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畢業(yè)后考大學難嗎?
以下來自知乎回答者灣區(qū)醫(yī)生的一個備受好評的回答:
作為一名剛剛在高校找到工作的PhD,我在“高校求職路”上已經奮斗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因此我想我比較有發(fā)言權。
這個回答不僅會講“難點”,也會講一些“方法論”。
希望以上所述能夠對學弟學妹們有所幫助。
----------------------------------------------------
博士生在大學生中比較特殊,為什么呢?
因為相對于本科生和碩士生來說。
博士生培養(yǎng)要求較高,研究工作量、研究深度、畢業(yè)考核要求均處于高水平。
因為國家培養(yǎng)博士生的初衷就是為了培養(yǎng)科研人才,這也是大多數博士生的追求。
經歷了艱辛與考驗,博士生在面臨畢業(yè)與就業(yè)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而且我相信很多博士生也熱衷于從事科學研究。
如果一個剛畢業(yè)的博士生打算從事科研工作,但又不想去企業(yè)的研發(fā)部門,那么最好的選擇肯定是考進大學。
我也相信很多人會好奇,剛畢業(yè)的博士生考大學難嗎?
其實情況有很多種,不同的路徑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同。但總體來看,隨著博士生數量的增加,高校人才逐漸飽和,申請競爭越來越激烈,難度也越來越大。
----------------------------------------------------
因此博士生往往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豐富自己的科研經驗。
那么博士畢業(yè)生有哪些機會進入大學呢?
接下來我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一所中低端985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的一名博士生(也就是我)為例。
下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博士生畢業(yè)去大學時面臨的選擇和情況的分析。
----------------------------------------------------
1、直接爭取大城市一流大學的講師職位
包括那些特聘的副教授/副研究員,其實都是噱頭,就是說是高級待遇,其實是中級職稱。
這個選項難度較大,是大部分想考大學人士的首選,對學業(yè)成績、個人能力、導師實力等要求較高。
以廣州為例,除985、211大學外,一流工科大學(即普通非985、非211大學)主要有:
旁邊有廣東工業(yè)大學(GUST)、華南農業(yè)大學(HCAU)、廣州大學(廣東)、深圳大學(深圳大學)。
這些學校的考核難度都比較大,第一期就業(yè)考核標準也比較高,其中華中農業(yè)大學是比較容易考進和留的學校。
至于薪資方面,除了湖南大學的待遇比較低(因為湖南大學的薪資真的很低)以外,其他三所大學的待遇都非常好(或者說非常有吸引力)。
廣東工業(yè)大學目前基本只招收博士后(不招收應屆博士畢業(yè)生,只招收博士后)。
而且工程院內部已經形成了明顯的黨派關系,進去做博士后研究的必須有關系才能留在學校。
廣東工業(yè)大學跟廣東工業(yè)大學差不多,也歡迎博士后去工作,不過還是有小機會可以報考特邀講師,學校希望比廣東工業(yè)大學規(guī)模大一些。
深圳大學的錄取要求很嚴格,必須要有關系,所以想要留在學校并不容易。
如果想留在這種一流大學,必須在3年內(即聘期第一年)獲得國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并發(fā)表相當數量的論文。
最后我想提一下,很多學校在人才引進上存在著明顯的層級差異,設置了不同層級的人才引進政策。
人才水平的評估很可能基于發(fā)表的論文數量。
溫馨提醒:博士期間盡量把論文寫成第一作者,讓導師直接聯系你,因為第一作者最重要,很多學校不認可“導師第一,自己第二”的做法。
所以如果你想在大學從事科學研究,在博士學習期間發(fā)表足夠多的高質量論文是至關重要的。
必須發(fā)表過中科院一區(qū)文章,二區(qū)以上越多越好!
----------------------------------------------------
2.尋找海外/國外大學的博士后offer,建議在兩所大學分別呆2-3年。
這個選項難度適中,其實更看博士生導師是否有海外人脈。
如果導師團隊有可以聯系的海外團隊,嘗試直接介紹,形成合作關系。
這是最簡單、最舒服的方法,對自己和導師都有好處。
如果導師的海外人脈一般,或者沒有合適的招聘機會。
寫求職信和申請海外導師非常困難。
如果自己找海外導師,沒有導師幫助,很難得到回復,再加上疫情,留學變得更加困難。。。
這時候你可以看看有沒有和你一樣在國外留學并且是同一專業(yè)的同學,這樣就可以讓同學幫忙向教授推薦你的簡歷。
第一志愿大學,如果實在沒有拿到offer,還有其他大學可以嘗試。
提出這一建議的理由是,國內高校招收海外博士生或者博士后,一般需要200元或者3000元人民幣。
如果只是選擇較低級別的大學,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
3、留在原學校在導師手下做博士后,與導師商討工作分配,實現雙方利益最大化,爭取在國外停留1年(這個很重要)。
這個選項難度比較小,申請博士后比較簡單,但是出國留學就比較難了。
如果你的博士生導師是學校里的頂尖教授,并且他/她認可你的能力,看好你的發(fā)展,就會積極邀請你留下來做博士后。
所以不要猶豫,選擇這條路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博士后期間的發(fā)展也很重要,需要提前跟導師做好規(guī)劃,商定各種安排,比如前面提到的出國留學;
比如討論幫忙帶團隊、讓碩士生的論文和你的函授掛鉤等,以提高你完成博士后學習和留在學校的競爭力。
但如果你的博士生導師在所內水平、地位一般的話,我不建議你繼續(xù)留在原來的團隊做博士后。
因為你以后的發(fā)展很有可能要離開這個學校,讀完3年的博士后又會面臨找工作的焦慮。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大學和公司是不一樣的。
高校的工作環(huán)境應該是純粹、舒適的,不需要社交,沒有那么多的黨派紛爭。
然而隨著我對工作的逐漸熟悉,了解了各個團隊的訓練和運作,我逐漸發(fā)現。
高校里的關系和聯系非常清晰,各大球隊都形成了成熟的家譜機制,大牌都在培養(yǎng)自己的學生,讓他們留在學校。
因此西湖大學屬于什么檔次,每年的招生數量非常有限,普通教授很難在學院獲得招生名額來招收自己的學生。
----------------------------------------------------
4、如果選擇一線城市的二級院校,建議找有正規(guī)人員的高校。
不過現在國家大勢都是要廢除編制,所以現在如果還有編制的高校,可以說都是末班車。
這個選項并不容易,但比選項 1 容易。
例如廣州的是廣東技術師范大學(GTU)。
它的優(yōu)點是崗位固定,工資待遇不低(小學的特點,在固定工資基礎上繼續(xù)發(fā)放補貼),工作壓力小,生活輕松舒適。
缺點是二線大學主要注重教學西湖大學屬于什么檔次,可能沒有相應的科研平臺。
對于這種情況,我確實有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只是一個建議)。
進入二本院校后,與原學校的博士生導師保持良好聯系,形成合作關系,繼續(xù)回到原來的團隊做科研,賺點外快,改善生活質量。
這里有個要求,就是你的博士生導師年紀不太大,距離退休還有一定年限,能和你形成長期的科研合作。
我其實之前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選擇,因為我想好好做科研,感覺二流大學的科研條件比較薄弱,所以就下定決心要考一流大學。
漸漸地我意識到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絕對,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去一所競爭小、壓力小的大學,拿到一個固定的崗位,先保證以后的生活,然后再去尋找其他的科研機會。
這一“曲線拯救”計劃現在看來更為可行。
----------------------------------------------------
5.去國內一流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這個選項難度比較小,因為國內很多大學的博士后門檻不高。
工科專業(yè)可以選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
還可以考慮新興的南方科技大學、西湖大學(雖然沒有“鐵證如山”,但都是明星大學,資金也比較充足)。
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國內大學做博士后,一定要加入一個大團隊,成為一個名牌團隊的一部分。
而且你必須和你原來的主管保持良好的聯系和合作,否則會比選項1更糟糕。
但這種出路是有風險的,而且相對不穩(wěn)定。
在國內其他高校做博士后,一方面,要進入一個新的團隊,不一定能得到團隊領導的重視,還可能被要求改變研究方向,自己的研究工作進展會比較慢;
第二,如果這期間沒有出國留學的機會,那么當你博士后畢業(yè)的時候,你的求職競爭力還是會比較有限,甚至可能和你博士畢業(yè)的時候處于同一個水平。
因此,如果想在國內頂尖大學做博士后,除了要加入一個大團隊外網校頭條,最好這個團隊和你原來的導師有一定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