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校友們沒有給我什么冠冕堂皇的描述。很多人說:“沒感覺。”或者只是簡單的兩個字:“很美。”但我知道,他們其實和我一樣,愛這所學校,愛這所學校的一草一木,愛這所學校的春夏秋冬。他們也和我一樣深愛著這所學校,卻不知道該用什么詞來形容花雨的美。
第一次遇見花雨,是在一個靜謐的夜晚。從校門口到女生宿舍的路上靜悄悄的,除了行李箱吱吱作響的聲音,只有路燈還亮著。一個人走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陰森的感覺。后來,我無數次在周末玩耍、取包裹的時候走過那條路。有時候我會一個人在這條路上沉思,有時候我會和一群人在這條路上玩耍、打鬧。春天,河邊的柳樹剛剛發芽,夏天,睡蓮剛剛綻放,秋天,風吹落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冬天很冷,河面上結了冰,樹枝光禿禿的,但還是有浪漫的情侶坐在樹下,沐浴著偶爾飄來的冬日暖陽。
三年前,德州對于我來說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這里沒有親人,沒有認識的朋友,甚至沒有我愛吃的美食。但我還是滿懷向往。我從西翠小鎮坐火車,經過兩天一夜,穿越大半個中國,來到了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山東華宇工學院。
大多數人喜歡用“匆匆”、“如梭”、“飛逝”等詞語來形容時間過得有多快。例如,時光飛逝,轉眼間已經三年過去了。我們背著大包小包匆匆踏上旅途。我們有人回到家鄉,有人留在德州,有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
你若走了,我們就永不會再見面。
女生宿舍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不過我當然不會寫女生宿舍了,因為那里除了幾張床和幾個人之外,沒什么可寫的。我是一個愛好廣泛的女生,所以我要說的就是女生宿舍樓下的輪滑場。雖然我的愛好很廣泛,但是我并沒有特別擅長什么。比如有一天我在輪滑場上把我最喜歡的一條褲子滑壞了,膝蓋因為那次摔倒而發紫,疼了好久。但還是沒能阻止我玩輪滑。直到大三的時候,我只能無聊地轉圈,時不時摔倒。現在的輪滑場已經裝修過一次了,樓上建了健身房,輪滑場還在樓下,還可以用無線。
這就是我的生活。
溜冰場旁邊就是我們的教學樓。2013年的時候教學樓還是用數字來區分的,后來才改為某些公寓樓。那時經管系的教學樓還在9號樓,我們班在一樓最后一個教室。窗戶很低,也沒有裝護欄,我們拿著凳子就可以很方便地從窗戶跳進去,方便我們買早餐、進教室、早退。像我這種不愛學習、經常逃自習的人,當然也跳進去過很多次。窗外是一片草坪,還有一棵石榴樹,我調皮的時候,還把長在那里的石榴吃了,酸酸的!
9號樓離10號樓挺遠的,專業課老師風趣地說10號樓是一片大森林,讓我們想去就去。老師說的森林山東華宇工學院貼吧,并不是說10號樓周圍都是樹,而是因為10號樓里帥哥多,除了經管系,其他五個系的帥哥教室都在10號樓,經常去那里大飽眼福總是好的。總覺得10號樓就像一個長方形的方塊,頭上頂著一個“認真”字,不知道學校是想告訴我們要認真學習,還是要認真生活。
它應該是告訴我們要認真地生活。
后來學校升格為大學,10號樓門口立起了幾尊名人塑像,我記不清是誰了,校友們戲稱他們為“八大金剛”,也為10號樓增添了不一樣的風景。我的朋友不止一次感嘆,10號樓怎么能容下那么多人呢。
從10號樓往下走幾步就是操場,東邊是籃球場和訓練樓,西邊是看臺,那里有我最喜歡的電臺。
操場上有很多回憶。大一的時候,我會早起練歌,解散前我們總會聚集在操場上,背誦繞口令,一遍遍地喊:“用聲音傳達和諧,讓服務展現本色”。我們會叫那些正在跑步的人停下來看看,否則不讓吃飯。早上的操場是屬于勤勞的人的。當然,別誤會,不是早起看書,是早起跑步鍛煉。國旗護衛隊和武術協會也和我們一起早起了。
早起是我們的慣常作風,心情好的時候,就會比賽看哪個社團的聲勢更大。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不再練歌,開始跑步。說起跑步,我就想起了我的體育老師,一個英俊的中年男人。我不記得他,因為他對我很好,當然,我不記得他,因為他很帥。我想,如果不是我在800米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時,他在體育課上給了我一個平庸的分數,我可能很快就把他忘了。當然,我在射擊測試中只射中了一槍。
再說說廣播站。廣播站是我除了宿舍之外呆得最久的地方,一群興趣愛好相同的人聚在一起的日子真是太美好了,我很享受坐在播音室里的感覺。很多個早晨我在廣播站里看太陽升起,晚上點一首歌給坐在操場上的同學送祝福。周末晚上還有舞蹈時間,對面學校的學生會過來跳舞。國旗護衛隊和廣播站一定情投意合,因為只要晚上訓練,廣播站的朋友就會如約送上祝福,“你們永遠是華宇最美的風景”,以至于當運動會的時候有人給學生會寫這封加油稿的時候,我就會不自覺地想起他們,因為他們才是華宇真正的男人。
時光飛逝,2015級新生到來的時候,廣播站一樓新開了一家叫Sweet 的奶茶店。里面的菜我個人覺得有點貴,不過開業期間生意確實火爆。可能是開學的時候新生錢比較多,也可能是快畢業了,所以來喝奶茶的人很多。晚自習的時候奶茶店也是人山人海,去的太晚就沒有座位了山東華宇工學院貼吧,坐在那里的人各有不同,有的在喝酒,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撲克。畢業之后,我回去過一次,那里變得很冷清,聽說大概是因為不點東西就進不去,晚自習的時候人很少。讓我感覺物是人非。
每當想到華宇,我一定會想到餐廳里的菜。是的,很好吃。
操場旁邊就是餐廳,因為學校放假,一日三餐都要在學校吃。我剛上大學的時候,華宇只有四家餐廳,如果早上起晚了,就只能在女生宿舍樓下的小餐廳吃飯。我一般在華宇餐廳一樓吃早餐,一碗雞蛋湯,一個煎餅。突然想提一下一樓餐廳的手抓餅和碎餅,簡直好吃極了,有機會一定要回去嘗嘗。
如果還有機會的話。
有時候中午會翹一節自習課,然后宿舍里的人都會提前去二樓餐廳占座位,不然等到10號樓下課,就只能吃泡面了。后來又開了兩家餐廳,不過我們吃得不多。有一家西餐廳,當時我們都以為西餐廳會是一些甜品,羊排牛排什么的,后來才知道,所謂的西餐廳就是西邊的餐廳,聽說那里的生煎包挺好吃的。
餐廳后面有一條河,順著河往西走,可以回到女生宿舍。一路上有些不知名的花草樹木,只知道河邊種著柳樹,還有一些石凳,大小只夠坐兩個人。當然,就算有足夠坐第三個人的空間,也沒人愿意坐,因為那是學校的約會場所。我很少一個人走那條路,偶爾路過買菜,路上遇見的情侶們都在有說有笑,這時候,你會感受到這個世界對于單身狗深深的惡意。
東邊是男生宿舍,我練歌的時候經常路過那里,唱著《藍天上飄著白云》。河里魚很多,有時保安會騎著那些響亮的摩托車來回趕人,“快回去”。周末沒課的時候,我就走過去,給住在河邊樓里的朋友打電話。宿舍里的人都好奇地探出頭來看看是誰,于是我認識了朋友宿舍里的人。
華宇有東、南、西、北四個門,我只走過兩個,一個是正門,也就是南門,一個是東門。沿著河往東走,拐個彎就到了東門。還有一個地方,是我貼吧里有人提到過的——華宇國際文化中心。除了開學講座和跨年晚會,我再也沒去過。東門離網吧比較近,男生宿舍也在那里。東門很少開,大一的時候,有時會聚集在東門練口功,經常會看到有人從那里翻墻過來,或者和保安聊聊天再從那里進來。不用猜,他們一般都在那里過夜。
學校是長方形的,繞了一圈,從東門往西走,到10號樓后面,再往西走就是南門,南門就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一進校門就看到孔子的塑像,其實以前是日晷,畢竟是工科學校,我覺得日晷比孔子更合適。
后面就是老圖書館,華宇最高的建筑。曾經有學長說她在外面迷路了,看到華宇圖書館就往回走。后來才知道那學長是胡說八道,沒那么夸張。我窮學生時代很少去圖書館,逃課看恐怖小說的時候才會去。后來圖書館搬到新樓,直到我畢業才開放,就再也沒去過。
我記得的,是畢業前華宇的樣子,至于后來的……
后來我畢業了。
寫到這兒,我真想打上句號,就此作罷。但我想以問號結束,因為總覺得錯過了什么,但又說不出來是什么。離開華宇已經五個月了,再過幾天,我就要離開這座城市了。我想在離開之前把這篇文章寫完,因為我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再回來,在河邊散散步,坐在操場上曬曬太陽,去餐廳吃一頓我最愛吃的飯,去電臺放一曲歌,對華宇說一聲:嗨,好久不見了。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大學和陪伴我度過大學時光的人們。
文/易夢逸清
右上角的三個點,你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