后我就熬夜了...體驗生活...還有各種聯通...其實我只是玩玩那里……而當我因為不跟上潮流而回到宿舍時,感到很孤獨……
那時還是自然課,當時沒有導師組,但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們一起做模型,用濕裱法裱紙,玩水彩……
目光離開第一教……沿著南北走向的大路,無視圖書館廢墟(當時還不是廢墟),向南……一直到通往第二教的開闊道路。 路上還有兩件神奇的物品。 左邊是灰色的第三教育,我們只用來上英語聽力課,右邊是廣受吐槽的黃沙游樂場……不,應該是每一個理工大學的學生都會抱怨的。 ……還好我們逃過了軍訓,不然就要像各類女學生一樣在黃沙里洗澡了……
筆直的南北大道,只是一條看腿的路。 因為太長太直,走路沒意思,還得看腿。 夏天穿絲襪,冬天穿打底褲。
我們班那些失敗的男生當時分不清絲襪和打底褲的區別。 冬天的時候,常常感嘆女孩子穿絲襪就不冷了……哎,那是打底褲啊……
還好有風……給這些走路的同學們找點事做……風是青島的特色,尤其是黃島,幾乎沒有遮擋……別指望在戶外能有安靜的發型……艱難地行走逆風……刮北風的時候向北走特別困難,因為……是上坡……很長的坡……當時QQ上特別火的一張圖空間……那是一張頭發被風吹亂的孩子的照片。 ...引起很多轉發...我找不到圖片...
難怪黃島植樹的阿姨們都戴著頭巾。 黃島的樹都是由四根粗木棍支撐的……不然根本就站不起來! ……
在第二教的東方……在大東方最遠的東南角,有一個孤獨的存在,守護著邊疆……那就是大男生宿舍ABC……不知道是誰命名的它,為什么不叫它... 遙遠的ABC讓人感覺它只是為了占空間而放在那里... 太生硬了...
我們班的男生甚至在甲型流感流行的時候就被部署在那里……為了抗擊甲型流感疫情而頻繁搬家的麻煩,人文學院給每人補償了一床被子……事實證明畢業后我們賣過被子。 芯材為絲棉...
__黃島段完
我在黃島只呆了一年,卻還寫了這么久……/暫停一下你的臉
剩下的四年,都是在四方度過的……
四方校區別稱——四方區第一小學。 突出一個微妙點,一眼就能看到最后。 哦對了,現在叫市北校區了……
學校有很多文化遺產,有三棵松樹和兩座紅色建筑。 校園雖然不大,但有一條馬路貫穿,分為兩部分。 北邊是生活區,強調吃飯睡覺,南邊是教學區,強調睡覺,哦不,學習,/嚴肅臉。 這兩個大區域由一座價值百萬美元的立交橋連接起來。
為什么他們年紀那么小卻分開了呢? 理由和黃島校區一樣……位置太好了……艾瑪……你為什么總是這么會選地點? 四方校區是為數不多的幾所位于老城區的大學之一……所以面積有限……不像其他荒野中的大學,但可以建得更大……
精致一定有精致的優點,生活方便! 吃飯、睡覺、上課,無論你想做什么,只要下樓幾步,就到了。 多么美麗? 如此美麗...
【另外,與山東路對面的這兩個區域,還有一個像黃島ABC一樣奇怪的存在——紅葉大學學生服務中心……我們郝院長的??杰作…??…其實是一個宿舍區……
紅葉宿舍的奇特之處在于,它的中間有一個庭院圍合起來。 北側為男生,南側為女生……容易形成互動和反饋……
所以,每次畢業季……紅葉就特別容易出現往樓下扔東西的儀式……因為對面還有人給他加油……互相促進,互相學習,讓共同進步……我們北區沒有動靜……因為……你扔給誰? 去對面的草坪嗎? 還是籃球場? 好孤獨啊……] ←這是插曲……
因為我對四方校區太熟悉了,根本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所以缺乏組織,抓眉刮胡子……各位讀者……你們受到影響了……
說起北校區,是最熟悉的地方……因為整個大學時光……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宿舍里度過的……準確的說……是在宿舍的床上。宿舍……北校區就像一個大花園……除了樓房、籃球場、排球場和道路外,幾乎全是綠色的……四季花草樹木隨處可見……從春天到晚霞秋天。 春天的連翹和玉蘭,初夏的牡丹、芍藥和紫藤,夏秋的玫瑰花……我在北校區測繪時還吃了幾顆李子……
我特別喜歡那片紫藤花架,它的歡迎和送別,承載了那么多人的校園愛情……記錄了那么多的甜蜜……見證了那么多的分離……而它卻是無聲的……
在北校區,娛樂全靠禮堂……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周末有熱門院線電影,兩部電影只要5元,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價格。 有薩克斯、京劇,給校園帶來了高雅的藝術……有各種晚會表演……我一個人看了三場畢業晚會……直到等到了屬于我的一場……那時……似乎沒有其他人離開。 有點悲傷吧...
舉辦了這么多各種各樣的活動,氣氛應該很復雜,但卻很符合青春活力……
我們還有一個很大很重的食堂,充分體現了“剛毅有分量,永遠挑起重擔”的精神……同時……它……見證了多少情侶的各自吃飯其他.../哭...
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那個熟悉的問題了:你要吃什么? 帶走或在這里吃...
畢業前……同學說……你看,食堂里看不到我認識的人……其實是食堂先給我們發了告別短信……
我們去南校區看看吧,別提那高大的圖書館、明亮的科技廣場……還有我沒去上過幾節課的第一師范學校……
并移動...
讓我們向建筑博物館致敬! 承載著科學工作者的驕傲……這座學術殿堂!
讓我再讀一遍:構建形式的尊嚴,構建靈魂的美麗……
雖然我不喜歡在建筑博物館里消磨時間,但也不能抹殺它的偉大……有多少建筑學的孩子在這里徹夜不眠,徹夜畫畫,玩游戲,燒水,做飯,陷入其中愛情……有多少情侶在樓梯間狂打過…………二樓也是野戰圣地。 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我喜歡這所開放、包容、輕松、開朗的理工大學……
樸樹上響起了一陣花香……
又喝青島生啤酒了
然后……我們就出去了……
留下了多少回憶……
我前夫的爸爸說:你高中畢業還太小,大學只是為了讓你成長……
10多歲、20多歲的年輕女孩和男孩,
經過四五年的洗禮……
瞬間,他就變成了三十多歲的人……! ! !
時間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