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項目成立時間 茶與食品學院 茶學實驗教學中心 教授 2013.4 藝術學院 藝術設計實驗教學中心 教授 2013.4 機電工程學院 電氣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教授 2008.7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化學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副教授 2007.7
學生管理
根據《五邑大學學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為保證新生入學質量,我校將對新生報名材料進行審核,新生入學后重新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對不符合入學要求或作弊者,將取消入學資格。
為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和個性發展,只要符合學校轉專業規定2023年南平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錄取分數線,學生可自由申請轉專業,詳情請參閱《五邑大學學生轉專業管理規定(2019年修訂)》。對于跨專業授課的專業,被錄取的學生在入學并學習一定期限后,可根據自身意愿和學業成績選擇相應專業。
按照正常教學計劃,“3+1”閩臺合作項目專業,學生將赴臺灣合作大學學習一年;“4+0”閩臺合作項目專業,專業課程主要由臺灣優質教師授課,學生無需赴臺學習。
根據《五邑大學學籍管理實施細則》,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培養計劃并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含閩臺合作項目學生)將獲得五邑大學畢業證,并可在全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查詢、認證;畢業生符合學校學位規定的,將授予學士學位。
二、收費標準
學校嚴格執行國家物價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根據閩物價費[2014]183號文件精神,普通本科專業學費重點學科5200元/學年、醫學專業6000元/學年、其他普通專業4800元/學年;藝術類專業學費重點學科9100元/學年、其他藝術類專業8400元/學年。根據閩物價費[2011]312號文件精神,閩臺聯合人才培養計劃普通文理科本科專業學費15000元/學年,藝術類本科專業學費18000元/學年。 具體專業收費標準以各省招生部門編制的考生報名手冊為準。學費標準如有調整,以福建省物價部門批準的新文件批準的收費標準為準。在臺學習期間,閩臺聯合人才培養項目學生學費按臺灣合作大學當年學費標準收取。學生注冊繳納學費后,因故終止學業的,退費標準按閩物價[2005]費435號文件執行。
學生公寓住宿費根據宿舍條件不同,為每人每學年800元至1400元人民幣。住宿費標準如有調整,以物價部門核準的新收費標準為準。
福建省:根據各專業招生計劃,按照考生專業綜合成績、文化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進行預錄取。
編導類專業綜合成績=(考生文科考試總成績+定額護理分數)×60%+考生省專業統考成績×2.5×40%;
美術類專業綜合成績=(考生文科考試總成績+定額護理分)×40%+考生省級專業考試成績×2.5×60%。
各專業、各科目綜合成績相同時,按單科成績從高到低排序。單科成績排序為:文科主任為學業成績、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理科主任為學業成績、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藝術、美術科為省專業統考成績、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理科、美術科為省專業統考成績、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
研究條件
截至2015年4月,學校已建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宋明理學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態產業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2011中國烏龍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資源創新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綠色化學技術重點實驗室等一批科研平臺[2][8]。
學校簡介
武夷學院(Wuyi ),簡稱“武夷大學”,坐落于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武夷山境內,是2007年3月19日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第二批國家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學校前身是南平師范專科學校,創建于1958年8月12日;1962年1月,福州師范專科學校合并,更名為南平師范學院(本科);文革期間停辦,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1980年更名為南平師范學院,1994年更名為南平師范學院,2007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并更現名;2018年,學校被列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碩士學位授予點培育單位名單。
截至2018年1月,校園占地面積3000畝,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設有茶與食品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藝術學院、旅游學院等14個學院(部),開設43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現有教職工10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700余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約15000人。
學術資源
截止2013年10月25日,五邑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02.55萬冊、報刊1900余種;電子圖書71.13萬冊、電子期刊30余萬種、知識視頻庫2000余個、多媒體資料13800余種;圖書館現已形成以宋明理學、茶學、旅游管理、藝術學為特色,涵蓋工學、理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等學科的藏書體系;擁有數據庫品種43個,涉及中外期刊、報紙、電子圖書、視頻資料等各類文獻類型;網絡資源提供24小時在線服務。
研究成果
據2013年上半年學校官網顯示,近兩年學校承擔廳級以上科研項目60余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6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與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關系;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搜索引擎收錄論文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0余部。
2008年,陳鐸專著《建本與建安木版畫》獲2007年度福建省政府第七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截至2008年11月,學校共獲得廳級以上科研項目27項,總經費43.1萬元[12]。12月,楊江帆主持的“政和白茶現代生產技術集成及產業化示范”項目獲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立項,項目經費175萬元2023年南平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錄取分數線,其中25%用于科研經費。
2009年,福建省高等教育學會公布了“第五屆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論文”獲獎名單,學校葉秋蓀獲優秀論文三等獎,劉勝、吳澤秋獲優秀論文獎。趙勝云的項目“堿性濕式氧化法微晶纖維素生產工藝優化及產業化技術”獲2007年度南平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環境友好型纖維素功能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獲2009年度教育部“高等院校服務海西產學研優秀合作項目”。
2011年,李元華博士主持完成的項目“茶葉葉綠素酶的分離純化及性質初步研究”榮獲第二屆中國茶葉協會科學技術獎(簡稱茶葉科技獎)三等獎。
2012年,五邑大學批準“一種新的解線性方程組的預條件迭代法”等40個科研項目為2012年度學校科研基金資助項目,其中青年項目20個,面上項目20個,總經費40萬元[18]。2012年5月25日,李玲博士主持的“基于土地利用變化與旅游干擾的土壤生態修復技術在風景名勝區保護中的應用”項目通過專家組評審。
截至2013年10月25日,學校組織跨學科科研團隊開展“南平市綠色經濟發展模式與產業結構研究”,為決策提供依據;“閩北優質茶葉生產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示范”、“煙葉烘烤智能控制系統開發”等37個項目成功與南平企業對接;承擔“武夷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創建計劃”等重點產業發展計劃,編輯出版《中國茶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海峽茶產業發展報告》。
2013年11月14日,由楊江帆教授主持的福建省2012年度新興產業技術發展項目“茶葉產品質量智能追溯集成管理系統”順利通過南平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