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去將來時結構
過去時和將來時有兩種主要結構,每種結構都有其特定的用法和上下文。
1. would + 動詞不定式
該結構是過去將來時最常見的形式,主要用來表達人們對過去某一時間點未來事件的預測、計劃或愿望。
(1)預測未來
例如:He that the train would be late. 他認為火車會晚點。
(2)表達愿望或意圖
例如:她說她會幫助我做作業。
2. was/were gonna to + 動詞不定式
這種結構通常用于表達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某人計劃或打算做某事,但該事并不一定發生。
(1)計劃或意圖
例如:他們原本打算去網校頭條,但他們改變了主意。他們計劃去歐洲旅行,但他們改變了主意。
(2)即將發生什么
例子:他正要離開的時候,電話鈴響了。他正要離開的時候,電話鈴響了。
兩種結構的區別主要在于語義上的細微差別,would+動詞不定式通常強調對將來的期望或意圖,而was/were going to+動詞不定式則更多強調過去的計劃或意圖。
2. 表示過去和將來時態的手勢詞
除了上述結構特征外,我們還可以依靠一些常見的標記詞來識別過去時和將來時。
常見的標記詞有:第二天/周/月、later、in、soon、by then、the day(明天)、soon(很快)、in+a of time(一段時間之后)、by+ time(將來某個時間之前)等等。
這些標記詞通常與過去和將來時態結構一起使用,以強化時間順序和即將發生的意義。
例如:She that she would call me the next day. 她答應第二天會給我打電話。
這里的“第二天”顯然是指未來的某個時間點,而“會打電話”表明這是一個基于過去某個時間點(她答應的時候)的預測性陳述。
過去將來時也經常出現在條件狀語從句、賓語從句等復合句中,用來表達根據過去的情況推斷出的假設、計劃或未來的可能性。