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領域是眾多考生爭相報考的熱門學科,尤其是新工科專業,在成績排行榜上更是占據了顯赫位置。
各高校的工科實力究竟如何?這成為了考生與家長關注的焦點。近日,軟科公布了“2024中國大學工科實力評級”,對眾多高校在工科建設方面的表現進行了綜合評估。江蘇,作為我國第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坐擁眾多知名高校,其中不乏工科領域的佼佼者,既有985工程院校,也有211工程院校,更有特色鮮明的強校。
本文將探討江蘇高校在工程學科領域的表現狀況。2024年,由軟科發布的江蘇高校工科排名榜單,將置于文章結尾部分。
01
整體排名體系
在審視軟科發布的工科實力排行榜時江南大學2020錄取分數線,需明確一點,即軟科所列的工科范疇涵蓋了工學領域的38個分支學科。鑒于此,各高校在工科領域的整體實力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其各個學科的具體質量狀況,它所呈現的是該校在工科領域的總體實力水平。
工科實力評級體系涵蓋了學科規模、學科綜合實力、學科精確度、頂尖人才隊伍、科研項目情況、重要科研成果、學術論文發表以及科研基礎設施等八個方面的評價標準。
在八個評估維度中,科研項目占據首位,其權重高達80分;緊隨其后的是高端人才,其占比為60分。位列第三的是重大成果、學術論文以及科研平臺,它們共同占據了40分的比重。學科實力和學科精度各占25分,而學科規模則占據了20分的份額。
江蘇高校在全國百強榜上的數量與去年持平,共有13所院校入選,位居全國前列。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江蘇高校在工科領域的排名普遍出現下滑。在這13所上榜院校中,僅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呈現上升態勢,其余院校均出現下滑。其中,部分院校的跌幅尤為顯著,如南京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即便在工科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的東南大學也有所下滑,這一變化對于江蘇省的高校而言,并非什么喜訊。
圖源:網絡
排名的變動既反映了各校實力的此消彼長,也緣于軟科排名的評估標準有所調整,比如在“重大成果”這一項上,2023年涉及國家三大獎和教育部科技獎,而2024年則僅限于國家三大獎。對于那些在2024年6月之前未獲得國家三大獎的院校而言,這種變化無疑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02
各校排名情況
東南大學位居工科實力排行榜前五,緊隨其后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二十七位;緊接著是南京大學,位列第三十位;其后是南京理工大學,排名第三十二位;最后是中國礦業大學,排名第三十四位。
其他位列榜單的高等學府包括河海大學(排名第35)、江南大學(排名第41)、南京工業大學(排名第47)、江蘇大學(排名第50)、蘇州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及南京林業大學。
根據排名數據,東南大學依然保持領先地位,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南京大學則在第二名的位置上展開激烈競爭。河海大學已經連續數年未能躋身全省前五,一直被中國礦業大學以微弱差距超越,且始終處于被壓制狀態,這對河海大學而言并非利好消息。
南京大學在全國的排名下滑至第30位,相較于上一年度下降了4個名次。排名下滑的癥結在于,南大在關鍵成果方面的得分有所減少。在軟科的評價體系中,2023年的評估周期(涵蓋2016至2020年)納入了國家三大獎項以及教育部的科技獎項,而2024年的評估周期(2019至2023年)則僅限于國家三大獎項。南京大學在2023年度的三大獎項評選中,成功摘得自然科學類二等獎三項,此前的2020年,該校榮獲自二類獎項一項江南大學2020錄取分數線,而2019年,南京大學則分別獲得了兩項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的二等獎。
南京大學在近年的工科領域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競爭激烈,但南京大學的工科規模相較于南航明顯較小,因此整體質量仍然保持較高水平。隨著蘇州校區的不斷成熟與完善,南京大學的新工科實力有望迎來顯著提升。
南航與南理均為工信部直屬院校,兩校在行業屬性及學科建設方面高度相似,因而彼此間的競爭尤為劇烈。然而,根據軟科發布的工科相關數據,盡管南航在學科規模上略遜于南理,但在其他各項指標上卻全面領先南理(重大科研成果除外)。
2019年,南理榮獲三項二等獎;2020年,該學院又獲得兩項,其中包括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一等獎;到了2023年,南理再次奪得三項二等獎。鑒于南理曾獲得過一等獎,而一等獎與二等獎在評分上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重大成果這一項上,南理具備了明顯的優勢。
南航與南理雖同屬工信部直屬高校,但各自在學科建設上有著顯著差異。南理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了2A+的佳績,涵蓋兵器與化工領域,以及3A-的成就,涉及光學、控制與機械學科;而南航的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為2A,集中在力學與機械學科,以及4A-,包括信通、控制、航空與軟件。盡管南航未擁有A+學科,但其優勢學科與當前信息類熱門領域高度契合,因此錄取分數線相較于南理有所上升。
大家自行對比一下兩校其他數據。
河海大學與礦大在近年的工科排名中,彼此相鄰,僅相差一位,實力相當,不相上下。然而,河海大學卻連續數年未能超越這一差距。在細分指標方面,兩校的差距微乎其微,河海大學僅在科研項目得分上略遜一籌。
河海大學與礦業大學所屬的行業屬性截然不同,河海大學在水利領域處于頂尖地位(水利學科評級為A+,環境與土木學科評級為A-),而礦業大學則是礦業領域的領軍院校(礦業與安全學科評級為A+,地質與測繪學科評級為A-)。盡管第五輪評估結果可能存在細微的變動,但兩所高校在各自的強勢學科上并無共同之處。然而,在熱門學科方面,兩校的重合度卻相當高,比如計算機、電氣、通信等學科,兩校均被評為B類。
限于篇幅,其他院校不再一一贅述。
03
回顧與建議
軟科對江蘇高校工科的排名大體上與實際情況相符網校頭條,但需留意,這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整體排名,旨在評估一所學校的工科整體實力,卻無法展現學科的專業精度和特定學科的質量。因此,這樣的排名對于高考生選擇大學以及研究生階段院校的選擇并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忌恍桕P注自己目標專業的排名即可。
目標專業的實力,教育部提供了官方的學科評估和一流建設學科評選作為依據。在同級別的高校中,不妨多關注學科評估和一流建設學科的情況。以江蘇為例,在計算機專業方面,你是傾向于選擇工科排名第三十的南京大學,還是選擇排名第九的東南大學?若選擇航空航天專業,除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還有哪里可選?至于水利專業,難道不選擇河海大學嗎?
當前各類排行榜普遍以總量為標準進行排列,這往往會導致學生產生誤解。以某學校為例,該校設有25個工科學科,工科學生總數達到4000人,各學科評估大多屬于B類,然而在工科排名上卻因數量優勢而位居高位。相較之下,另一所學校雖然僅有8個工科學科,工科學生超過1000人,卻在工科排名中鮮有露面。然而,在這8個學科中,卻有好幾個被評為A類甚至A+,如此一來,單純地依據排名又有什么實際意義呢?
因此,在查看排行榜時,最好按照學科類別來篩選,高考生應多關注學科評價,而研究生則應多了解保研的相關信息和目標研究領域的導師狀況。
文中提及的圖表,均標明了出處,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本文所表達的是編者的個人見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宜作為決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