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凌的2004,臺灣娛樂圈最后的輝煌
本世紀初是臺灣娛樂業最后的輝煌。 近日,媒體盤點了2000年以來最受歡迎的歌曲。從2000年到2005年我是歌手 臺灣評論,幾乎都是臺灣歌曲。
當時,臺灣的偶像劇、綜藝節目和影視產業引領著中國娛樂產業。 許多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語歌手想要出道,都必須先到臺灣試水。 當時,大陸KTV歌曲大多只有繁體字的臺灣版MV。
2004年王心凌演唱《愛你》的時候,正值中國大陸很多“80后”的大學時代。 大家在網吧的電腦上親眼目睹了《甜心領袖》(經濟條件好的同學有光盤)。 時隔18年我是歌手 臺灣評論,王心凌再次唱起《愛你》時,她的睫毛彎彎的,眨著眼睛,馬尾辮隨風搖曳。 她蒼老的容顏、輕盈的身材、青春甜美的氣息絲毫不減,立刻引發了不少“80后”的青春回憶。 。
臺灣《網報》援引大陸網友的名言,“當年是高三,現在是高三”、“夜青會”……這些被爆的留言大陸的互聯網充滿了青春的回憶。 在內地音樂平臺上,《殺戮榜》(9首歌曲占前10名),并占據眾多社交媒體熱搜,這些看似虛擬的網絡流量也可以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力量。 當年的一票男粉絲,如今已從貧困學生轉變為社會中堅力量。 播出該節目的芒果超傳媒成為“王心凌概念股”,受此消息帶動股價飆升。 有大陸網友感嘆:“我買的不是股票,而是感情!”
文章稱,18年前的老歌依然歷久彌新。 內地網友不僅佩服王心凌的凍齡,也緬懷她自己逝去的青春。
疫情之下“臺灣元素”意外爆發商機
臺灣《中時電子報》文章指出,“臺灣元素”近期屢屢成為大陸流量密碼,從早前的“劉耕宏女孩”,到本周在大陸走紅的“王心凌男孩”,無一不是經濟盡管放緩,卻逆勢上漲,從而帶動商機。 就連“甜心領袖”也將光芒照射到了資本??市場,影響了節目平臺芒果超芒的股價,甚至波及到了基金圈。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中國大陸的疫情,人們呆在家里,上網、看電視劇、聽音樂已經成為日常生活。 近日,周杰倫2013年演唱會微博瀏覽量破千萬,臺灣相聲老演員李立群也走紅網絡。 在疫情導致生產消費低迷的情況下,“臺灣元素”在這波浪潮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大陸所有男女老幼都接受的經濟密碼。
臺媒也注意到,王心凌、劉耕宏等人的走紅不僅得益于個人商機,還有周邊、二手商機。 中國大陸五一假期期間,一位體育用品店老板透露,僅瑜伽墊的銷量在一周內就增長了兩倍。 另外,據閑魚平臺統計,截至26日英語作文網,《王心凌》搜索熱度較20日節目開播前增長約24倍。 貨架上的周邊產品數量也增加了6倍,簽名CD的價格甚至提高到了1000多元。
臺灣《網報》發表文章指出,得益于網絡技術,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溝通的速度早已不僅僅是一比十、十比百,而是“一比萬、萬數億”是可能的。 當各路網紅紛紛涌入參與熱潮時,流量與流量的碰撞會倍增出更加驚人的宣傳效果,讓王心凌瞬間成為“現象級”的存在。 這是20年前,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出現之前,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傳播效果。
喚醒“兩岸一家人”的親近感
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崛起,也帶動了文化產業的提升,兩岸在娛樂領域的軟實力也有盛有衰。 大陸電視劇《甄嬛傳》《延禧攻略》在臺灣熱播,大陸歌曲也占據了島內KTV點播排行榜的半壁江山。 相反,臺灣娛樂產品在大陸的競爭力正在惡化。 曾經火爆的臺灣偶像劇幾乎已經從大陸電視屏幕上消失了。 從臺灣轉移到中國大陸。 總體來說,如今的臺灣娛樂圈仍然固步自封。
眼看著大陸文化征服臺灣,民進黨當局如臨大敵,封殺了愛奇藝。 對于抖音和小紅書的影響力,綠營政客也如芒在背。 臺媒在評論“王心凌現象”時指出,面對當今的大陸社會和大陸市場,臺灣仍然擁有相當的軟實力,沒有必要貶低自己。 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臺灣真正的軟實力優勢源于中華文化基礎與現代西方文明的融合。 兩者缺一不可,這也是維護兩岸和平的重要一環。
臺灣《網報》文章指出,近年來,中美對抗加劇了兩岸關系的不和諧,疫情又讓兩岸人員往來更加困難。 此時,王心凌和劉耕宏在中國內地走紅。 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得上是兩岸關系的潤滑劑,能夠喚起大陸民眾對臺灣的美好感情和記憶。
臺灣《聯合報》發表文章稱,社交媒體正在讓兩岸民眾以新的方式相互了解,重新喚醒“兩岸同胞”的親近感和認同感。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