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成績表通常由學校教務部門或學生所在學院/系部保存,用于記錄學生的課程成績和學習情況。表格通常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課程名稱、學分、成績等。
志愿填報表則是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專業方向、就業前景等因素,選擇填報高考志愿的表格。志愿填報表通常包括各個高校的基本信息、專業設置、招生計劃、錄取分數線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查閱相關書籍、網站或咨詢學校輔導員、老師等。
1. 成績部分:許多高校正在逐步取消以往只能在期末查看成績的傳統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在每門課程開課前,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查看課程內容、教學計劃、教師介紹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和要求,做好學習準備。此外,一些高校還允許學生給教師打分,提出對課程和教學的改進意見。
2. 志愿填報部分:新高考改革后,志愿表由“院校專業組”進行設置,志愿表設置新變化為:專業(類)+院校、“專業+院校”模式和“院校專業組+院校專業組”,并且取消了調劑專業和調劑招生批次。同時,平行志愿投檔分計算公式也發生了變化,以“專業(類) + 院校”模式為例,統考成績總分是將本人的校考成績(以四舍五入取整后的成績為準)或“三位一體”折算分與高考文化課成績加權計算。其中,高考文化課成權重為70%,校考成績權重為30%,而以往有的院校可能65%和35%甚至7:3來劃分。
總的來說,這些變化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志愿填報的準確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