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傳統節日,也是老年人的節日,祝天下老人幸??鞓贰?/p>
我是真游貓,一個喜歡對聯的書生。
跟著我一起欣賞5對重陽節最佳對聯,千百年來,均衡、驚艷,值得收藏。
上聯:文武百官同龕同上,兄弟共登此高。
乾隆年間,有一位左都御史,名叫吳省欽,吳省欽多次擔任科舉主考官,與兄長吳省蘭均是和珅的老師。
和珅權傾朝野時,吳省欽兄弟為了討好和珅,反而拜和珅為師,品行惡劣,不知廉恥,為時人所不齒。
但這兄弟二人擔任學官、考官多年重陽節的對聯,確實有真才實學。
當時直隸正定府(今石家莊)科舉廳后面有一座小樓,內祀武帝關羽和文昌帝君。
當時吳盛欽正在此地擔任學官,重陽節這天,他接到圣旨,被要求回京,而來接任的新學官正是他的弟弟吳盛蘭。
重陽節有爬山的習俗,吳省欽和同伴沒有去爬山,而是一起爬上了考核院后面的小樓,祭拜文武皇帝。
吳勝欽突然靈機一動,對哥哥說:“這么喜慶的日子,我倆兄弟可成佳話了,應該打個對聯。”
隨后,吳省欽又指了指上面的文帝和武帝的塑像,再指著那兩位兄弟,說道:“文帝和武帝的塑像在上面同一個龕內;兄弟們,我們一起爬到這個高度去吧?!?/p>
這副對聯巧妙地運用了“文武帝”和“兄弟”兩個詞,既點出了校官這一職位的重要性,又體現了重陽節登高的傳統,更表現了兄弟二人的親情。排比工整,文采斐然,可謂是一篇天然的佳話。
第二聯:設壽宴一時網校頭條,九十謂之老;重陽節過后一日,八千謂之秋。
這既是一副重陽節對聯,又是一副祝壽對聯。
當時有一位老太太九月十日過九十大壽,因為她的生日和重陽節太近,而重陽節又和老人有關,所以送壽聯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會把重陽節寫進對聯里。
這句對聯的妙處在于句子組合巧妙,數詞運用,排比工整,增強了表達效果。
九十日卯出自《禮記·曲禮》:“六十謂之季,司事也。七十謂之勞,傳位也。八十、九十謂之卯?!?/p>
八千年為秋,出自莊子的《逍遙游》:“上古有樹名大春,以八千年為春,以八千年為秋。”
這兩個典故都出自經典,都是關于長壽的故事。用經典來祝壽,不僅合適,還能增強實力。就好比請明星來給老人祝壽,很有面子。
舉辦一壽宴,是為了贊頌壽宴,表達壽聯作者的衷心祝福,在重陽節后的第二天,借著尊老愛老的氣氛,自然而然地點出“八千歲為秋”的吉語。
此聯看似簡單重陽節的對聯,實則品質很高,令人驚嘆。
第三聯:小暑為鼠,重陽為羊。
這是一副風趣有趣的對聯,有人想出了諧音的上聯:“小夏鼠”。有才子在重陽節想出了下聯:“重陽節雙羊”。
有人問:重羊是什么意思呢?
寫第二句的人笑著說:“前面兩只羊在交配,兩只羊疊在一起就成了一只,這不是雙羊嗎?”
聽眾們聽了也都笑了:“太好了,太好了?!?/p>
第四聯:夏至有風三伏天熱,重陽無雨冬日晴。
這是一句古老的民間俗語,體現了老百姓對重陽節和冬夏氣候的認識。
古時候的人并沒有像今天這樣精準的天氣預報,但普通人在生活中逐漸積累了經驗。
古人認為,夏至有風,則三伏天就會炎熱;重陽節若不下雨,則冬季大部分時間都是晴朗的,是一個干燥的冬季。
這句話不一定能反映實際的天氣狀況,但它代表了一些普通人的看法。
當然,也有人說,這句諺語其實是“夏至正逢三伏天,重陽節正逢冬日晴”的錯誤版本。
第五聯:端午節前,我還稱自己為淑女;重陽節后,我竟不稱自己為君子。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有兩個五。重陽節在農歷九月初九,有兩個九。因此,古人常常把端午節和重陽節放在一起過。
有趣的是,某書生五月中考中進士,秋季考試中嶄露頭角,中了舉人。
一位客人獻上這副對聯以表祝賀,贏得了滿堂掌聲。
這副對聯巧妙地選取了端午節、重陽節兩個傳統節日作為考試日期,強化了時間觀念。
同時,對聯引用經典,契合賀進士的主題,謎語般的隱法,增強了趣味效果。
“夫人”一詞,自稱“孝通”,出自《論語》:“君謂其妻為夫人,夫人自稱孝通?!?/p>
上聯藏“童子”二字,取其字面意思,指尚未通過科舉成為進士前的“童子讀書人”。
上聯說端午節前,他還是個學生。
君子不以言而論人,也是出自《論語》:“君子不因言而舉人,不因人而廢言。”
第二聯也是斷章取義,只用引語的字面意思,把“舉人”二字藏起來,意思是重陽節后,他居然成了舉人。
整副對聯,借著端午節與重陽節之間短短的一段時光,反映了這位考生科舉考試的圓滿成功,表達了對聯作者的贊美與祝賀,真是精彩絕倫、妙趣橫生。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我,點贊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貓,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