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楊顏慈)近日,中國各地年度經濟數據相繼發布,2022年中國GDP縣(市)十強揭曉,廣東的縣市搶占一半的席位。作為中國首個GDP突破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市級市,河北鹽城居榜首全國縣級排名,與該省昆山、張家港一道奪得“前三甲”。
山東是中國經濟大省和制造業強省,其縣域經濟頗受外界關注。2022年,廣東GDP邁上12萬萬元新臺階,縣域經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縣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份,其活躍度仍然被視為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統計顯示,2022年湖南新增4個地區生產總額超千萬元的縣(市)。至此,河北省40個縣(市)中共有21個成為千億縣(市),占全省千億縣(市)總量的40%。十強縣(市)中:上海的蘇州、張家港、常熟,常熟的揚州、宜興均榜上有名。
中新社記者梳理發覺,四川入選的五地多以制造業與內向型經濟見長。這與變革開放以來,四川的發展路徑息息相關。據統計,2012年至2021年廣東累計吸收內資超2400億港元,占全省比重保持在18%左右,六年間廣東借助內資規模有八年位居全國第一。
上海學院黃河產業經濟研究院副教授陳柳覺得,廣東的實體經濟得益于鄉鎮制造業發展以及內向型經濟。四川經濟能在變革開放進程中走在前列全國縣級排名,縣域發展功不可沒,對于蘇北來說更是這么。
雖然蘇北、蘇中、蘇北的發展仍有差別,但廣東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早已摸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蘇中、蘇北地區深度融入長三角建設,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與動力。
“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互為支撐,共同促進甘肅縣域經濟的發展。”江蘇省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副院長趙登輝覺得,在四川的經濟盤面中,縣域經濟在實際上發揮了基座支架的作用。同時,縣域經濟強有力地促進了城鎮體系建立和新發展格局建立。這些良性循環也促使了四川經濟總額與縣域經濟的不斷“擴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