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簡單通俗的話說,薛定諤的貓是這樣的:當時量子力學有“疊加態”的概念,是哥本哈根學派提出的,用來描述原子、電子等微觀粒子的狀態。 。 這個理論非常轟動。 認為當你不觀察它時,電子可以同時處于幾個不同的點,只有在被觀察時它才會出現在某處——也就是說,疊加態是一種不穩定狀態。 換句話說,它認為對于電子來說,只能確定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元素之一。 如果時間確定了薛定諤的貓比喻什么 通俗理解,空間就無法確定,反之亦然。
這是什么意思? 就是說,當你選擇了一個時間點之后,你就無法確定當時電子在哪里。 相反,一旦你選擇了太空中的一個位置,你就無法確定電子何時會出現。 這個微觀規律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規律有很大不同。 舉個例子,對于你來說,如果你確定一個時間:某年某月某日晚上18:00,你就可以確定當時你正在一家餐廳吃飯,即地點也已確定。 而且通過確定一個位置:衛生間,你還可以知道每天早上 9 點你會出現在哪里查看手機。 簡而言之,時間和空間就像平面坐標系中的X軸和Y軸。 我的人生軌跡就是上面的曲線,任意一點都可以用兩個參數來表示。 在微觀世界中情況并非如此。 但我們如何想象這種微觀情況呢?
當時,薛定諤顯然不同意這個理論,于是他提出了貓悖論:一只貓被鎖在一個盒子里,盒子里有一小塊鈾、一個裝有有毒氣體的玻璃瓶和一套由探測器控制的裝置。 由錘子組成的執行裝置。 鈾是一種不穩定元素。 當它衰變時,它會發出射線,觸發探測器,驅動錘子擊碎玻璃瓶,釋放出有毒氣體,殺死貓。 在鈾衰變、有毒氣體沒有釋放出來之前,貓還活著。 鈾原子何時衰變是不確定的,因此它處于“疊加態”。 薛定諤諷刺地說:在盒子被打開觀察之前,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盒子里的貓處于“死活疊加狀態”——既死又活! 在決定貓的生死之前,需要有人打開盒子看看。 事實上,我們應該知道,貓要么是活的,要么是死的,無論我們觀察者的意愿如何。 而且貓一旦死了,就不可能再活了。
這個實驗的關鍵在于,鈾原子是微觀量子力學描述的物體,而貓是我們宏觀日常生活的物體。 這個實際上無法操作的實驗,將鈾原子的“衰變-未衰變疊加態”與貓的“死活疊加態”連接起來,將微觀世界“傳送”到宏觀世界,并進行了對應疊加態,讓日常生活詮釋量子力學的荒謬。
當然,當時我很懷疑這樣的對應關系是否可行、是否成立。 用數學來比喻,宏觀世界應該是非零實數,而微觀世界應該是零。 如果“傳導”關系作為函數存在,我認為最簡單、最直觀的就是線性方程,例如y=Kx(x≠0),其中K是傳導關系。 在數學中,我們更經常使用映射這個詞。 。 換句話說,無論x取什么值,y都會有一個相應的值。 只要 K≠1,y 的值就不同于 x。 這種關系適用于宏觀世界中兩個系統之間的對應關系。 但微觀世界本身為零。 僅存在恒等式0=K0,且無法確定K的傳導或映射形式。 也就是說,由于微觀世界為0,無論取哪種K值(即什么樣的對應關系和傳遞形式),都不可能傳導到非零實數(宏觀世界)。 然而,這個想法只能用作類比,不能作為薛定諤貓的數學解釋。
另外,我們其實需要明白,“觀察”在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我看你,不會對你產生任何影響,但在微觀世界里,觀察其實是一種影響。 例如,觀察電子需要照明,因此光子對電子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也就是說,“開箱”的影響最終決定了貓的生死結局。
然而,薛定諤的貓在打開盒子之前的狀態仍然是個謎。
“平行世界”的概念在美劇《危機邊緣》中多次出現,描述了一種我們生活的世界并非唯一的狀態。 在同一個空間“包”內,還有另一個(甚至多個)與我們的世界相似的世界。 在那個世界里,“你”仍然存在,但你卻過著不同的生活:在這個世界里你可能是一個買不起房子的窮光蛋,在那個世界里你可能是一個擁有財富的富翁。 在這個世界你可能生活在苦難中,在那個世界你可能三歲就死了(這也是我《神奇四俠》想法的基礎)。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按照沃爾特教授在《危機邊緣》中的說法,關鍵在于“選擇”。 你對某事或任何事做出的不同選擇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你存在于兩個世界中,有著不同版本的你。 舉個例子,你買彩票的時候,有兩個數字A和B可供選擇,你選擇了A,結果,在這個世界上,你花2元錢買了一張廢紙,但如果你選擇B、你能中了五百萬大獎,你真的就中了彩票,成為了另一個世界的富翁,從此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當然,在這一理論的支持下,不可能存在一個平行世界,而是無限多個,因為我們每天面臨的選擇是無限的:起床時是否躺在床上、刷牙多少分鐘、是否或者不過馬路去上班,早餐吃包子或者包子或者粥等等,選擇無窮無盡,也不一定是二選一。 因此,必然有無限的選擇。 這也導致了平行世界數量的無限膨脹。
所以,有了平行世界的支持,薛定諤的貓似乎就很容易理解了。 貓處于兩個世界的交界處。 在一個世界里它是死的薛定諤的貓比喻什么 通俗理解,在另一個世界里它是活的。 它只是不斷地在這兩個世界之間穿梭,直到我們觀察到它——光子對電子產生影響,最終確定它落在哪個世界。
這也表明,兩個世界之間旅行是可能的,但人類或貓的體型太大且“宏觀”。 似乎只有微觀粒子才能輕松移動。
剛才提到,另一個平行世界與當前世界處于同一個“包裹”中,并且平行世界正在無限擴張。 有一天這個“總空間”會飽和嗎? 另外,既然來自同一個“包裹”,為什么N個世界不會互相干擾、互相沖突呢? 我們如何理解多個平行世界是在一個“宇宙包”中?
這里我想再做一個比喻。 假設當N=2時,我們怎樣才能防止兩個平行世界互相干擾呢? 這很簡單。 想想棋盤。 它是一個黑白網格交替的平面。 我們可以想象,任何圖片都可以以任何顏色顯示,就像手機和電視的液晶屏用數萬個點來顯示各種圖片一樣。 我們的世界也是如此:白色是一個世界,黑色是另一個世界,黑白格子的邊長不斷縮小、縮小、縮小到無窮小。 顯然,黑色世界和白色世界幾乎相同,但各自表達或描述自己。 它們所占據的“封裝空間”實際上就是一個棋盤的大小,兩個棋盤的總和等于一個棋盤。 當N>2時可以推斷出這一點。 分子之間總是存在間隙。 另一個比喻是,我們應該還記得初中時學過的一個實驗:1L水和1L酒精倒在一起,體積不是2L而是小于2L,因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現在我們假設酒精分子完全溶解在水分子之間,那么1L加1L仍然是1L。 這是兩個平行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酒精變成了不溶于水的油,那么油分子必然會分離出來。 這要么是世界末日,要么將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完全獨立于我們,不再共享同一個“包”,不再適用于我們世界和平行世界的任何物理定律世界——這是很難想象的,因為你無法想象有無限之外的無限,也無法想象有一個有邊界和邊界的無界世界,而它仍然是無界世界。
我們始終無法認識那個平行世界,就像酒精分子可以擠進水分子之間,卻擠不進水分子內部,就像追逐棋盤上的白格卻永遠看不懂黑格一樣。 但是現在如果我們想象棋盤上的白色方塊向左或向右平移一平方距離會怎么樣? 然后黑與白混合在一起,變得面目全非,而原來白色所占據的位置就變成了虛空,空間中絕對的虛空。 我猜這片虛空的性質應該類似于恒星坍縮后形成的黑洞,具有巨大的引力。 這樣一來,即使黑白混合的空間沒有造成世界的毀滅,但旁邊的絕對虛空也會將重疊的世界吸進去,造成毀滅。 就像酒精分子如果能夠進入水分子,那么這種“分子級別”的裂變與聚變就會像原子的聚變與裂變一樣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
在《危機邊緣》中,沃爾特創造了一扇門,打開了兩個世界之間的通道,成功穿越并帶著兒子過來了。 按照我對平行世界的理解,這扇門附近必然會發生一次世界的平移,這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毀滅性損失。 當然,在后續的故事中,確實出現了第二世界這片區域變成死城的場景。
我之前提過一個問題。 平行世界正在無限膨脹,那么有一天這個“總空間”會飽和嗎?
既然世界的平移會帶來災難,那么平行世界的無限擴張最終會導致世界的毀滅嗎?
答案是悲觀的。
由于平行世界數量的無限增長,最終會出現一個問題:無限的宇宙包能否容納無限數量的擴展平行世界? 這似乎是可能的,因為大爆炸理論告訴我們,世界一直在膨脹,一切事物都在相互遠離。 這可能會緩解宇宙中平行世界數量不斷增加的困境,但最終,它仍然取決于兩個無限的秩序。 數字。 也就是說,無窮大和無窮大雖然不能在大小上進行比較,但是可以在順序上進行比較。 如果宇宙的膨脹公式是平行世界膨脹公式的高階或等階無窮大,那么恭喜你,世界可以繼續膨脹了。 如果是低層次的話,那么宇宙就完蛋了。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介紹無窮大的高階和低階數學常識,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有些人認為無窮大乘以無窮小等于負無窮大的平方。)
我更傾向于相信兩者是等階到無窮大的,并且比率是一個常數。 世間事物無常,黑白無常,但必須有一個“不變”讓我相信,必須有一個絕對真理讓人類相信,也必須有一個永恒讓世人相信。這個常數,我稱他為上帝。 而這種巧合的層次是由上帝創造和保證的。
穿越平行世界會帶來災難,但微觀粒子不應該受到這個規定的影響。 這是我之前寫的。 在薛定諤的貓實驗中,鈾原子不斷地穿越時間。 薛定諤的實驗是一個理想的實驗,但在實踐中永遠不可行。 比如,貓在絕對真空環境下能存活多少秒? 所以也可以說,薛定諤的貓一定是死貓。 這個理想實驗的“理想”部分是鈾原子用繩子拴住貓。 鈾原子就像貓的主人一樣,試圖帶著心愛的貓一起穿越平行世界。 過去的。
問題是:貓能通過嗎?
微信號LEA-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