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經典語錄
1、看到別人犯錯,一定要真心同修去勸導,勸導次數不能超過三次,以免樹敵。與眾生相處,要心清凈平等。寺廟是佛菩薩修建的,誰不修法,佛菩薩自然會把誰趕出去。即使是離開寺廟的同修,我們還是一視同仁,一切交給佛菩薩安排。
2、人生充滿四種緣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生生世世如此循環不息,而且一世比一世緣分更深。而且,恩情會轉為怨恨,怨恨永遠不會轉為恩情;快樂會轉為痛苦,痛苦永遠不會轉為快樂。所以佛經里常說:“三界皆苦。”六道中沒有真正的快樂。我們明白這個事實,必須徹底覺醒,永遠不要與任何人結仇。
3、亂世中,我們要堅守兩個原則:第一,要有一顆為道的心,就是一顆真誠的心。第二,要守護佛法,絕不要阻礙佛法。
4、佛教必須立足于既有的文化才能立足,因為文化是根本之根。這個文化復興工作,是人人看不見的,所以我們必須能夠放下名利利,默默地去做,這確實是一件偉大而了不起的事業。
五、學修。學即學習,無所不知;修即修身,懂得用最適當的方法待人處事。所以,無論亂世還是太平,佛弟子、世間圣賢都會因勢利導,用各種方便方法待人處事,但“誠”和“敬”這兩個大道理是不會變的。由此可見,無論何時何地,修行都是為了成就我們的戒、定、慧。
6、生活中不要與人結仇,也不需要刻意結善緣。佛教教導我們“與法結善緣”。過分好的善緣就會變成惡緣。只有與法結善緣,才能身心清凈,無執著。
7、太過直言的人是沒有福氣的,俗話說“巧舌如簧,不擇手段”。
8、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和”,古人講“忠恕”,“恕”就是和,和佛教講“隨緣”是一樣的,能隨緣,就是大智慧。
9、救度眾生要有機緣,就如摘果子一樣,要先摘熟的,沒熟的要過一段時間再摘。
10、修行人要一心一意為佛法、為眾生服務,自己的生活交給佛菩薩安排,不需要我們自己操心。
11、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人、對待世界,能時時包容眾生,隨喜其功德,是“常識”;保持清凈心,無染污,是“真智慧”。我們不要用佛教的標準去衡量一切人,看人不順眼,這是大錯特錯。俗話說:“真修行,不看世間的過失。”“佛法在世間,不破世間法。”沒有世間法,就沒有佛教,我們要認真學習。
12、我們口頭上說利益眾生,但眾生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益。要利益眾生,必須真正修行。所以,在我們沒有成就之前,救度自己比救度他人更重要。當我們有成就的時候,利益眾生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業。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
13、世間充滿復雜的恩怨情仇凈空法師語錄,愛恨情仇,今天再好的人,明天也可能變成仇人,愛得越深,恨得越重。懂得了道理,看透了,放下了,心自然就清凈了。
14、真正能幫助眾生獲得真正利益的,只有念佛。問題在于我們能不能真正放下身心,真心誠意地念佛。如果我們真的努力了,我們的業障一定會很快消除,心情輕松舒暢,心生歡喜,生活幸福安逸。
15、弘揚佛法的真正功德利益,是幫助眾生覺悟、克服煩惱。如果一個人幫助眾生增加貪嗔癡,那他絕對不是一個好老師。
16.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倫理道德,因為倫理道德是穩定社會的重要教化,統治者的責任就是維護正統,所以無論統治者做得好不好,能夠維護正統,并發揚正統,就是莫大的功德。
17、亂世中人人都苦惱,不學佛常常不知所措。亂世中,最要緊的是修善積福,有福氣的人,無論在什么環境中都能安然自在,所以福氣很重要。我們稱佛為“二足尊者”,以贊嘆佛的福氣和智慧。
18、我們個人修行的原則是三福六和三學,在接觸大眾時,要經歷各種事件來磨練心性,要堅守六度和十大愿力,保持心性清凈,才能達到自己的修行目標。
19、共修最重要的是放下一切念頭、一切意見。真正的佛教徒,沒有妄念、一切意見,只想離開這個世界。他有什么念頭、什么意見?我們只想往生凈土,見阿彌陀佛。如果別人有意見,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念佛,一切業障都能消除。
20、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以清凈、平等、慈悲的心待人處事。慈悲心要理智,要明察而不糊涂,不要感情用事;清凈心是順其自然,不求關聯,順其自然。心清凈了,不管環境有多復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心不清凈,想看也看錯了。所以,心清凈了凈空法師語錄,才能生起智慧,智慧是自性的本能。我們現在因為妄念多,心亂,失去了本能。心清凈了,定力強了,六根功能自然就恢復了。
21、布施不是說你給的錢越多,將來得到的福報就越多。不是這樣的。布施要看你的心和力量。如果你的心是真誠的、恭敬的,即使你給的錢很少,得到的福報也是巨大的。這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你給的錢很多,但你的心卻不恭敬、不真誠,得到的福報就很少。
22、真正聰明的人,永遠不會當領導,因為責任太重了。比如縣長、市長,如果工作沒做好,那是罪過;如果做好了,那是職責所在。既然承擔了責任,就應該盡心盡力,盡職盡責,至死不渝!所以,世間和世外的真正的領導者,大多都是佛菩薩的化身。
23、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我們要在萬變中保持一成不變,唯一不變的,就是“念佛求生”。時局險惡,災難頻發,我們想做好事,好事難求。沒有清凈的心、智慧、定力,就無法應付災難。所以,心要清凈,能定力,才有智慧,才知道如何去解決困難。
24、戒律、定力、智慧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種形式體現,最好的例子就是善才童子拜謁五十三位善知識的故事,有時我們會覺得他破戒了,其實不然,這些修行才是真正的守戒。
25、佛陀教導我們要以己度人,我們不僅要明白道理,認真學習,還要盡心盡力地把佛法弘揚出去。人們越早知道佛法,就能越早覺醒,離苦得樂。很多人聽聞佛法后,都深深感嘆自己學佛太晚了。所以我們要快點弘揚佛法,我們耽誤了別人,別人將來也會耽誤我們。無意的耽誤雖然不算罪過,但一定有過錯,故意的耽誤,罪過就會更大。
26、一個團體,只有人才輩出,互相尊重,和睦相處,才能興旺發達,如果有嫉妒,很快就會衰敗。尤其在佛教中,嫉妒是破壞僧團的障礙。破壞僧團的罪過,還不如普通人破壞僧團、破壞國家那么嚴重。所以,如果你不能和大眾和睦相處,你就應該離開。這是關愛僧團,也是個人美德的表現。
27、學法要有耐心。世間法、出世間法的成功,在于深修行,修不成,就是修行不夠。加拿大居士張先生剛開始練書法,一天寫一百遍一個字,一練就是五十年,如今已經七十六歲了,他依然謙虛,不恥下問,時時請教。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最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
28、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做一件真正有益于眾生的事,那就是把文化傳統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文化是一切幸福的根源。如果拋棄了文化,無論你做什么事,都只是曇花一現,不會長久。
29、俗話說:“吃苦耐勞的人才能成為最優秀的人。”一個人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他能克服一切困難。我們每個人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的缺點、煩惱、習慣。如果我們能一一克服,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古人為了克服自己的壞習慣,就“懸梁刺股”。否則,要想取得成功就很難了。
30、現代社會環境復雜,五欲六塵、功名利祿誘惑很大,修行確實不易,若沒有深定力和道心,常常會退步。所以,我們要牢記古圣先賢的教誨,謹言慎行,小心呵護清凈心。
31、這個時代,制度很難建立,根本原因是世人失去了道德倫理,誰也不愿意服從誰,所以天下秩序一片混亂,大災大難必將來臨,能逃過大災大難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報的人。
32、這個時代,我們寺院就是靠著《無量壽經》里說的“發菩提心,專心念佛”來建立共識。我們沒有大乘菩薩的覺悟境界,也沒有小乘人的禪定功夫。只要我們能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今生就一定能脫離輪回。所以,這八個字確實是我們超越生死、離開三界的唯一方法。
33、佛陀示現八菩提道次第和教化眾生,猶如一出舞臺劇,有正反兩面,都是為了教化眾生。比如阿難請佛陀說法,是正面的示范,為眾生所用。提婆達多到處想毀壞佛法,也是從反面教化眾生的大威力的體現。所以一切法都離不開因緣,佛法亦然。眾生因緣成熟了,自然就會受佛菩薩的感化而示現說法。
34、當你處在逆境中時,要記住“萬事皆空”,沒有什么是真實的。這樣你的心就會平靜下來。
35、動蕩時期,“忍”字最重要。越是動蕩時期,越需要有忍耐力。有忍耐力,身心就會穩定,頭腦清醒冷靜,自然就能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
36、我們真正發菩提心來度化他人,弘法利生,讓佛菩薩來安排我們的生活,別人的毀謗或贊嘆,我們不必放在心上,這樣我們的身心才會清凈自在。
37、在這個社會里,我們雖然成了和尚,但我們不能沒有人,要懂得敬君子,遠離小人,否則可能在不自覺中被人利用、被人欺騙。
38、什么布施最快有收獲?法布施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印經、錄音錄像,把佛法弘揚到全世界,把佛法講給一切眾生。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種布施都是圓滿的。所以這是改變命運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39、如果我們真能像古人那樣,為法舍身,不倦不倦,一定能得到三寶的加持。如果我們還有貪嗔癡慢心,是感受不到的。就算感受到了,也是鬼魔的加持,幫助我們作惡。
40、只有自己能救自己,才能幫助別人。自己不能救自己,就一定不能幫助別人。這是事實。
41、與人相處,要學會謙卑、寬容,能辨別是非、善惡、真假、善惡,這就是智慧。
42、大多數人容易受魔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歡感受神通。魔有神通,佛菩薩也有神通。但佛菩薩怕眾生以魔法混淆法門,所以就用經書、教法度眾生,從不提神通。
43、如果你每次想的都是自己,那你就是“無明”。如果你時時刻刻想利益眾生,那你就是開悟。特別是當你弘揚凈土法門,幫助眾生念佛求生凈土,這才是真正的徹底開悟。
44、不管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眾,甚至不學佛,和合是最重要的。論語說:“用禮,和為貴。”不管是大團體還是小團體,只要人事和睦,財務暢通,團體就一定興旺發達,否則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既然決定學佛,就要積德行善,這兩項就是立德之本。
45、佛教徒平時修行一切善法,從不求現在的善果,也不求福報。修行之后的福報不想享受,什么時候享受呢?想在臨終的時候享受。為什么?臨終的時候,沒有病痛,頭腦清醒,心思清晰,能清清楚楚地念佛,這是很大的福報。
46、大災難的時候,佛菩薩是不會建立制度的,因為如果建立了,馬上就會被魔破壞。魔犯下的罪孽太多了,佛菩薩不忍心讓他們墮落得更深,一定會等到大災難過后再建立制度。所以,亂世弘法,一定要韜光養晦,災難過后,佛法才會真正復興。
47、儒家講“君子之交淡如水”,佛教講“廣交道友”,都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平等的心,不要對誰都太過友好。
48、學佛的人,有求必應,最好是求佛菩薩,求不得,就會煩惱。求佛菩薩,相信佛菩薩,等到條件成熟,佛菩薩自然會為我們安排好一切。
49、中國幾千年來沒有滅亡,就是因為有倫理道德來維持社會秩序。父親仁慈,兒子孝順,兄弟友愛,弟弟恭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可以終身遵守。這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50、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讀歷史不是為了研究學術,而是為了看朝代興衰的原因,更深刻地了解善惡、因果、報應、人性變遷等。我們必須了解世間、出世間的規律,才能弘揚、護持佛教,否則,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誹謗佛法、損害三寶。
51、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就是障礙,別說佛門外,就是佛門內也有障礙,佛教不是沒有力量,而是不團結、不和諧。
52、如果有機會,就應該盡力弘揚凈土法門;如果沒有機會網校頭條,就應該自己精進修行。如果有機會而不幫助眾生,那我們就是一個小乘人,無論我們的念經功夫有多好,我們也不能往生凈土,因為凈土是大乘菩薩的世界。所以我們要積極幫助別人了解佛法、修行。
53、處事難,處人更難;處事待人,都要圓滿,要合乎佛法,這才是修行。
54、佛教要回歸“教化”,才能開創美好未來,利益眾生。因為宗教的范圍是天道、鬼神、仙道,所以各教劃清界限,形成對立。唯有佛陀的教化,涵蓋十方世界,具有廣闊的包容性,才能給眾生帶來真正的利益。
【凈空法師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1. 小樓經典語錄
2.納蘭經典語錄
3.胡歌經典語錄
4. 匡匡經典語錄
5.許鞍華經典語錄
6.朱軍經典語錄
7.林依晨經典語錄
8. Hugua 的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