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總結
(一)基本生活保障不斷加強。目前,全縣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268戶、43111人,農村低保覆蓋率為3.997%;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23戶、2653人,城鎮低保覆蓋率為1.42%,農村特困供養人數5274人,失智殘障特困供養人數979人,高齡津貼領取人數30335人,孤兒及事實孤兒728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人數15010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人數15596人。 今年以來,我縣共安排城鄉低保資金2.25億元、特困供養資金4243.16萬元、失能失智老人護理補助資金738.46萬元、老年人補助資金1936.475萬元、殘疾人補助資金2689.893萬元、孤兒基本生活補助費及孤兒監護人補助費961.325萬元。同時向432人發放臨時救助款931.574萬元,向鄉鎮下撥臨時救助儲備金560.135萬元,有力保障了全縣各類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二)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一是加強養老服務綜合監管。目前我縣共有各類養老機構37家,均取得消防檢查驗收。同時,為加強養老機構風險排查,我局與縣消防大隊、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聯合檢查組,定期對各養老機構進行現場檢查。對發現的消防、食品等方面的安全隱患,將下達整改通知書,督促養老機構限期整改,并對整改結果進行驗收,確保立即整改、真正整改到位,消除各類安全隱患。二是精準實施適老化改造。目前,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已完成1474戶特殊困難老年人2023年適老化改造任務。三是優質推進老年人送餐服務。 在去年基礎上,今年我縣因地制宜建設老年食堂(助餐點)37個,目前已建成運營老年食堂(助餐點)106個,其中城鎮老年食堂(助餐點)39個,農村老年食堂(助餐點)67個,為我縣2萬余名老年人提供了安全、方便、實惠的助餐服務。四是繼續完善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目前我縣已建成太平社區、洛河社區等16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日常休閑娛樂服務。同時,今年我縣在魏集鎮開展居家社區養老床位建設試點,目前已建成40張居家社區養老床位,為周邊老年人提供溫馨生活服務。 五是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走訪關愛服務。制定特殊困難老年人走訪關愛服務記錄表,特殊困難老年人周走訪服務完成率100%。新增村級養老服務站20個,覆蓋率44%。六是開展農村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制定《靈璧縣農村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逐步構建家庭負責、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相結合、專業服務與養老互助相協調的農村養老體系,讓農村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基層治理工作成效顯著。一是加快社區工作者配置。我局牽頭起草《靈璧縣專職社區工作者招聘實施方案》,并于8月18日報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目前,已組織專職社區工作者和村級后備干部招聘考試,正在組織人員選崗上崗。社區工作者將于近期全面部署到位。二是積極開展城鄉社區建設和社區減負試點。我縣制定印發了《關于印發推進基層政務公開進村(社區)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目前,全縣所有村都開展了村務公開標準化工作,村務公開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同時,為落實基層減負政策,我局與縣委組織部制定下發了《規范村組織工作事務、機制標牌及證明事項工作辦法》,按照相對統一、便于識別、簡潔美觀、盡量少的原則,清理掛牌目錄清單外20類共1500余塊標牌,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三是社會組織登記不斷規范。目前民政工作總結,全縣共有社會組織376個,其中社會團體122個,社會服務機構(民辦非企業單位)254個;2023年新增社會組織55個,其中社會團體38個,社會服務機構(民辦非企業單位)17個。
(四)社會服務不斷優化。一是殯葬改革穩步穩妥推進。關于“活墳”等突出問題整改,我縣共排查違法墓地4432處,截至目前已簽訂整改協議3350份,簽約率76%;累計整改墓地3295處,其中遷建公益墓地48處,就地整改3247處民政工作總結,總體整改率74%。關于公益殯葬設施總體布局規劃,今年11月,殯葬設施布局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完成。目前,正組織各鎮按照殯葬設施專項規劃完善鎮級公益墓地用地手續,并按規劃對村級公益墓地用地進行審核。 為促進我縣殯葬設施合理布局、有序管理、科學發展,構建以鎮為主、行政村為輔的農村公益墓地發展格局提供了根本性的規劃指引。在公益墓地建設和服務管理質量提升方面,高樓鎮、陳塘鎮、尹集鎮公益墓地已基本完工,大路鎮、楊疃鎮公益墓地建設正處于收尾階段,近期將完工,實現全覆蓋。為提升公益墓地服務質量,我縣出臺了《靈璧縣公益墓地建設與服務管理質量提升實施方案》,依托鄉村振興公益崗,配備專職墓地看護人員,實行價格公開制度,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關于殯葬領域移風易俗工作,今年以來,我縣相繼開展了禁止販賣使用鬼錢、禁止野外墳前擺放塑料假花、“以花換紙錢”等專項行動,共發出倡議書5.56萬份,簽訂承諾書10337份,繳獲塑料假花7609朵,收繳非法鬼錢85281塊。
全縣營造了濃厚的“零碳祭祀”“綠色殯葬”氛圍,有力推動了殯葬領域改俗工作的深入實施。二是繼續加強重點群體服務管理。關于流浪乞討人員權益保障。今年以來,共解救流浪乞討人員114人,妥善安置流浪乞討人員65人,其中護送回鄉60人,安置1人,成功親屬4人。關于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權益保障。目前,我縣現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584人,共撥付監護管理補助金65.76萬元,發放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責任保險費3.53萬元。 同時我局積極開展精神障礙康復社區服務點建設,目前已培育陵城鎮西關社區、東北社區兩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點。今年我局利用中央福彩公益金28.8萬元為西關社區、東北社區購置精神障礙康復設備。同時利用中央福彩公益金20萬元建設全縣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項目,目前正在推進中,預計各類培訓講座、團體輔導活動不少于8場,服務人員不少于500人次。關于未成年人權益保障。積極開展“孤兒及事實無撫養兒童教育工程”項目。 2022-2023學年我局共資助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77名共計49.4萬元,幫助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圓大學夢。積極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目前我縣留守兒童2358人,我局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志愿者、社工等力量利用村(社區)留守兒童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為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提供親情關愛、愛心陪伴、心理疏導、安全教育等服務。
今年7月,我縣與合肥師范大學學院志愿服務隊在大路鎮舉辦2023年“多彩假期·紅領巾學校”愛心暑期班開學典禮,為農村留守兒童、困難兒童提供愛心陪伴服務,共同營造孩子們健康快樂安全成長的社會環境。 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今年我局組織志愿者到社區、農村、公園等地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傳活動,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宣傳,制定了《靈璧縣農村留守兒童手拉手行動計劃》,發動縣內有關單位、鄉鎮(開發區)黨員干部手拉手走進低收入家庭農村留守兒童,向農村留守兒童講解法律法規、安全知識、關愛服務等,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目前已舉辦335對。??三是不斷規范婚姻登記流程。 今年共辦理結婚登記5711對、離婚登記1983對,補發結婚證894對、補發離婚證465對,登記通過率100%。四是繼續推動福利彩票業務健康發展。今年以來,福利彩票銷售額已達5205.96萬元,居全市首位。五是繼續推進平安邊防建設。今年我局在省廳、市局指導下,順利完成了“固鎮靈璧線”、“五河靈璧線”、“堰橋靈璧線”、“泗縣靈璧線”等界樁的聯檢安裝工作。 通過邊境聯合檢查,明確了兩地邊界線,鞏固了法定邊界勘察成果,有效保證了行政區域邊界的嚴肅性、權威性,進一步促進了行政區域邊界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五)安全生產平穩有序。堅持把民政服務機構安全保衛工作從嚴從實抓細,對社會兒童福利院、救助站、養老院、婚姻登記處、殯儀館、墓地等民政服務機構定期進行疫情防控隱患、消防安全隱患、食品安全隱患、環境衛生安全隱患等“四不兩直”現場檢查,會同縣消防大隊、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聯合檢查組,對全縣民政服務機構進行季度、月度檢查。此外,每月不定期對全縣各類養老院進行安全生產檢查。針對發現的問題,下達整改通知書,督促民政服務機構限期整改,對整改結果予以驗收,確保真改真改,消除各類安全隱患,保障民政服務對象生命安全。
2. 存在的問題
2023年,我縣民政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工作中存在薄弱環節。民政工作涉及面廣,具有業務多元化、管理分級化、社會化、群眾化的特點。同時,工作職能不斷拓展,需要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相關部門的配合、城鄉群眾自治組織及各類社會組織的協調配合。
二是基層社會治理能力仍然存在短板。城鄉社區建設不均衡,社區服務供需矛盾比較突出,基層工作力量不足。作為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社會組織和慈善事業培育發展還不夠。
三是基本社會服務供給仍存在不足。養老服務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年群體、農村傾斜力度依然不夠,同時還存在“一床難求”、“空置率高”等問題;救助服務發展緩慢,服務救助形式單一。救助形式仍然以單一的物質救助和資金救助為主,往往不能有效解決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主要集中在特困人員住院護理保險、居家養老服務等方面,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與困難群體的需求還有差距。
四是要素支撐保障方面還存在短板。目前,還存在著經費支持力度不夠、基層管理薄弱、隊伍專業素質不高等短板。隨著新時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解決民生問題正從保障基本民生向改善民生轉變。完善社會救助、發展社會福利對新時代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縣民政經費投入還存在不足。而且基層民政工作人員嚴重短缺,隊伍專業素質不高,一些民政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能力、方法還不適應新階段民政發展工作需要,工作做得不夠扎實、不夠細致。
三、2024年工作計劃
(一)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一是按照拓展工作要求,扎實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防貧監測對象、支出型困難家庭等低收入人群實行動態管理,實行精準保供。二是加強部門間社會救助信息比對共享,構建信息查詢跨部門共享機制,提高對象認定準確率。三是管好用好社會救助幫扶隊伍,加強專業知識和政策業務培訓,培養一批基層社會救助骨干人才。四是組織各鎮開展低收入人群認定培訓,切實組織開展認定工作,加強政策宣傳,引導群眾主動申請救助。 五是嚴格執行資金分配制度,加強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資金監管,及時足額將資金撥付到每一個保障對象,堅決杜絕侵占、截留、擠占、挪用、挪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資金的現象。
(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一是積極申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通過新建或升級改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食堂等方式,提高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二是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組織人員參加省、市養老服務培訓,提升養老人才隊伍服務水平和能力。三是完善基層養老服務網絡。加快社區養老設施標準化配置,加大資金投入,配置各類養老服務設施設備,完善日間照料、送餐、健身康復、文化娛樂、精神關懷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服務功能。試點嵌入式多功能微型化養老機構。四是大力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 在家庭服務、社區服務、醫療服務、餐飲、文化體育、科技信息、旅游、金融等行業和領域拓展和增加養老服務內容,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類別的服務需求,逐步完善健康的養老產業體系。五是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定期組織第三方機構對養老服務滿意度和服務質量進行評估,以此促改革、提質增效,推動建立養老服務質量提升長效機制。不斷推動我縣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三)加強城鄉社區治理。一是全面落實黨領導下的城鄉社區協商制度,搭建全方位、多層次村(社區)協商平臺,就群眾關心的問題廣泛開展協商協商。二是增強村(社區)文化引領,把建設中華民族強大共同體的意識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三是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城鄉治理新模式,夯實自治基礎,強化法治保障,注重德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格局。
(四)推動社會事務提質增效。一是進一步宣傳法律法規和政策,擴大公眾認知。二是全面落實兒童福利政策、殘疾人福利政策,確保受保護者基本生活穩定得到保障。三是積極爭取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社會工作及志愿服務項目和省福利彩票公益金社工人才隊伍建設補助項目,確保各級各類項目取得實效,有效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深入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深化救助管理服務提質增效,加大尋親安置滯留人員力度,健全完善主動發現、主動救助、主動協調機制,完善縣鎮村三級網絡救助體系,實現城鄉救助工作全覆蓋。
(五)推動殯葬改革不斷深化。一是加快殯葬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謀劃村級公益墓地建設,加快發展以鄉鎮為主體、行政村為輔助的農村公益墓地。二是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宣傳載體,廣泛宣傳殯葬改革成果,引導群眾移風易俗、簡化葬禮。三是加強監督管理,壓實鄉鎮、村(社區)監管責任,防止群眾私自不火化、亂埋葬,鞏固殯葬改革成果。四是加強溝通協商,規范服務管理,實現殯葬服務更加齊全、服務管理更加規范。
(六)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和兒童福利工作。一是繼續發揮全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牽頭作用,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網校哪個好,協調“六大保護”主要部門,加強對成員單位工作的日常督導檢查。二是完善鎮村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鎮級未成年人保護站建設,充分發揮鎮級未成年人保護站的樞紐平臺作用,加強轄區重點場所、重點家庭、未成年人責任制落實,加強日常督導和動態監測,真正做到全覆蓋、無盲區。三是全方位開展未成年人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宣傳,營造關愛未成年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四是加強兒童監護員、兒童主任職責落實,加強對困境兒童的關愛和探望,督促監護責任落實。
(七)筑牢民政領域安全屏障。一是嚴格落實“三控三嚴”安全責任,切實加強民政服務機構消防、食品、住房、地質、道路交通等環節安全檢查。二是認真落實上級民政部門各項措施和防控要求,結合實際,對養老院、救濟管理站等人員相對集中的機構優化防控措施。確保民政系統安全生產“零事故”。
靈璧縣民政局
2023 年 12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