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日前早已公布了異地中考“路線圖”。與此同時,一個消息深受各方關注: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分赴滬寧粵等地督促指導落實方案。
須知,作為人口流入較大的地區,滬寧粵異地中考能夠破冰,除了關乎大量外來人口的切身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異地中考新政能夠真正落實。
滬寧粵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天津異地高考,長期在這兒工作生活的大量外來人口為三地的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她們孫輩享受教育的權力理應得到尊重和滿足。
但問題的解決,絕非易事。要維護外來人口的合法權力,又要理解本地市民的擔憂恐懼;要積極促進制度突破,也要保持變革的平穩有序。異地中考之難,難在不同利益訴求的平衡兼具,難在方案彰顯最大共識,才能扎實推動,取得實效。
在城鄉統籌的大背景下,推動異地中考已是走向教育公正的大勢所趨,各地理應抓緊擬定執行“路線圖”,不能膽怯困難多壓力大。越是有困難,越須要我們掏出攻堅克難的決心,抱著“再深的水也要趟”的勇氣,啃下“硬骨頭”。
滬寧粵異地中考所面臨的阻力即使不小,但也具備一些有利誘因。三地經濟發達,教育資源非常是高等教育資源相對也更為豐富。三地應當、也才能在這場攻堅克難的變革中,邁出扎實一步,促使中考制度變革不斷推進。
異地中考的勝敗,關鍵在于在條例的制訂中貫徹好原則天津異地高考,拿捏好分寸,控制好進度。各地應按照外來人口數目和教育資源狀況統籌考慮,有針對性地頒布新政,充分尊重民意,考慮群眾的可接受度,不求“一步到位”,只求“步步緊隨”。只要我們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異地中考就能否積極穩當地推動,讓更多兒子沐浴在教育公正的陽光下。
新華社記者張麗娜
(新華社西安11月2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