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高年級學生郭鶴霞正在準備學習材料。
天使路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著名的校園道路,兩側樹木茂盛,高大挺拔。 路旁矗立著一座五層小樓,茂密的枝葉下隱藏著五個獨特的大字——“少年班學院”。
關于這個在外界看來神秘而傳奇的少年班,還有多少故事呢? 成立39年來,經歷了哪些變化? 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青少年班”一探究竟。
據新華社報道
圖片來源:新華社
少年班的崛起:
科技人才嚴重短缺時“創造歷史”
1978年少年班的設立,體現了國家對人才的渴求。 早在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就向我國領導人提出建議:中國要培養一支“小而精”的團隊。 基礎科學勞動力”。
當時,各行各業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科技人才嚴重短缺。 “早招賢納士、快培養人才”成為全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青年人才入手,主要是為了打破不重視基礎科學人才培養的現狀,讓全國各類人才的培養走上正軌。
1977年,一則涉及“13歲天才寧波”推薦的新聞事件,直接導致了青少年班的成立:江西的一位老師給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方毅寫信中國科學院常委、副院長,立即接到指示。 方毅和寧波下圍棋的照片引起全國轟動。
1978年3月,在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等著名科學家的倡議下,在鄧小平、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了少年班并招收了第一批21名學生,平均年齡14歲,最小11歲。 一時間,青少年班成為社會熱門話題,許多“神童”、“天才”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第一批學習半年的21名學生和1978年秋季參加高考的67名青年大學生合并為一個班,開始了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非凡教育實踐。
初中班的疑惑:
“沖”過后,都停了下來
1985年,教育部決定擴大試點范圍,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12所重點大學開設少年班。 然而,隨著當時媒體和社會的過度關注,一些早熟的青少年在成長中經歷了許多波折,一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天才少年”也遇到了各種挫折……
是否會適得其反? 如何避免“傷忠勇”的悲劇發生? 質疑和反思總是齊頭并進。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教學模式、學校管理、學生素質、學生個人心理素質等原因,各學校少年班相繼停辦。 1999年,全國13所開設初中班的高校只剩下5所。
“從本質上來說,當時的熱潮并沒有真正遵循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規律,而只是想獲得功利的結果。這與大學的管理制度有關?!?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褚朝暉說。 據一些學者研究,性早熟兒童的比例約為千分之幾,不宜大規模舉辦少年班。
2001年,上海交通大學少年班停止招生。 目前,全國開設青少年班的高校僅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
盡管經歷了風風雨雨,但中科大少年班不忘初心。 建校三十年后,原少年班管理委員會(正廳級機構)升格為少年班學院。 豐碩的成果和豐富的經驗在國內首屈一指。
科大的堅持之路1:
堅持“通識教育”夯實基礎
科大少年班已從當時的幾十人班級發展成為每班約300名學生的名為“少年班”的學院。 培養的目的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培養頂尖科學家,到培養各領域的領軍人物。 數字。
“培養特殊人才需要不尋常的成本。在中國科大,幾乎全校都致力于辦初中班,但我們重點探索教育改革,創新大規模培養人才?!?中國科大初級學院院長陳陽說。
科大選拔的年輕大學生大多懷有追求前沿科學研究的志向。 ??瓢凑枕敿饪蒲腥瞬潘璧臄道砘然炯寄芤螅紫忍峁┮荒暌詳祵W、物理專業級課程為主的基礎通識教育; 第二年,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校內學科平臺,進入各院校學習; 第三年,你可以自主選擇專業學習方向。
這種“通識教育”也在全校范圍內推廣:得益于良好的綜合素質培養,中國科大畢業生能夠輕松地在學科和行業之間轉換,在各個領域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開拓能力。
科大的堅持之路2:
重視尊重個性,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尊重個性發展、“先不分專業、后自由選擇”的培養計劃少年班有哪些大學,是科大青少年班的首創。 少年班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設計個性化的培養計劃。 除基礎課程集中授課外,其他課程均可跨校選修。
“我先嘗試了無線電,學了電路分析,然后嘗試了計算機,但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太對勁。然后我選擇了現代化學,但我更擅長物理,所以我最終選擇了物理。” 1982年入學的陸正天,當時14歲的少年班,現在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著名物理學家、教授。
這種教育模式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注重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這些在初中班的成功經驗后來在全校范圍內推廣,現在國內一些大學正在效仿這一模式。
“少年班的目的不是選拔和培養神童,而是為熱愛科學、有潛力的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 時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萬立軍說。
初級班入學考試題示例
房間里的一群人見面后互相握手。 嘗試證明握手次數為奇數的人數是偶數。
少年組優秀人物
羅立群,1981屆畢業生,38歲成為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陸正天,1982級,旅美期間獲得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杜江峰,1984級,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莊曉偉,1987屆畢業生,34歲成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和物理系雙聘正教授,是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
1996級尹曦年僅32歲就晉升哈佛大學正教授,打破中國紀錄;
陳玉敖,1998級,80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獲得者;
大約十名初級班畢業生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任教。
意想不到的青少年班之一:
他們還需要通過高考
第一批錄取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入學考試中,有的學生數學考了98分少年班有哪些大學,有的只考了10分。 此后,科大調整招生方式,根據高考后的成績對學生進行筆試。
“初一班的招生是看你聰明不聰明,第二期科大發了一套試卷,相當于又組織了一次‘小高考’?!备痹洪L王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學院的教授回憶,筆試他得到了204分,滿分300分,其中包括語文、數學、物理。
200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高中二年級(含)及以下優秀學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根據高考成績確定復試考生,復試科目為數學、物理、非智力因素測試”——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少年班招生要求。
意想不到的少年2班:
月考全班一起“掛科”
他們也“失敗”了:這不是“天才集中營”。 進入學校后,他們會經歷一個重新定位的過程,必須有超越常人的勤奮和努力。 確實,少年班有的學生3歲就上小學,14歲考入少年班; 有的學生申請出國留學,拿到了美國十大名校中的9所的錄取通知書……但在少年班,高中生的智商并不意味著你就能一直“優秀”。 這里更重要的是勤奮和努力。
初中班的學生入學后也會“fail”(考試不及格)。
2013級高年級學生陳欣怡告訴記者,大一期間她最擔心的就是每月的數學考試。 一次月考,班上就有20到30人大量不及格。
意想不到的初三班:
有些人沉迷于游戲甚至輟學
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適應如此高強度的學習環境。 記者了解到,有的學生跟不上節奏,有的則沉迷于游戲無法自拔,最終退學……
2013級學生李攀告訴記者:“我在家鄉上學的時候,成績確實不錯。但來到這里,受到打擊后,我感覺自己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逐漸從一個過去比較公開的人變成了比較自信的人?!?一個矜持的人。”
在陳陽眼中,與其說他們擁有超乎常人的智商,不如說他們擁有超乎常人的勤奮和努力。 “對于初級班的孩子來說,每周學習 60 個小時‘剛好合格’?!?/p>
意想不到的初四班:
興趣廣泛與普通大學生無異
走在校園里,低年級的學生與其他大學生沒有什么不同。 閑暇之余,這些專科生還喜歡看電影、看小說、跑步、踢足球,還經常一起吃飯、八卦。 一位女同學喜歡上了一位愛練跆拳道的電影明星,于是報名參加了跆拳道班,風雨無阻地刻苦訓練。 “不要告訴任何人……”她小心翼翼地告訴記者。
“孩子們業余生活豐富,有的喜歡中國文學,對四書五經的理解并不比中文系的學生差多少;有的喜歡寫詩,有的關心時事,有的喜歡玩魔術……”青少年班學院黨支部書記殷敏老師眼中,學院學生的多樣性和優秀性令人欣慰。
意外的青春5班:
年齡不小,大多在16歲到18歲之間
少年學院現在的學生大部分年齡在16歲到18歲之間,不再像剛開辦時那么年輕了。
如今,科大初級學院由三組學生組成。 一是傳統的初中班學生,16歲(含)以下的高中二年級學生,先參加高考,然后復試; 二是理科實驗班,從當年高考錄取的普通本科生中選拔。 優秀學生; 第三類是創新試點班,針對高中二年級17歲(含)以下的學生。 他們會先參加高考,然后再參加復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