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三級英語考試即大學英語水平考試,是面向社會,用于評價大學綜合能力的等級考試^[1]^。
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1月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以下簡稱《大綱》)對大學英語級別能力描述的描述如下^[2]^:
掌握詞匯約1700個;
掌握詞組約350個;
具備閱讀和翻譯有關專業資料的能力;
具備聽懂英語簡短對話的能力;
具備在公共場合用英語交流的能力。
全國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簡稱CET)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項全國性的英語考試,其目的是對大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測評服務^[1]^。
全國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共分為四級,一級考試面向的是在校的所有的大學生,二級三級則面向在校的大專生或者成人高等教育學生,考試根據難度的不同分為合格和優秀。考試的時間每年舉行兩次,上半年在6月,下半年在12月。口試也分為合格和優秀^[2]^。
大學三級英語考試(也稱為大學CET-3級)的最新變化包括:
1. 考試題型的變化:在聽力部分,考試減少了單選題,增加了填空題和復合式聽寫題。這些變化旨在提高聽力測試的難度和實用性。
2. 詞匯和語法測試的變化:詞匯和語法測試變得更加靈活,不再局限于特定的語法規則或詞匯表,而是更加注重實際應用。
3. 閱讀理解部分的變化:閱讀理解部分增加了快速閱讀和篇章理解測試,同時減少了傳統閱讀理解的部分。這些變化旨在提高閱讀測試的效率和實用性。
4. 寫作部分的變化:寫作部分更加注重實際應用,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同類型的寫作任務,如應用信、描述、說明等。
5. 口語考試的變化:口語考試更加注重實際應用和互動性,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同類型的口語任務,如自我介紹、對話、討論等。
總的來說,這些變化旨在提高大學英語三級考試的難度和實用性,更全面地測試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考生需要適應這些變化,加強自己的詞匯、語法、閱讀、寫作和口語能力,以應對新的考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